連日來,導報關于評選漳州“市樹”的報道,引發了讀者的熱議,也引起了漳州市有關部門的重視。
昨日,漳州市林業局黃局長肯定導報的報道,認為這有助于政府部門了解和掌握了民意的基本情況。
市林業局有關人士稱,漳州將重啟“市樹”評選,而導報在營造氛圍方面功不可沒,林業部門在“市樹”評選過程中,將著重參考導報讀者的意見。
回應:漳州將重新選“市樹”著重參考導報讀者意見
昨日,對“市樹”評選一事,漳州市林業局黃局長肯定了導報征集讀者意見和建議的做法。黃局長說,這有助于政府部門了解和掌握民意的基本情況,“漳州市目前評選‘市樹’的條件已經成熟”。漳州市建設局城建科的張科長則稱,目前一些市民對樹種認識還不是很清楚,而加強宣傳報道,讓市民加深對園林綠化的了解,這很有必要。漳州市林業局吳子毅博士高度評價了導報的系列報道。他說,海峽導報在這一方面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橋梁作用,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以后政府部門在“市樹”評選過程中,一定會著重參考導報讀者的意見和建議。2005年,漳州曾評選過 “市樹”,但最后不了了之。吳子毅博士明確表示,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漳州將重新啟動“市樹”評選。吳博士說,漳州市目前正在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于10月底驗收,一旦通過,將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市樹’是國家森林城市的的一個必備條件,漳州目前開展‘市樹’評選的條件也完全具備,屆時再做一次正式的評選”。“現在應該參考2005年的做法,重新制定一個評選方案來評選‘市樹’。”漳州市林業局副局長鄒國明對導報記者表示。
觀點:“樟”與“漳”同音林業部門推薦樟樹
導報報道中,幾種樹的呼聲較高,其中就有樟樹。有人認為,國內很多城市都以樟樹作為市樹,比較沒有個性。不過,樟樹仍然被市林業局的專家看好。林業局的吳子毅博士說,樟樹是漳州市林業部門大力推薦的。吳博士認為,雖然有重復,但不能因此就放棄好的樹種,更重要的是,要看與所在城市是否合適。吳子毅博士表示,樟樹的“樟”與漳州的“漳”同音,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可以說,樟樹為漳州而生;它也是漳州的鄉土樹種,樹形挺拔剛直,代表著漳州堅韌不拔的品格;此外還有藥用價值,樟腦丸隨處可見,也代表著奉獻精神。“這是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現在漳州通往各縣市區道路兩旁也有很多樟樹,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這也是在圖形中比較漂亮的樹,小孩子畫畫,上面畫一個小面包形狀下面畫一個樹形,與這個最接近的也是樟樹……”吳子毅博士說。漳州市林業局黃局長也表示了對于推薦樟樹的認同。
導報報道引起讀者熱議
今年9月,漳州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努力把漳州建成更加宜居宜業、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發展目標。10月9日,漳州市城鄉規劃局召開“田園都市、生態之城”規劃策略研究座談會,市林業局副局長鄒國明在座談會上關于確立漳州 “市樹”的建議,引起了廣大市民的興趣。10月13日開始,導報推出系列報道:《漳州“市樹”,請您來提意見》、《你來說說 誰更具有“市樹潛力”》、《“市樹”評選引發熱議》。連日來,導報的報道引起了讀者的熱議,許多讀者撥打導報漳州新聞熱線,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市樹”,并提出建議。昨日,導報記者將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反饋到有關部門。
歷史
2005年的評選,為何流產?
2005年的評選
白蘭花呼聲最高
2005年的評選,最后因何流產呢?導報記者找到了一位熟悉內情的政府人士。據介紹,2005年4月,為配合創建 “國家園林城市”,漳州市建設局、市林業局等部門聯合媒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市樹”評選活動,市建設局和市林業局組織專業人士推薦出龍眼、香樟、榕樹、相思樹 、白蘭花五種為候選“市樹”。“市民反響熱烈,當時活動收到熱心市民投票6000多張。截至當年6月1日,‘市樹’選票回收與統計工作結束,共收到有效選票6533張,其中白蘭花2008票,占30.7%;香樟1944票,占29.7%;龍眼1073票,占16.4%。”該知情人士透露,依據民意及專家聯評,當時有關部門擬定白蘭花作為漳州市“市樹”。導報記者獲得有關此問題的漳州市政協提案中,最近一次討論還是在2005年。當時,林麗娜委員為此提出了 《以樟樹作為漳州“市樹”的建議》和《給“市樹”投票市民一個答復》兩個提案。“鑒于‘市樹’反映一個城市的自然特點、人文特點、文化內涵和精神風貌,廣大市民和政府對 ‘市樹’評選均持十分認真謹慎的態度,目前市政府還未將《報告》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評選尚無結果,抽獎也要待‘市樹’評選結果公布后才能進行,因此評選結果無法公布。”這是2005年5月27日建設局的答復。2005年6月1日,漳州市政府辦正式答復稱擬將白蘭花作為漳州市“市樹”,以市政府名義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但是審議沒有通過,之后,評選“市樹”開始了長久的沉寂期。
沒有群眾基礎
未選定白蘭花?
白蘭花為何通不過審議?在漳州市林業局綠化辦田主任看來,白蘭花花香,受到年輕人喜歡,但花色白,農村地區的老人則認為不吉利,推廣不開。“作為‘市樹’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樣才能推廣得開,而不能像福建省內個別城市將外來品種作為‘市樹’,但百姓不認同,成了政府自娛自樂。”田主任說。而在一位熟悉當時評選過程的園林專家看來則另有隱情:“白蘭花雖然呼聲高,但是本質乏善可陳。”其理由是:白蘭花屬外來樹種,沒有群眾基礎;樹干太脆易折斷,碰上大風天氣,容易傷到人;過于嬌氣,要先在大田育苗,再整棵移植,種植成本高,抗病蟲害能力弱,維護成本過高。那么,呼聲第二高的香樟樹呢?當時香樟樹倒是得到了漳州市林業部門的認可。漳州市林業局黃局長介紹說,在其任前,林業局也有提過以香樟樹作為 “市樹”的方案,“這個是省級保護樹種,是本地鄉土樹種,很漂亮,樹冠也很好,還可以提取香樟油,市區也種植了不少”。但是,香樟樹卻有一個致命弱點。“以這個樹為‘市樹’的太多了,沒有個性。”一位林業專家說。據其所知,省內龍巖和永安都確立香樟為 “市樹”,省外的十堰、湘潭、株洲、常德、貴陽等都以之為“市樹”。“各有優劣,難以取舍,就拿榕樹來說,樹根生長很快,容易撐破人行道。”有關人士說。
程序
確定“市樹”,須人大審議通過
正式評選和確定 “市樹”,要走哪些步驟?首先是發起市民廣泛討論,征集市民意見和建議。然后,由專家做進一步研討,由相關部門提出名單和報告,供市政府研究確定,以市政府名義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人大審議通過之后,才能正式確定為“市樹”。其間,有許多步驟要完成。市林業局的吳子毅博士說,目前人民群眾對于園林綠化越來越重視,也越來越想參與其中,而評選“市樹”符合了他們寄托“愛綠、議綠、興綠、護綠”的愿望,是市民可以積極參與的一個活動。現在其他許多城市都有了“市樹”,漳州也應該做此評選,這樣有助于漳州人創建生態綠色家園,有助于漳州打造田園都市、生態之城。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