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省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省政府日前正式出臺《福建省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于登記主體的住所(經營場所),其中并未限定申請住所(經營產所)的房屋產權用途性質為“商用”,因此接下來各地出臺的具體規定是否正式允許“住宅開公司”成為關注焦點。
我省各地細則近期將出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臺的《辦法》指出,“申請人憑借住所(經營場所)合法使用證明向登記機關申請住所(經營場所)登記。”其中,并未限定申請住所(經營場所)的房屋產權用途性質為“商用”。
同時,《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登記機關對住所(經營場所)使用證明材料進行書面形式審查,不審查住所(經營場所)的經營條件和功能用途。
根據省政府的通知要求,我省各地將在《辦法》印發之日起30日內根據法律法規和《辦法》的規定,以及本地區管理的實際需要,出臺相關具體規定并公布實施。這也意味著各地將在近期推出各自的實施細則。
據了解,我省除福州外的其他地市對于住宅作為經營場所并未完全禁止,而福州于2011年正式叫停居民住宅用來辦公司。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該《辦法》逐步落地,福州住改商松綁或將成為可能。
SOHO項目或將受到沖擊
“如果‘住改商’松綁,福州的SOHO項目或首當其沖。”CRIC克而瑞福州機構總經理張旭東表示,由于SOHO的80-90元/平方米租金遠低于甲級寫字樓,但相比住宅20-30元/平方米的租金不具備優勢。一旦住改商放開,最先波及的很可能是SOHO項目。
事實上,作為福州近兩年地產投資熱門的SO-HO項目,由于可登記公司、不限購等優勢銷售勢頭迅猛。張旭東表示,“SOHO項目每次一開盤,去化率達到一半以上。”
根據相關統計機構的數據,2010年-2013年福州SOHO供應量達到85萬平方米,2014年也將達到20萬-30萬平方米。業內人士擔心,更多的SOHO推向市場的同時,卻又面臨住宅的競爭,可能存在體量過剩的風險。
張旭東指出,約9成的SOHO項目成交出于投資性行為,一旦住改商正式松綁,SOHO項目的銷售將有所下滑。
而對于寫字樓來說,業內認為影響甚微。福州中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陳禮旺認為,選擇正規寫字樓辦公的企業一般不會因為新政實施而重新遷入住宅區,而此前禁令實施期間,自己實力小的公司依舊選擇在住宅里辦公,如果住改商松綁,對于這些公司來說,只是由不合規變成合規而已。
創業者初期的成本有望降低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福州市的內資企業數量已經從2009年6月的58455戶增長至目前的108224戶,內資企業數量在5年間翻了近一番。隨著市場主體數量日益增多,經營場所資源變得愈加稀缺。
由于一方面日益增高的寫字樓租金,雖然面對著相關的禁令,不過東南快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私自“住改商”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于福州城區的各個住宅區中。一旦住改商松綁成為現實,這些辦公住宅也將有望“扶正”。
陳禮旺認為,在創業初期,經營場所的制約成為投資創業的重要障礙,日漸“拔高”的創業門檻和成本讓公司的發展步履維艱。住改商一旦放開,對于眾多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
(海西地產網 吳淑惠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