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2024年度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揭曉,泉州“開發區軍團”表現亮眼,在參與排名的84家開發區中斬獲佳績:前10榜單中獨占四席,成為全省前十席位最多的地市;前20榜單中共有七家園區上榜,14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整體發力,盡顯“優等生”風采。
晉江經濟開發區穩居前列
泉州網9月25日訊 (融媒體記者王宇靜 通訊員鄭耿華 雷瀅淼 楊華 文/圖)近日,福建省2024年度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揭曉,泉州“開發區軍團”表現亮眼,在參與排名的84家開發區中斬獲佳績:前10榜單中獨占四席,成為全省前十席位最多的地市;前20榜單中共有七家園區上榜,14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整體發力,盡顯“優等生”風采。
此次考評中,泉州市開發區多點突破:最值得肯定的是晉江經濟開發區,位列全省第三,連續九年名列前茅;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躍升至第五位,較上年飆升15名;南安經濟開發區位列第六;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排名第八。四家園區均實現排名穩步提升。前20強中,德化陶瓷產業園區、惠安經濟開發區(含惠東工業園區)、安溪經濟開發區分別以13位、16位、17位躋身前列,七家園區在全省前20榜單上形成強勢集群效應。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泉州市開發區經濟實力的硬核支撐。2024年,全市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35.91億元,同比增長33.7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568.35億元,增幅達36.37%;外資企業增至2457家,同比增長17.05%。以不足全市2%的土地面積,貢獻了45%的地區生產總值、89%的實際使用外資和90%的進出口總額,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體制機制革新為發展松綁賦能。泉州以“一區多園”模式優化整合機構,推動晉江、惠安、南安經開區管委會升格為副處級,剝離社會管理職能讓園區聚焦經濟主業。同時推行“四個一”管理機制和“管委會+運營公司”模式,橫向縱向溝通機制不斷完善,形成發展合力。
招商創新與環境優化激活發展動能。各園區探索“基金招商”“飛地招商”等新模式,晉江經開區全年簽約項目52個,總投資超340億元,鏈接20余個新質生產力項目;泉州經開區打造上海科創孵化園,實現“上海研發、泉州轉化”。晉江“紅色勤務員2.0”行動等案例入選中國開發區營商環境百佳案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科創驅動與集約發展筑牢根基。全市開發區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95個,高新技術企業1835家,發明專利7703個。安溪經開區與中關村合作建設產業園,南安經開區盤活千畝閑置用地、集聚88家高新企業。
責任編輯:賴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