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 張雯 杜婉瓊 實習生 洪韋詩 文/圖
莫急 “舊國標車”11月底前仍可購買上牌·追蹤
首批“新國標車”已到店
新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自9月正式施行后,市民朋友對此一直十分關注。近日,記者了解到,泉州第一批符合新國標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已經到店。新車到底長什么樣?騎起來感覺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走訪
有門店已有新車
安全性更強
10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市區浮橋街的一家知名電動車品牌銷售門店,看到一排新國標電動自行車整齊陳列。
“我們店里目前只有這一款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算得上是泉州市場上首批符合新國標標準的電動自行車。”該門店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該車型價格會比同款的“舊國標車”貴幾百元,目前已售出兩輛,買家均為追求安全與輕便的年輕消費者,其購車需求主要為日常代步。
首批“新國標車”已到店
記者對比老款車型發現,該“新國標車”的前后擋泥板、車筐以及兩側結構都采用了合金材質,防火阻燃性能更強,不過重量也有一定增加。試騎過程中,記者將油門擰到最大,發現車速仍舊控制在每小時25公里以內;上陡坡時,車速明顯減緩。除此之外,整體騎行感受與老款車型差距不大。
此前,有市民擔憂“一旦超過25公里每小時,電動機自動停止動力輸出”的設定將在騎行過程中產生一定風險。對此,陳先生解釋道:“這主要是用于防范‘私自解速’情況的出現,規范騎行下,‘自動斷電’的風險并不存在。”
反饋
“舊車”不愁賣
“新車”咨詢多
不過,并非所有品牌門店都已迎來“新國標車”。記者走訪了多家市面上常見的電動自行車品牌,銷售人員均表示,門店暫時沒有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具體上新時間尚不明確。對此,泉州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榮譽會長高英超透露,“新國標車”的生產工序更為復雜,對廠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市面上有‘新國標車’的門店多為大品牌,許多小品牌車企暫時達不到‘新國標’的生產標準,落地預計還需要一段時間”。
“舊國標車”還有不少現貨
距離11月30日“舊國標車”最后銷售期限還有不到兩個月了,記者注意到,各品牌的“舊國標車”非但沒有“打折促銷”,反而許多門店都張貼上了“賣一輛少一輛”的宣傳海報。“最近陸續有消費者過來咨詢‘新國標車’,但暫時無人購買。”市區城西路某品牌電動自行車門店負責人李先生透露,目前店里在售的“舊國標車”都是庫存,9月后就進不到貨了。“舊款車型經過多年市場檢驗,價格和維修成本相對更低,特別是對那些孩子在古城上學的家長來說,上下學接送買‘舊國標車’會更實用一些,目前不愁賣。”
盡管許多品牌門店都傾向于推銷舊款車型的優勢,但也有消費者被“新國標車”的安全性“圈粉”。在市區浮橋街的電動自行車門店里,市民吳女士就對靈巧結實的“新國標車”產生了興趣。“我是來給剛上高中的女兒買車的,主要就是上下學代步,安全第一。”在聽完銷售人員的介紹后,吳女士很滿意,并從各個角度拍攝照片發給女兒看。
業內
推動行業細分升級
等待地方市場檢驗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國標實施后,將有利于推動行業進一步細分。一方面,民用市場將轉向“新國標車”,其技術含量和安全性能更高;另一方面,外賣小哥、快遞員等特殊行業需求可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比如考取駕駛證使用電摩。“根據需求選擇相應的車型,將有助于進一步減少事故的發生。”他還提到,從生產端來看,新國標的出臺實施有利于推動產業升級,技術實力強、研發能力強的企業將在新規中獲得更大優勢。
“11月30日過渡期結束后,‘舊國標車’將全面退出市場,泉州電動自行車行業走向仍存在不確定性。”實地走訪過程中,品牌門店負責人們不乏憂慮。他們普遍反映,電動自行車是本地市民通勤、接送孩子的重要交通工具,大家普遍看重速度、載重、價格等因素,因此“新國標車”能否契合市民的剛需,仍有待本地市場的最終檢驗。
責任編輯:黃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