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稠密、交通擁堵、景觀惡化,廈門島內越來越不“宜居”。
昨日上午,在廈門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受市政府委托,廈門市規劃局局長趙燕菁作了關于廈門本島提升環境品質、降低建設容量情況的報告。
軌道避開中山路舊城區
趙燕菁說,市政府已劃定本島舊城保護區,明確在保護區內不再進行成片的拆遷改造,調整了軌道交通一號線線路規劃方案,避免軌道交通穿越中山路舊城區、高強度開發破壞舊城區歷史風貌。
對已批未建的歷史遺留項目和新增項目,進行逐個梳理,降低項目容量,自行車廠地塊降容9萬平方米,農科所地塊降容3萬平方米,郵輪城建筑規模從200萬平方米下調到70萬平方米,兩岸金融中心從700萬平方米下調到360萬平方米。對于軌道交通沿線及站點,島內外實行差別化強度開發策略,本島適度控制,島外適度增高。
島內的高樓建設也要進行控制,劃定本島建筑高度控制區,環島路黃厝片區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曾厝垵片區控制在24米以下,本島除高層建筑區外,其余區域建筑高度均應控制在50米以下。
高崎站將成為客運樞紐
將島內的城市功能疏解到島外,更是當務之急。加快本島工業倉儲搬遷改造,本島只保留火炬園和航空工業園,不再設立其他工業區;交通方面,跨省動車、普通貨車到發站將移至廈門北站,島內高崎站將外遷貨運功能,改為客運站,成為本島的重要交通樞紐;本島的部分行政辦公、科研教育功能也將遷到島外。
島內服務居民的公共服務設施也將往島外疏解,在滿足標準的前提下不再擴張,將原規劃在島內的五緣醫療園調整到島外選址建設,在五緣灣預留一家綜合醫院和一家?漆t院,其余功能醫院改到島外建設。
。êN鞯禺a網 柯藍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