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記憶和沉淀在這里凝聚,近百年歷史的老商業街區,角角落落間仿佛打開了一道道塵封著的歷史之門。時尚現代的商業氣息在這里流淌,貴氣逼人的豪車銷售展廳、高端精品的商務酒店——點點滴滴間似乎觸摸到一股股跳動著的時尚潮流。這里就是思明區中華街道——歷史與現代完美結合的最佳詮釋。在廈門的老城區里,還保存著相當數量的老建筑,怎樣保護好這些歷史文化,是當前舊城改造中亟須認真研究的問題。中華街道,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任務中,積極探索著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現狀:中華城成時尚地標
中山路與思明南路這個歷史悠久的十字路口,因中華城——一個正在崛起的綜合性商業中心,其商業價值再度被人們所關注。雖然正式開業僅一年時間,中華城如今已是眾多消費者心中不可動搖的時尚地標。
作為廈門老城區首次通過商業方式運作的成片舊城改造項目,中華城將中山路的商業街模式成功轉型為商圈模式。隨著商場人氣節節攀升,各種商業效應逐漸顯現。
站在中華城一樓北區,這條近200米的名表長廊“星光熠熠”——走廊兩側聚集著卡地亞、伯爵等世界名表專賣店,其中萬國、愛彼、芝柏、宇舶更是福建省獨家品牌形象店。 商場3樓的餐飲區人滿為患,每個店鋪前面都擠滿了食客;店鋪“一位難求”。福建省首個真冰溜冰場已成為滑冰愛好者的最愛,并多次邀請世界級、國家級省級優秀運動員組成的教練團隊親臨執教。
李莉,這位年輕的“掌舵人”對中華城的發展前景顯得“雄心勃勃”。“隨著卡地亞裝修工作的即將完成,名表長廊有望于10月全面開業,而美歲百貨的開業也一定會給中華城帶來質的飛躍;中華城的發展已經達到我們預計的初期目標。”
“從最初的征地建設、到后來的招商運營,中華街道一直為中華城提供非常大的幫助。今年‘9·8’,‘冰尚盛典’在中華街道的配合下成功舉辦,極大地提升了中華城的影響力。”李莉說,中華街道提供的優質服務,無疑是中山路商圈廣大商家發展的堅實后盾。
瓶頸:商業業態尋求均衡發展
高端與時尚云集,效應明顯。但是,如何使業態更加均衡,則是中山路商圈發展面臨的一個情況。
就以中華城為例,如此大體量的一個“SHOPPING MALL”(超級購物中心),如何定位自身、如何平衡客流、引入什么商家,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直以來,中華城雖然發展迅速,卻始終有個瓶頸——缺乏以大型百貨為代表、對購物中心的整體客流和品牌引領具有重大作用的主力店面。不過這個問題或許即將得到解決,本月23日,美歲(免稅)百貨中華城店將正式開業,這是美歲商業對外項目拓展的第一家百貨經營店。
即將開業的美歲百貨由國貿控股的美歲商業負責運營,共4層2萬平方米,品類以時尚男女裝、女鞋為主,同時設計了家居用品專場。
李莉告訴記者,“美歲百貨進駐,與中華城原有業態組合是個互補,這樣不僅能對原有業態提供助力,還能吸引更多不同層次的客戶。”
探索:國際化酒店追求廈門味
在推進舊城改造的同時,如何在改造中融入固有的廈門文化元素,也是中山路商圈發展面臨的一個問題。在這一點上,中華街道片區內幾家酒店力圖還原“最廈門”的嘗試,或許能提供些參考。
位于鷺江道的廈門海港英迪格酒店,原址為日據時代的“福星旅社”,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家國際化的酒店,竟能將廈門本土歷史文化與酒店風格搭配到如此極致。
在酒店里行走,似乎隨時都會產生時空的穿越感。墻上的裝飾油畫、電梯里背景裝飾為清代《廈門志》地圖、餐廳區里的各種老照片、原“福星旅社”講古場浮雕、走廊隨處可見以鼓浪嶼建筑為原型的“鐵線畫”、各種閩南“圖騰”……一幕幕翻閱著廈門的歷史。
大堂里,一尊用碼頭船舶上生銹的螺絲、螺母、鉚釘等鏤空焊接成的雕塑無比醒目,幾乎每個進入酒店的人都會先在雕塑前面打量一番。據悉,這尊造型雕塑名為“等待”,描述的是一位碼頭邊等待家人歸來的婦人。
酒店禮賓部主管陳孟告訴記者,“酒店設計之初的宗旨,就是要融入當地的歷史文化氛圍。我們餐廳的沙茶面、海蠣煎味道也很‘正港’哦。”
位于廈門第一廣場大廈的泰谷酒店,取名來自“太古碼頭”的諧音。如今碼頭早已更名為“和平碼頭”,酒店卻力圖在細節中重現當年的海洋文化——酒店正門左右各有一幅銅質浮雕,一為“百年泰谷”,再現一個世紀之前的太古碼頭,一為“今朝泰谷”,定格在如今的鷺江道;酒店大堂,船型的總臺、記錄鼓浪嶼景致的彩色浮雕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對策:在舊城保護中打“文化牌”
一個城市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文化,它的歷史,在于這個城市本身。中華街道黨工委書記歐陽麗娟說,“沒有歷史、沒有文化,這個城市就沒有生命力。”她認為,這些年來政府在中山路這條老街上的投入是值得的,這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延續和保護,使之散發出更加彌久的魅力。
“但是,這還不夠,現在我們還要加強對中山路沿街立面的進一步保護。”歐陽麗娟說,接下來,思明區即將出臺關于保護中山路騎樓建筑的相關條例,加大對中山路的保護力度。
“對于特色街的探索,我們還不只盯著中山路。”歐陽麗娟告訴記者,目前,大中路、局口街也都進入了規劃。其中,大中路將往閩臺兒童商品特色街發展,其建筑里面修復改造將于本周二啟動;而局口街也將進一步做足“女人街”文章,讓老街更具“女人味”。
除了大打“商業牌”,“文化牌”的地位也在逐日凸顯。位于思明南鎮海路口的劉大宗祠修復工作已步入尾聲,預計年內,劉大宗祠將引入高端德化陶瓷藝術館“陳海仁工作室”,展示、傳播中國瓷文化。
【人物故事】
中華街道仁安社區黨委書記伊秀蓉:
居民讓我熱愛社區工作
提起伊秀蓉,仁安社區的居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從2005年至今,伊秀蓉在老城區的社區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7年。是什么讓她堅持做好平凡的社區工作?伊秀蓉說:“這里的居民有情有義,是他們的肯定讓我發自內心地熱愛這份工作。”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伊秀蓉坦誠要想做好閩南老城區的基層工作并不簡單。但她也明白,只有主動融入居民,才能贏得信任。老城區的大街小巷里,居民之間習慣用閩南語交流。伊秀蓉就買來磁帶和書進行自學閩南語,一邊聽一邊說。靠著決心和毅力,伊秀蓉學會了用閩南語做基本的交流。平時只要有空,伊秀蓉都會走到居民家中,與居民聊聊家長里短,拉近距離。
伊秀蓉每天要面對很多在別人看來很繁瑣的居民小事,但她都會用心去解決。有群眾反映說一棟居民樓里經常有人高空拋物,確定不了“當事者”,伊秀蓉就帶著社區工作者挨家挨戶敲門宣傳高空拋物的危害,并在樓道張貼溫馨提示。伊秀蓉的做法也感動了居民,高空拋物現象大為減少。巷子里的路燈裝或不裝,鄰居間有不同意見,矛盾潛滋暗長。贊成者說路燈可以照夜路,反對者說路燈影響居民休息,而且有人在路燈下吃喝打牌。伊秀蓉笑著打圓場說,大家都是老鄰居,要以感情為重,相互理解。最后,路燈高度下移,并囑咐居民不要在路燈下打牌。雙方的問題解決了,鄰里間關系也變得融洽。
“社區工作雖然繁重,但只要看到居民幸福生活,我就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從居民身上,特別是社區里的一些老黨員,我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學習到很多東西。”伊秀蓉說。
【采訪手記】
現代化進程中的守護
舊城保護從來不是發展的反義詞。中華片區舊城改造的成功,不僅保護了建筑風格,使廈門的歷史文化在改造的過程中得到了傳承和復興,而且促使老城區的經濟活力因子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激活。
不難想象,一座城市如果觸目都是高樓大廈,那么千城一面,城市毫無特色。在城市化、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我們該如何保持城市的歷史與傳統文化?其實,這些東西就存在于老城區里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中。如果老城區被全盤推倒,這些歷史與文化就難以保留下來。
反觀一些歐洲發達國家的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國的波爾多等古城,都完美體現了保護與發展的結合,這些城市里都完好地保留著傳統的街道與建筑。古老的、傳統的老城區,并不影響這些城市成為國際知名的大都市。
我們希望,在廈門的老城區中能夠保留保護與發展這對矛盾的統一體,既原封不動地保留老城的肌理與韻味,又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何樂而不為。
【群眾寄語】
石壁街居民郭坤聰:我今年75歲,對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十分熟悉,目睹了中山路的變遷。中山路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和開發是值得肯定的。對于有保護價值的一定要完整保護,對于可以開發的要科學開發。精神文化同樣要傳承發展,我的孫女今年6歲,她現在閩南語和普通話都講得很好。
中華城商鋪導購陳懿龍:我在中華城從事世界名表銷售。我熱愛這份工作,從大學畢業就一直從事這一行業。能夠在中山路這一歷史底蘊深厚的街區工作,我感到很榮幸。我希望能夠立足中山路在未來有長期的發展。
海后路保潔員張海寧:我是一名普通的保潔員,從事這份工作已經四年了。能夠為這個溫馨城市帶來干凈與整潔,我感到很高興。這里雖然人流量大,但游客和居民素質都很高,垃圾并不會隨地亂扔,他們對我的工作也很支持。我愿意為社區做更多的服務。
中華街道
中華街道位于鷺島的西南部,東臨中山公園,西至鷺江道、輪渡碼頭,南靠鴻山公園,北接大同路,轄內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美譽的中山路,西面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隔海相望,是廈門最傳統的繁華商貿街區和重要的旅游、金融、城市交通中心。轄區面積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5.6萬人,下轄仁安、鎮海、思南、文安、中山、霞溪六個社區居委會。街道榮獲“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范街道”、“全國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示范單位”、“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國家級榮譽稱號。中山路商業街被授予“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海西地產網 陳誠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