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鵬,四川大學文科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出版《唐宋詞史論》《詞學史料學》等專著20余部。
泉州是一座書香氛圍很濃厚的城市,書香城市多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此次來泉,恰逢在第十九屆“書香泉州”全民讀書月即將啟幕,我與泉州讀者、學子在詩詞研究方面做了深入交流。9月5日,我在泉州一中以《AI時代的詩詞欣賞與情景再現》為主題舉辦講座,和學子分享如何借助AI工具復原詩詞創作場景、可視化意象空間,甚至模擬古人情感體驗。9月6日,我在風雅頌書局五店市店舉辦題為《蘇東坡的家風與家教》的分享活動,大家在書香漫溢之中感受文化的厚重,在交流碰撞中體悟家風與家國情懷的深刻內涵。
作為宋元中國與世界對話的窗口,泉州留存有豐厚的多元文化遺產。我在友人的帶領下游覽了清源山和開元寺,頗有感觸。我在點點滴滴細節里看到了泉州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創新理念與實踐智慧,讓千年文明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清源山上的石刻保留至今,成為泉州歷代文人墨客的文化印記。開元寺大雄寶殿月臺須彌座的束腰部位的獅子與獅身人面輝綠巖浮雕、殿內斗拱上的妙音鳥都令人贊嘆,它們都是泉州古代建筑藝術與海外文化交流的實物證據。漫步在開元寺外的西街,仿佛穿越千年回到宋元時期,一些古樸的建筑保持非常好,打造了不少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古色古香的店里有點香品茗的雅致,古城觀光車實現“半日覽盡世遺風華”的愿望,我在這座城市里看到宋元遺風。
夕陽西下,老君巖寧靜祥和,開元寺的鐘聲依舊悠揚綿長。泉州對這些文化遺產不僅限于實物方面維護,更注重其文化價值的現代闡釋與傳播,通過科學保護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傳統與未來的精神紐帶。在泉游客可以通過手機程序了解這些歷史瑰寶,也可以聆聽講解員的講述。無論是參加研學活動的小學生,還是投身文化遺產保護的大學生團隊,都積極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為這些歷史文化注入源源不斷、生機勃勃的活力。
泉州不愧為歷史文化的寶藏地。
□融媒體記者 魏婧琳
責任編輯:黃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