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產網

泉州:以“大僑務” 引領僑鄉發展新格局

2025-10-10 11:23來源:泉州網作者:小陳瀏覽:我要分享:

  泉州網10月10日訊(融媒體記者 黃偉毅 通訊員 林泓宇)如何激發僑鄉優勢,寫好僑務文章?30年前,時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大僑務”觀念的確立》文章中提出了“大僑務”觀念。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依托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

  “僑”,是泉州這座城市獨特的底色與優勢。泉籍僑胞約1000萬人,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全國1/6、全省1/2,位居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首位。泉籍僑胞始終是泉州發展最可靠、最重要的力量。近代以來,懷著“下南洋,探大錢”愿景遠渡重洋的華僑們,將在外打拼積攢的錢財以“僑批”等形式寄回故鄉;抗戰年代,海外僑胞或回國參加革命,或發起“南僑總會”等組織抗日救亡。新中國成立以來,泉州第一所綜合性大學——華僑大學、第一個外資開發區——安平開發區和第一座國際機場——晉江機場,背后都是僑胞建設家鄉的縮影。改革開放以來,外商投資企業1.3萬多家,其中僑商和港澳同胞投資興辦的企業約占80%。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把僑務工作當“全市大事”來辦,先后出臺了《關于開展“聚僑賦能”專項行動 促進21世紀“海絲名城”建設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深入實施“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用心用情畫好千萬級海外泉籍僑胞這個“最大同心圓”,為奮勇爭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泉州實踐注入僑力量、激發僑作為。

  凝僑心 以濃濃鄉愁編織“僑鄉同心圓”

  以“心”聚僑,泉州奏響情感相融的“慈母吟”。

  “我成長于歸僑家庭,耳濡目染間,‘僑’對我而言早已不只是身份,更是一份情感紐帶與責任擔當。”中國僑聯青年委員、仰恩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吳浩鈴,是緬甸愛國華僑吳慶星和中國僑聯顧問林惠的孫女。在談及“大僑務”觀念時,她表示:“它讓更多像我這樣的新僑,開始主動去了解僑史、認同僑務工作,也真切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對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重視,這讓我們備受鼓舞。”

  作為著名僑鄉的泉州,通過守護涉僑文物遺存、傳承弘揚華僑文化、完善涉僑工作機制等抓手,強化與千萬海外泉籍僑胞的情感紐帶。

  建于1937年的花巷89號傅宅,是南洋華僑文化與閩南傳統建筑碰撞融合的代表。時至今日,傅宅后人多在海外,只留一戶守宅,古宅也一度刻滿銹蝕立柱、破損樓梯等斑駁的歲月印記。如今,泉州通過“以修代租”方式,不僅恢復其原貌,還轉化為“刺桐記憶——花巷古城會客廳”,內設泉州古城保護提升圖片展,打造成展示古城文化的新窗口。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目前已有近100處僑厝經過修繕保護后活化利用為咖啡館、會客廳、沉浸式展示館等業態,將僑厝與古城融為一體,打造成看得見的鄉愁、觸得到的記憶。

  對涉僑遺存的保護,已成為泉州近年來的一項重要工作,并探索出一系列首創性的舉措。去年,泉州出臺全國首部專門保護華僑歷史遺存的地方性法規《泉州市華僑歷史遺存保護條例》,并于今年元旦正式實施,為守護華僑歷史根脈提供法治保障。近年來,泉州還在全省率先實施“刺桐僑厝”保護利用三年專項行動,著力構建系統性、整體性華僑建筑保護體系,全力守護僑鄉的“根”與“魂”。截至8月中旬,泉州先后認定682處華僑建筑,修繕提升120處華僑建筑,成規模打造11處華僑建筑群。

  文化,是可跨越地理距離、增進親緣認同的連心橋梁。今年9月,2025(泰國)閩南文化節在泰國曼谷隆重舉行,通過匯聚泉州非遺元素的開幕式文藝演出、閩南文化論壇、閩南傳統技藝及文創精品展、泉州文化旅游招商推介會、閩南老字號品鑒會等,讓泉籍僑胞近距離、沉浸式感知家鄉文化的獨特魅力。自2012年起,閩南文化節已先后在臺南、泉州、澳門、金門、馬六甲、迪拜、香港、馬尼拉、雅加達、曼谷成功舉辦,成為連接海內外閩南人的重要文化橋梁。

  為提升華裔新生代對泉州的親緣聯系,泉州常態化開展一系列華文教育活動。以華裔青少年夏(冬)令營為例,從1986年舉辦首期以來,已成功舉辦425期,超3萬人次華裔青少年參與,規模與影響力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泉州還鼓勵華僑參與保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支持有條件的僑鄉建設“一村一特色”僑史館,做好電子檔案收集和僑厝故事宣傳。全市現有200多個鄉村、學校僑史館,形成覆蓋全域、扎根本土的特色僑鄉文化宣傳矩陣。

  聚僑力 以合作共贏匯聚“最大公約數”

  以“商”引僑,泉州拓寬與僑共行的“大舞臺”。

  泉州是一座與僑同行、同興的城市。福建蘇閩石油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江南是一位新加坡歸僑,“得益于國家改革開放和家鄉泉州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我選擇了回國創業。這些年來,我親身經歷并見證了泉州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面貌的日新月異,并為我們營造了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我的企業連續四年躋身福建省第三產業企業300強,年納稅額超千萬元,這些離不開家鄉優越的政策引導和高效的政務服務,也彰顯了泉州這片投資沃土的強大吸引力。”

  為激活僑胞力量,泉州“大僑務”工作正全面實施“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建立“聯誼+招商+經貿”機制,推動從“捐資”轉向“投資”,以優質營商環境、暖心服務舉措,促進更多僑胞返鄉投資興業、共享新機。來自市委統戰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統戰系統共對接403個項目,已簽約(含正式合同、框架協議、意向協議等)388個,簽約金額2552億元。今年以來,專項行動同樣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截至7月底共對接197個項目,簽約金額1200多億元。

  一場盛會,帶來千億級的投資體量,背后是城與僑的攜手同行、共謀未來。2023年、2025年,泉州先后舉辦兩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累計吸引2000多名重要僑商參會,簽約項目總金額超過2600億元。其中,第二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更是一舉刷新參會國別數(比增60%)、簽約金額(比增21%)和項目質量“三項紀錄”,足見大會已在廣大泉籍僑商群體中形成巨大的影響力、號召力。

  馬達加斯加華商總會會長、法國福建商會會長、天球集團董事長蔡國偉表示:“我們對泉州的投資環境非常滿意,政府服務高效務實、政策支持精準有力,特別是在聚焦品牌國際化、僑商資源整合及貿易渠道創新方面,為僑商們提供了明確的投資方向和政策支持,相信這些政策的實施將為泉州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城與僑的“雙向奔赴”,從不局限于一次大會,而是延展至全年度、常態化的交流。泉州將重要傳統節日打造為“招商節點”,提前掌握重要鄉賢返鄉信息,舉辦一系列鄉賢懇親座談會、茶話會、“同心大走訪”等活動。

  僑資入泉的同時,泉品也在加快出海速度。近年來,泉州充分發揮海外泉籍僑親資源優勢,依托產業鏈供應鏈中心體系建設,深化“泉品出海”工作。泉州先后揭牌并投入運營泰國泉州紡織服裝等26個展銷中心,廣泛布局海外投資貿易聯絡點(服務中心)31個,拓展“買全球、賣全球”的雙向投資貿易網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海外倉144個,面積144.29萬平方米,其中2025年新增110個,面積119.05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泉州積極搭建僑商與家鄉產業深度對接、攜手出海的新平臺。其中,全省首個面向全球華人華僑的跨境選品平臺——“僑易邦”,為僑商青年、僑二代提供跨境電商全鏈條服務,年交易額超150億元,目前已入駐各類廠家1800余家,自主品牌近400家,產品鏈接7.3萬個,成功對接13家優質物流服務商和23個國家的3700余個采購商。升級版的“泉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2.0”,圍繞“僑商資源+產業帶”雙輪驅動,構建了“雙庫(泉州優品出海需求庫+全球僑商資源庫)+五中心(產業、貿易、物流、金融、生態)”的內外貿一體化服務體系,與“領秀跨賦”“海絲跨境”等縣級服務平臺數據互聯互通,形成服務合力。

  匯僑智 以多元融合培育“發展新勢力”

  以“新”拓僑,泉州激活新僑力量的“生力軍”。

  踐行“大僑務”觀念的關鍵,在于激發華裔新生代和新華僑華人對家鄉的認同,引導更多新僑力量融入家鄉各項事業的發展建設中。正如日本泉州商會會長施盛大所說,“家鄉為我們海外僑胞搭建了聯絡感情、共謀發展的平臺,我們也能以自身的力量,為家鄉連接世界、融入全球貢獻僑界智慧。在青年交流上,我們組織‘僑界青年故鄉行’活動,讓在日僑界新生代回到泉州,感受家鄉的發展活力,傳承‘愛國愛鄉’的華僑精神。”

  據悉,泉州現有新僑200多萬人。近年來,泉州將涵養新生代作為僑務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重點,加大對新僑、華裔新生代和海外社團等群體的開拓、聯系工作。其中,世界泉州青年聯誼會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成為團結凝聚世界各地泉籍優秀青年的有效載體,并持續擴大覆蓋面,相繼在印尼、新加坡、日本等8個國家設立海外分會,發展海外會員超2000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個縣(市、區)相繼成立“世青會”組織,年底前實現縣級層面全覆蓋;依托世界泉州青年聯誼會、泉州市僑界青年聯合會等海外青年組織,泉州有效延伸了“大僑務”的工作手臂,輻射帶動更多海外優秀青年參與到家鄉的發展、建設中。印尼泉籍僑商邱泳墩表示:“海外泉籍青年闖蕩于世界各地,帶著多元的視角和無限的潛能,現在家鄉有了更開放的平臺,我們一定要把海外積累的資源帶回來,讓泉州優品乘著數字經濟的東風揚帆出海。”

  如何更好地發動海外泉籍青年?泉州的答案是搭建創新創業平臺,讓其一展所長。今年8月,作為全國歐美同學會布局的六大區域性海創中心之一,歐美同學會東南海創中心在晉江經濟開發區三創園正式啟航,將立足“傳承晉江經驗、匯聚全球智慧”使命,以三創園4500平方米專屬區為核心引擎,集成創業孵化、國際交流、路演展示等全鏈條功能,聯動武漢、深圳等五大離岸創新中心及全市標準化產業園區,構建“1+5+N”開放協同生態。

  旨在服務海外泉籍青年的各類創新創業平臺,早已在泉州各地加速落地、生根成長。如去年2月舉行的2024年世界泉籍優秀青年新春聯誼暨招商推介會上,首批10個“泉州市新僑創新創業基地”正式授牌,為僑青創新創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泉州還主動開展各類聚焦海外泉籍青年的特色活動,如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建設,推動華裔青年貼近海外市場的優勢與本土產業集群實現深度對接、攜手出海。2021年7月16日—17日,位于石獅的東南亞采購集散中心舉辦了“親情中華·海外華裔青年(小語種國家)跨境電商培訓——尋根之旅夏(冬)令營回營日活動”,這也是全省首次對海外華裔青年開展跨境電商培訓。值得一提的是,在開班儀式上揭牌成立的海外華裔青年跨境電商實訓基地,在全國屬于首創。泉州還承辦了RCEP青年僑商創新創業峰會,旨在更好服務閩籍青年僑商創新創業。據統計,泉州連續舉辦的兩屆親情中華·海外華裔青年(小語種國家)跨境電商培訓以及兩屆RCEP青年僑商創新創業峰會,累計吸引超萬名海外華裔青年線上線下參與。

  護僑益 以創新服務開創“僑務新格局”

  以“誠”務僑,泉州探索僑務工作的“新錨點”。

  馬來西亞僑眷、永春縣仙夾鎮僑聯永遠名譽主席鄭梓敬,自1978年開始從事僑務工作以來,至今已40余年。在他看來,維護僑益是僑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經常向年輕的僑務工作者講,你們每解決一件事情,為僑辦過每一件好事,影響的不只是一個歸僑,而是整體僑胞群體,他們會將你們為僑服務的故事,傳遍世界各個角落。”

  黨的十八大以來,泉州以僑胞需求為導向,努力構建全球化、精準化的為僑服務體系,旨在以一流服務營造全社會知僑、愛僑、護僑的氛圍。

  著眼僑胞所急所盼所需,泉州從優化涉僑營商環境、提升涉僑服務工作等領域切入,讓僑胞在故鄉投資興業更順心、工作生活更舒心。2023年10月,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泉州正式成為全省第一個、全國第三個僑匯結匯便利化試點城市;同年12月,由泉州自主研發的僑務信息化平臺——泉州市“刺桐僑匯”服務平臺正式開通,實現了僑匯結匯“業務申請一鍵達,審批辦事一網通”,有效滿足廣大泉籍僑胞結匯需求。

  類似的創新舉措,有效覆蓋僑胞在泉生活、工作、創業的方方面面。去年9月11日,全國首個海外華僑華人康旅中心在泉啟動,并面向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泉籍海外社團推介,為華僑華人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的康旅體驗。近年來,各部門也紛紛加大涉僑服務力度。如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將“僑商泉商”項目納入“招商項目綠色通道”,為僑胞在投資落地、開辦經營、工程項目審批等環節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市檢察院組織開展“檢護鄉愁”專項工作,設立涉僑及臺港澳同胞權益保護檢查監督協作機制;市稅務局深化運用僑稅e家,通過一窗式服務模式輔導僑胞僑企辦理涉稅事項,舉辦稅費優惠政策可視答疑,為僑胞僑企進行政策答疑和宣傳等。

  泉州還以“善為天下先”的創新意識,打造了多個涉僑服務的新平臺,書寫了“以城迎僑、僑力興城”的新局面。其中,作為全國第一個官方綜合性尋根服務平臺,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已征集、掃描族譜近1萬冊(涵蓋100多個姓氏),總量居全省各收藏機構前列。該平臺運作以來,還產生了不少“意外之喜”——馬來西亞虛擬現實技術專家莊以仁教授通過尋根平臺找到了其爺爺的祖厝和親人后,受邀成為家鄉創業導師,利用現代技術制作洛陽橋等世遺點3D模型,推介家鄉文化遺產。

  去年6月12日,涉僑服務新陣地“故土家園——海內外泉僑泉商聯絡總部”正式啟用,通過建設集海外社團服務、展覽展示、僑務接待、僑商投資興業服務、僑益保障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為返鄉僑胞搭建一站式服務站。在一年多時間里,該平臺已吸引164個社團及商會進駐,累計接待近3000人次。

  責任編輯:黃冬虹

團購樓盤:
姓名:
手機號碼:
請自覺遵守評論服務協議,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表情
include error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奶水,可以看的欧美变态一区网站,久久精品免费热,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图片另类在线日韩 | 日本国产在线精品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盗摄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