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又一個片區發布最新規劃
位于泉州中心市區
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
總用地面積約202.21公頃(約3033.15畝)
居住人口規模約1.53萬人
規劃打造為
泉州中心城區交通樞紐
獨具鄉愁景致的生態園區
3月11日,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公告》。
01
項目區位
本次規劃的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位于清源山及泉州火車站南部。
規劃范圍為:東至規劃縱三路、西至現狀南北大道、南至規劃緯三路、北至現狀東西大道,總用地面積約202公頃。
規劃新華路北段從用地東部南北向穿過,其東部為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擴展區范圍。
02
現狀概況
規劃總用地202.21公頃,現狀以林地為主,共97.77公頃,占總用地的48.35%。
規劃范圍西北部用地以商業服務業用地和工業用地為主,東部以群峰村農村宅基地為主。
03
產業研究
>產業發展方向:以區域市場需求為驅動,走內生型發展模式,聚焦數字經濟,把握傳統優勢制造業的工業互聯網化浪潮,重點發展軟件及信息技術、光電子信息、工業互聯網、智能機器人、工業設計及數字創意、智慧城市及行業應用六大產業。
>產業定位:泉州制造轉型升級引擎、海西數字經濟發展標桿。
04
規劃目標與定位
>規劃目標:泉州中心城區交通樞紐,獨具鄉愁景致的生態園區。
>功能定位:海西數字創新門戶。
05
城市設計
>空間功能結構:構建“雙廊圍抱、三心六區環列”的空間功能結構。
>空間形態與風貌導控:
營造開放、共享的藍綠開敞空間,保障生態安全,提升地區品質與吸引力。因應功能與環境,打造多元、友好、活力的城市界面。形塑展現場域特色與辨識度的地標節點,展現數字經濟產業園的風格特性。構建看山望水秀園的視廊體系,彰顯產業園與環境的融合呼應。尊重清源山視廊與風貌協調,以局部地標建筑引領天際變化。塑造錯落有致、呼應背景山體的優美天際輪廓線。轉譯泉州地域山水與建筑元素,以擬山建筑形態特征展現地方感與科技感。融合地域特色與現代技術工法,展現高品質公共環境景觀。
06
總體規模
>用地規模:本次控規規劃總用地面積202.21公頃, 規劃后,建設用地面積190.24公頃,占總用地的94.08%。另有林地11.97公頃。
>人口規模:
(1)就業人口:根據產業策劃測算,按產值1000億,人均產值100萬計算,就業人口約10萬人。
。2)居住人口:公寓可容納人口1.27萬人(含已建公寓人口,產業居住人口按就業人口10%,帶眷系數1.2測算可滿足);現狀居住人口920人,安置地塊可容納人口1670人,規劃總人口1.53萬人。
07
功能結構
以綠化環廊和城市道路為框架,形成“兩廊、一軸、四心、多片”的規劃結構。
兩廊:體建休閑綠廊、田園景觀綠廊;
兩軸:新華北路發展軸、緯三路發展軸;
四心:產業服務中心、體建休閑核心、北門戶核心、南門戶核心;
多片:產業園區、北門戶配套區、南門戶配套區、商業商務配套區、親山休閑區。
08
景觀規劃
規劃塑造豐富生動的 “兩廊、兩心、一帶、多點”的景觀系統格局。
兩廊:體建休閑綠廊、田園景觀綠廊;
兩心:體建休閑核心、西埔山生態綠心;
一帶:濱水綠帶;
多點:多個景觀節點。
09
綜合交通規劃
>路網等級:規劃片區路網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系統組成,形成“兩橫兩縱”的路網結構。
“兩橫”:由北至南分別為東西大道、緯三路。
“兩縱”:由西至東依次為南北大道、新華北路。
>道路橫斷面規劃:
快速路:東西大道,標準紅線寬度60米;南北大道,標準紅線寬度70米。
主干道:新華北路,道路紅線寬度50米;緯三路,道路紅線寬度40米。
次干道:西埔路、環園路、縱三路、園西路等紅線寬度24米。
支路:城市支路紅線寬度為1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