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口味登場,講求低糖低卡,開元寺、老君巖、滴水獸、簪花圍等成熱門的月餅圖案
泉州月餅有新味
泉州網9月12日訊 (融媒體記者李菁 文/圖)隨著中秋佳節臨近,月餅市場迎來消費旺季。不少市民發現,第一批上市的月餅中,咸口占據了“C位”,打破了以往甜口月餅主導泉州市場的格局。除了新口味持續走俏,今年月餅行業在產品形態、包裝設計及消費理念上呈現出顯著變化,健康化、低糖化的月餅成為“剛需”,“文化味”也愈發濃郁。
采購月餅迎中秋
在泉州市區愛國路附近一家面包店里,月餅已經上市一段時間了。市民徐小姐已經第二次在這里購買了鮮肉月餅。“以前,在泉州很少能吃到咸口的肉餡月餅,總覺得月餅就該是蓮蓉、豆沙等甜口的。上次好奇買了兩塊嘗鮮,沒想到外皮酥香,內餡咸鮮適中,味道超出預期。完全顛覆了我對月餅的認知。”記者走訪市區多家面包店和傳統餅店發現,咸味月餅被擺到了柜臺顯眼處,除了鮮肉,還有小龍蝦、肉脯等口味。此外,奶茶波波、摩卡咖啡等新式口味也受到了年輕人的歡迎。
市民對月餅低糖、低卡的健康需求明顯上升,購買月餅時會仔細查看配料表。不少品牌專門推出了少糖、少油的月餅。還有品牌在餡料上做文章,除傳統的蓮蓉、豆沙、五仁外,奇亞籽、亞麻籽等食材被引入月餅餡料。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調研,低糖、低脂月餅銷售額增速達25%,云南鮮花月餅、蘇式鮮肉月餅等區域特色月餅的占比提升至28%。消費者希望月餅能夠“減糖不減味”,這也推動企業持續推出新口味和新配方,養生和藥膳月餅也新鮮上市。
月餅包裝也有了新變化,一方面,環保、簡約成為包裝的“關鍵詞”,商家放棄了以往繁復的多層包裝,改用基礎款紙禮盒,印上簡單的中秋紋樣或品牌Logo;另一方面,瞄準年輕人喜好,在包裝上融入新潮設計元素。國潮、萌趣形象等輕松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此外,不少禮盒還能“再利用”,包裝可轉化為首飾盒、桌面收納等,契合當下消費者追求實用的消費心理。
帶有老君巖、開元寺、石敢當、滴水獸、福船等泉州元素的文創月餅
泉州的月餅也有了文化味,開元寺、老君巖等世遺點,閩南古厝屋頂的滴水獸,乃至近年來火爆的蟳埔簪花圍,紛紛被印上了月餅餅皮,不僅市民喜歡,更吸引了大量游客購買,成為他們帶得走的“泉州記憶”。這讓月餅不再只是節令食品,更成為舌尖上的城市文化名片,讓中秋節前后來泉州旅游的游客,通過美味的月餅品味到泉州魅力。
又是一年中秋節,眾多口味的月餅,你最鐘情哪一味?無論選擇傳統還是創新,購買和品嘗美味時,可別忘了“理性”二字,看看產品標簽和配料表,方能安心享受這一份中秋的甜蜜。
“文化味+健康料”成月餅消費新引擎
□融媒體記者 李菁 文/圖(除署名外)
距離中秋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泉州市場的月餅已悄然上市。相比往年,今年的月餅可謂是新意滿滿,咸口月餅登上貨架成為泉州人的新寵,藥膳月餅和養生月餅也在市場上搶占了一席之地。不僅口味新,造型也新,世遺、非遺元素被印上餅皮和包裝,“文化味”也成了泉州月餅的新賣點。
各式口味的月餅已上市
咸甜各有所長 健康需求升級
在泉州中心市區一家85度C面包店里,記者看到了鮮肉月餅、小龍蝦鮮肉月餅、黑豬香蔥鮮肉月餅等咸口月餅擺放在現烤面包的貨架上。店員告訴記者,這幾款鮮肉月餅在暑假期間就已上市,回頭客不少。與傳統泉州月餅的油皮不同,這些咸月餅采用的是酥皮工藝,層次分明,口感酥脆。內餡選用的是豬肉原料,搭配小龍蝦或香蔥調味,咸香適中。在另外一家伍氏特香包的門店里,一款蓮蓉肉脯月餅同樣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創新的咸甜口味相比傳統蓮蓉月餅口感更豐富,甜度也更低。
“針對消費者降糖降油的健康需求,我們在今年推出咸甜味的肉脯月餅。”泉州伍氏特香包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小強介紹,今年月餅的創新中,健康是“關鍵詞”。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健康屬性,尤其是含糖量和油脂含量。企業因此不斷優化配方,降低產品的升糖指數和熱量,同時保持口感。這也推動月餅行業向更符合現代營養學的方向發展。
阿膠與平陰重瓣玫瑰相結合的阿膠玫瑰月餅,加入茯苓等藥材的“八珍月餅”,以山藥、茯苓、人參主打的山藥參苓餡月餅,還有熟地當歸味月餅……今年,中式養生理念的月餅也成為月餅市場上的新亮點,消費者在追求月餅“好吃”的同時,也更看重其養生成分。中研普華調研顯示,66%的消費者期望月餅采用健康食材,56%希望減少含糖量,推動企業開發“藥食同源”產品,如添加枸杞、茯苓的功能性月餅;健康月餅將向“精準營養”升級,到2030年,低糖、無糖月餅占比將超40%,添加益生菌、膳食纖維的功能性產品占比達25%。
小林在市區經營一家私人烘焙工作室,他告訴記者,今年中秋自己準備做一款在網上“風很大”的芋泥奇亞籽月餅。這兩年,奇亞籽在養生和健身圈里被稱為“超級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B、鈣、鎂、硒、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抗氧化成分。“之前,奇亞籽大多是放在牛奶、酸奶、果蔬汁里食用,今年烘焙界把奇亞籽做進了月餅里,芋泥的綿軟與奇亞籽結合,口感獨特又順滑。”小林說。
還有更多的創新味道成為今年月餅市場上的“網紅選手”。在泉州,奶茶、咖啡口味的創新月餅受到年輕消費者追捧。這些產品將流行飲品風味融入月餅餡料,如珍珠奶茶流心月餅、拿鐵咖啡月餅等,既保留傳統月餅形態,又增添新穎口感,吸引年輕群體嘗鮮。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月餅口味偏好調查中,有39.8%的消費者熱衷于嘗試新型口味。分析師認為,月餅市場正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尋平衡,且不斷向著更高品質與新穎性結合的方向發展。同時,消費者也越來越注重月餅的口感和性價比,平價月餅因其親民的價格和滿足基本口味需求的特性,銷量和需求都較為穩定。
簪花圍月餅十分精美(泉州晚報資料圖)
融入泉州元素 文化味更濃了
記者走訪市區多家面包店、烘焙店后發現,帶有泉州文化元素的月餅成為“搶手貨”。東西塔、老君巖、滴水獸、福船、簪花圍等泉州元素被印上餅皮,五顏六色的煞是好看,內餡搭配的是乳酪餡,特別受小朋友、年輕人和外地游客的歡迎。在市區一家面包店里,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準備購買兩盒帶有泉州元素的月餅。“月餅上的圖案都具有泉州特色,我準備寄給外地的大學同學,既能分享美味的月餅,還能和她們講講家鄉故事,比普通的月餅禮盒有意思多了。”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月餅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18—35歲年輕群體偏好創新口味和國潮包裝,愿意為“顏值經濟”買單。文化主題禮盒,如博物館聯名款等客單價達常規款2.3倍,但消費者仍愿為“情感價值”支付溢價,品牌需通過文化賦能提升產品附加值。
月餅包裝盒有返璞歸真的趨勢,但又不失文創元素。多數禮盒摒棄了過度裝飾,而是用上了簡潔的紙禮盒。不過簡潔的禮盒可不簡單,月餅品牌將兔子、月球等中秋元素通過新潮的設計印在了包裝上,可愛的卡通白兔、裝扮成宇航員的兔子、繪有環形山紋理的月球等,既保留傳統節日氛圍,又通過現代插畫風格迎合年輕人審美。另外,還有一些本土品牌將東西塔等泉州元素印上了包裝盒,讓月餅從內到外都充滿泉州的城市記憶,同樣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為迎合年輕人的口味,月餅禮盒中放了咖啡等“配件”。(泉州晚報資料圖)
月餅已然成為文創產品中的一員,不僅有了文創造型,還加入了一些文創商家推出的中秋伴手禮盒中。這類禮盒中含有文創陶瓷杯、擺件等,還有眼部按摩儀、咖啡、茶葉等生活中的實用品,當然還少不了幾枚造型精致的月餅。這些月餅多為國潮設計風格,冰皮上紋樣藝術感滿滿。禮盒本身則具有實用功能,采用可折疊的收納箱、藤編儲物箱等,能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使用。
針對個人消費與企業定制的多樣化需求,泉州本地企業從包裝、口味、制作等各個方面進行探索與創新。楊小強告訴記者,今年,公司接到了一家企業定制的月餅訂單,開發出了一款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月餅。月餅造型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五個重要城市的輪廓為靈感,每一塊月餅的形狀都頗有特色,禮盒內還印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路線圖。這種將歷史文化與味覺體驗結合的設計,讓定制月餅成為傳播海絲文化的載體。
月餅“跳出”節日 成為日常零食
“其實月餅并不只是中秋節可以吃,平時購買榴蓮冰皮月餅的客人也很多。”淘寶一家銷售貓山王榴蓮月餅的店鋪客服告訴記者,榴蓮月餅已經成為日常甜品。記者看到,一款價格在130元左右的榴蓮月餅已經售出超過5萬份,被不少消費者當作下午茶和飯后甜點。在市區一些銷售咸口月餅的面包店里,店員也告訴記者,不少市民將鮮肉月餅當成了早餐。
隨著消費習慣的轉變,月餅正從“節日禮品”向“日常零食”轉型。越來越多消費者不是只在中秋前后購買月餅,而是把它當作隨時能吃的小點心。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月餅銷售規模達300.1億元,預計在2025年,中國月餅銷售規模將突破332.8億元,月餅的消費場景越趨日常化。
在部分超市零食區和一些面包店里,月餅的身影不只在中秋前集中出現。不同于傳統中秋禮盒里的大尺寸月餅,日常售賣的月餅多是獨立小包裝,單個重量從50克到80克不等,剛好能滿足市民“解饞”的需求。這些小月餅在口味上也更貼近日常零食,除了榴蓮冰皮,還有抹茶流心、芋泥麻薯等區別于傳統月餅的味道,吃起來更像是日常小甜點,適配于早餐或下午茶等場景。愛嘗鮮的泉州人,還把外地特色月餅納入日常零食清單。不少市民通過電商平臺購買云南鮮花月餅、滇式云腿月餅、港式奶黃月餅等不同風味的月餅當作茶點。
市民采購Labbu模具制作月餅
“這款Labubu造型的月餅是我上周做的,里面包的是水果餡。以前,做月餅是中秋節的儀式感,后來因為孩子們喜歡吃,我每一兩周都會做一次。網上能夠買到各種可愛的模具,蓮蓉、豆沙、麻薯等餡料也隨時都能買到。”市民陳小姐是烘焙的“重度愛好者”,她的廚房里,有哪吒、三麗鷗、線條小狗等卡通造型的月餅模具,做月餅是她和孩子都喜歡的親子活動。
傳統節令食品正甩掉節日限定標簽,產品的創新和消費場景的拓展讓其變得日常化。“泉州人一年四季都吃粽子,青團也不再是清明節專屬,月餅同樣有成為日常甜點的潛質。”小林說。通過創新口味配方、優化生產工藝,月餅更適應當下年輕人的消費偏好;線上直播等新銷售渠道的崛起,也推動了傳統食品的常態化銷售,讓月餅從季節性產品向日常烘焙品轉型,逐漸融入日常消費場景,成為早餐、茶點的新選擇,實現全年化供應。
【消費提醒】
謹慎購買“網紅”帶貨產品
日前,泉州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陸續發布關于規范月餅市場經營行為的提醒告誡書,要求商家依法合規經營,嚴守價格秩序;杜絕過度包裝,踐行綠色消費,嚴把質量關口,保障食品安全。
市場監管部門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選購月餅應注意以下事項:
首先,選渠道、查資質,守住安全底線。線下應選擇證照齊全、信譽良好的商家;線上謹慎通過微信、抖音等平臺購買,優先選正規網絡運營商及資質完備的店鋪,避開來源不明的“網紅”帶貨產品。收到月餅時,需檢查包裝是否完整,月餅形狀是否規整,應色澤均勻、花紋清晰、無焦煳霉變現象,同時確認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信息,拒絕“三無”“早產”產品。
其次,看名稱、核標簽,辨清產品實質。依據新版《月餅質量通則》,純蓮蓉月餅需100%添加蓮子,僅靠調味劑制作的某種口味月餅不可省略“味”字;“廣式五仁月餅”僅限核桃仁、杏仁等5種果仁,替代或超量果仁需對應更名。同時查看食品標簽,確保名稱、配料表、生產者信息等完整規范,且在有效期內。
再者,拒絕過度包裝,理性消費。警惕“打折”“保健”“無糖”等營銷概念,不買“天價”月餅。按國家標準,月餅包裝層數不得超3層,100元以上產品外包裝成本不超售價15%,且禁用貴重金屬、紅木包裝,不與刀叉、紅酒等混裝,優先選簡約包裝產品。
最后,留憑證、會維權。購買后保留購物小票、網購聊天記錄及交易記錄,遇質量問題或糾紛,先與商家協商,協商無果可撥打12315,憑憑證依法維護權益。
責任編輯:黃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