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 黃偉毅 通訊員 蔡思穎
近日,福建省發改委發布了2025年第二批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泉州市發改委組織報送的5個案例獲全省推廣。
助力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
《泉州市優化產業營商環境 助推先進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展現泉州市系統性構建“泉心泉意”營商服務品牌,全力營造產業集群發展的優異沃土,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工作成效。近年來,泉州市以鏈式思維引領產業集群升級、以靠前服務推動產業提質發展、以內外協同發展拓寬市場疆界,探索了“泉心泉意”便民利企舉措全程覆蓋、企業服務“百科全書”精準服務、“局長走流程”“輕騎兵”“大篷車”常態化開展等舉措,為產業集群發展營造全周期、全方位的發展環境。去年,工信部評選出3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年產值超8000億元的泉州市現代體育產品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福建唯一入選集群。
源頭化解住建領域矛盾
《泉州市住建領域協同解紛中心“5310”工作法賦能行業前端治理》,旨在助力住建行業高質量發展,推進住建領域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我市化解涉住建領域民事糾紛的重要前沿陣地,解紛中心創新探索了“5310”工作法,即整合人大、政協、行政、司法、行業協會等“5”方力量,打造前端預防、中端化解、后端協同的“3”端分流、逐層化解機制,推行市場化收費方式的自我造血、“1”體運作模式,實現法治服務嵌入產業鏈條的“0”距普法。解紛中心自去年10月運行以來,受理住建領域糾紛近2000件,調解成功500多件,標的額2300多萬元,豐澤法院物業糾紛先行調解率同比上升17%、建工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20余天。
金融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泉州市做好“三融”文章助力兩岸融合發展》,展現泉州市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持續做好“通”“惠”“情”三融文章,取得金融助力兩岸融合的顯著成效。2024年以來,落地臺企臺胞支付綜合服務點,促進企業公開信用信息查詢落地臺灣地區;助力90多戶持證臺商臺胞獲授信超35億元;推進十多家臺企納入高水平開放試點優質企業,辦理便利化業務800多筆、金額超1.5億美元;推廣2大類6品種臺灣地區征信產品,累計查詢近9萬筆,推動搭建“全國臺企臺胞登陸第一數據港”平臺,累計上線金融產品37個,融資申請超230筆,授信5億多元。
推動本土智造優品出海
《泉州市引導跨境電商集約化陽光化發展推動智造優品出海》,積極創新探索跨境電商全流程孵化和合規化改革,打造區域性跨境電商集聚區,引導全市跨境電商集約化、陽光化發展,賦能產業帶,推動本土智造優品出海。截至目前,泉州市共有跨境電商主體超1.2萬家,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含在建)33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6個,建設運營海外倉總面積超過144.29萬平方米。創立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023年以來累計培育跨境電商店鋪498家,申報海外商標162個,搭建獨立站19家。新增跨境電商合規出口超33億元,新增實繳所得稅超2800萬元,開辟了外貿新增長點。先后打造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等26個跨境電商產業園區,賦能產業帶發展。
優化服務小微企業融資
《泉州市晉江市推行“四應四盡”服務小微企業融資 鍛強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韌勁》,聚焦晉江通過啟動“小微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全力推動融資需求“應貸盡貸”、存量信貸“應續盡續”、融資成本“應降盡降”、監管約束“應嚴盡嚴”,指導銀行機構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產業鏈企業工作質效,累計授信超3.3萬筆,放款超430億元。其中,在推動融資需求“應貸盡貸”方面,晉江依托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圍繞前期摸排形成的產業鏈“白名單”企業,督促銀行機構聯合鎮(街道)梳理建立產業鏈“白名單”融資需求清單。目前,累計發布三批白名單總計2526家企業,截至7月末,全市銀行機構共對774家企業授信39.41億元,放款33.28億元。
責任編輯:黃藝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