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島效果圖
記者昨日從招商局漳州開發區獲悉,漳州開發區雙魚島將于今年底完成造島工程,屆時其將成為以海上旅游度假、特色文化藝術休閑活動、居住為主的生態型島嶼。
據了解,漳州開發區雙魚島是國務院批準的第一例經營性用海項目,也是國務院審批通過的第一個離岸式人工島項目,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在開發人工島前,向全球征名,最終命名為雙魚島。相關部門和機構還分別進行數字模擬和物理模型試驗,結果表明,人工島的建設不僅不會影響廈門灣的潮流,不會造成港區淤積,也不會破壞中華白海豚的棲息環境。該工程不會影響廈門灣的水域環境,在該海域開發人工島可行。
雙魚島位于漳州開發區的中心位置,屬二區大磐淺灘范圍內,東至規劃海岸線,西抵南太武高爾夫球場,南至卓岐灣灣底,北至南炮臺片區。于2010年2月5日開工建設,計劃3年完成造島工程,投資30億元,總規劃面積約2.2平方公里(3325畝),呈雙海豚造型,半徑840米。島上主要分為七大功能區:主題游樂度假區、會議會展商務區、內灣文化商業區、游艇風情區、濱海養生度假區和南、北濱海特色住宅區。島上將營造出四大特色:海洋文化、游艇經濟、時尚生活、綠色低碳。目前,造島填海工程土石方已經完成3337萬方,形成岸線11.4公里。
相關負責人稱,作為全國首個生態型人工島,漳州開發區雙魚島的開工建設在我國海洋規劃、開發和工程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不僅對于改善廈門灣的海域環境,提升漳州開發區及周邊區域的生活品質,促進區域旅游資源協調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建成后勢必將成為廈門灣一顆耀眼明珠,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新地標。
另外,漳州開發區決定再建一座跨海大橋,以連接正在興建中的雙魚島。這是漳州開發區繼廈漳大橋之后的第二座跨海大橋,工程由主橋、兩側引橋及引道三部分組成,總長1211.5米,起點位于南炮臺和高爾夫球場間的南濱大道,終點位于雙魚島主干道,建成后將成為雙魚島與陸地連接的通道。該工程施工期約24個月,總投資約29887.1萬元。
(海西地產網 陳誠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