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產網

閩人新智丨老廠新生的“泉州密碼”

2025-10-22 19:14來源:泉州晚報作者:小陳瀏覽:我要分享:

10月22日至23日

在泉州古城正音書院

將舉辦一場主題為

賡續城市文脈:文化繁榮與技術創新

的“城市文脈對話”活動

來自全國各地的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代表

專家學者等將齊聚泉州古城

共同參訪源和1916、小山叢竹書院等

探尋城市文脈傳承

和工業遺產活化的路徑與方式

發出賡續城市文脈倡議

圖片

泉州德化紅旗坊(圖源@禿頭小阿姨)

古韻新生,智“繪”泉城

曾經轟鳴的機器聲散去

這些承載著時代記憶的老廠房

在泉州的創意和智慧中“花式重生”

01

傳承保護

老廠房的文藝復興

重塑歷史,再現經典。老廠房蛻變成文旅園區的第一步是傳承保護,才能更好地激發創意,賦能未來。

圖片

泉州德化紅旗坊(許華森 攝)

國慶中秋假期,泉州德化紅旗坊內62個市集攤位,26場快閃演藝,6大陶瓷展區,讓13萬人次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此,讓這座文旅新地標沸騰了。

而這背后有著對老建筑的傳承保護。

沿著紅旗坊的大門臺階拾級而上,這座具有歷史感的廠區換了新顏,而它的前身是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紅旗瓷廠。這座國營工廠是德化陶瓷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歷史見證,是瓷都人心目中的一面旗幟。

圖片

圖片

圖片

“瓷觀·觀止”中國白·德化瓷精品展

(圖源:紅旗坊文旅產業園)

在紅旗坊的改造中,“一棵樹都不舍得砍”的理念被貫徹始終。紅磚墻、老煙囪與舊窯爐均被悉數保留,即便是破損的鑄鐵管道、退役的窯爐,也被當作“文物”般得到妥善保護。

這里不僅僅是一座物理空間,更是一座承載千年窯火的精神容器。漫步園區,可見通過閩南傳統營造技藝對老廠房原始風貌進行的精心修復。修復后的紅磚外墻與人字梁頂,重現了瓷廠的歷史肌理。設計中,紅磚的質樸肌理與現代的鋼構玻璃展開材質對話,工業記憶與藝術創意在此時空交織,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工業遺產更新范式,實現了新舊共生的美學意境。

在眾多工業遺產成功轉型的啟示下,紅旗坊保留了諸多原廠區空間骨架。高聳醒目的煙囪,蘇式鋸齒形廠房、些許褪色的閩南紅磚墻以及銹跡斑斑的油罐……紅旗坊在建設過程,發揮了想象力對工業美學的創造性轉化——用裝置藝術的手法進行改造,形成了現有的框架樓。同時,規劃工業遺產館,利用現有廠房中保留的隧道窯,打造沉浸式體驗,讓游客在參觀過程中感受紅旗瓷廠的記憶,梳理紅旗瓷廠歷史檔案,拍攝紀錄片,深入挖掘白瓷的歷史、工藝和藝術價值,打造國際文化符號。

圖片

源·1916工業遺產館(圖源:泉州文旅)

紅旗坊只是泉州老工廠活化的一個縮影。早在2010年,古城利用閑置工業土地資源優勢,設立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區,成了古城文旅新名片。工業遺產老物件展在此舉辦,黑白電視,老式自行車,印花蜜餞包裝……時光仿佛被按下回溯鍵,展覽打破傳統陳列模式,創新采用沉浸式場景搭建,設置三大互動場景,復原老廠場景,讓游客沉浸式探尋工業遺產的魅力,品味工業歷史的底蘊。

02

老瓶裝新酒

玩出跨界新花樣

新場景,新業態,新產品,老工業區用功能融合的創新智慧給文旅帶來新的源頭活水。

圖片

泉州德化紅旗坊(圖源:紅旗坊文旅產業園)

紅旗坊通過規劃游客休憩區、創作研學區、文創孵化區、文化博覽區、生活休閑區等五大區域,實現了從老廠房到文旅地標的華麗變身。每逢節假日,園區內的各類主題市集更是人頭攢動,充滿生機。羽白市集匯聚了陶瓷精品、非遺手作與創意美食,游客們可以在簪花、剪紙等互動體驗中感受千年匠心的當代魅力;煙火市集升騰著最地道的閩南氣息,石花膏、土筍凍等古早風味香氣四溢;靈感市集精選優質非陶瓷文創品牌,目不暇接的手作飾品、禮品,展現著傳統工藝與潮流設計的碰撞。

窯火不息,紅旗坊正助力德化陶瓷產業升級、旅游產業升級、城市消費升級,以“中國白”為IP,打造以陶瓷文化創意、文化展示、青年創業孵化、商業休閑、旅游體驗為主要功能的德化白瓷文旅綜合體,一個年輕化、時尚化、國際化的東方白瓷藝術樂園。值得一提的是,這里致力于打造年輕創客、年輕藝術家創造一個孵化、交流、碰撞的平臺,設立常態化“羽白市集”,降低準入門檻,吸引青年創客、高校學生入駐。

圖片

羽白市集(陳起拓 顏雅婷 攝)

紅旗坊被譽為“落入凡塵的白羽”,從曾經的陶瓷生產基地轉型成為文旅融合標桿。這里既是創業者青睞的發展熱土,也是游客探訪德化的優先選擇,更向世界展示了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中國樣本”。展望未來,紅旗坊將建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平臺、中國白瓷藝術的集中展示與體驗區、泉州德化的城市名片和城市會客廳。

日前,泉州市區少林路的“偶遇世界”開園,它位于泉州內燃機配件廠的原址。這片國企烙印的老舊廠房極具閩南特色的磚石結構廠房,與周圍的景區相呼應,充滿懷舊的歷史感。“在古城的最北邊,還有這樣一個被大家遺忘的角落,進入其中,仿佛置身于過去的時空。它被植入了新的文旅業態,更多地為藝術賦能,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生產新內容、孵化新產業的文旅發生器。”參與項目改造的建筑師發出這樣的感慨。

圖片

“偶遇世界”項目

說起“偶遇世界”項目的淵源,作為千年戲窩子,泉州的戲劇文化早已浸潤到古城各地。以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等為代表的精彩劇目,為游客精彩演繹“見人、見城、見人生”的文化魅力。泉州正以“泉州文化 國際表達”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旅演藝精品。

“偶遇世界”選址于老工業廠房,這種新的演藝項目應運而生,立足全域文旅融合視野,深度融合樂、舞、音、畫、戲等多種藝術形式,運用5D成像、全息技術、建筑投影、激光造型等前沿科技,構建“文化+科技+演藝”多維沉浸式演藝生態體系。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那些曾被夕陽染紅的老廠房磚墻,此刻正被溫暖的舞臺燈光點亮,刺桐古港的千年故事宛如昨日鮮活重生。沉浸式戲劇體驗,帶我們穿越時光長廊,觸摸到這座城市血脈中奔流不息的海絲精神,也為工業遺產書寫了一部關于傳承與創新的文旅啟示錄。

03

老廠新生

激活“文化+”流量密碼

老廠房始終錨定本土文化根脈,讓工業遺產與城市記憶深度聯結,推動文化共生的升華。

圖片

永春北硿華僑茶廠

國營福建省永春北硿華僑茶廠位于永春縣東關鎮政府附近,其百年輝煌歷史被詳細記錄在東關鎮茶史館。20世紀90年代后期,北硿華僑茶廠和許多國營老廠一樣,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日漸衰落。這里是國內少見的集茶文化、歸國華僑文化、工業建筑文化于一體的綜合工業文化遺存,但由于年代久遠,北硿茶廠多個廠房呈現不同程度的老舊破損。

為進一步保護、利用和弘揚好華僑文化資源,各級黨委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攜手合作,推動北硿華僑茶廠的保護利用與新生。

圖片

北硿華僑茶廠(圖源:永春縣融媒體中心)

北硿華僑茶廠通過“僑文化+茶文化+歷史建筑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探索工業遺存保護與利用的新路徑。規劃中的業態包括茶葉生產觀光工廠、全國烏龍茶品鑒中心、華僑生活博物館(舊物倉)等,將茶廠從單一的生產場所轉變為集教育、體驗、休閑于一體的文化地標。這種模式不僅著眼于文化遺產的保護,更通過文化IP的打造提升永春茶品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從而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圖片

國營安溪茶廠(圖源:安溪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安溪國營茶廠即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其前身為創建于1952年的國營老茶廠。如今,茶廠成功轉型為文旅項目,成為國家工業遺產與茶文化體驗基地。

北硿華僑茶廠和安溪茶廠的改造,還離不開打造閩南茶文化代表性品牌,同時做好在地文化的深度發掘與創意輸出,開發閩南產品,用藝術視角和文化,幫老茶廠煥新機。

從紅旗坊的瓷韻到“偶遇世界”的華章

再到茶廠的裊裊香氣……

泉州老廠房的蛻變

是一場

“以保護為底、以功能為核、以文化為魂”的

智慧實踐

它不僅延續了工業遺產的歷史厚度

更注入了現代生活的溫度

拓展了城市文脈的深度

圖片

紅旗坊東入口廣場(圖源@記錄是空白吖)

這智慧是一種惜物的深情。那些斑駁的紅磚墻、生著鐵銹的巨型機械、高聳入云的廢棄煙囪,承載著一代人青春與一座城工業血脈的“活化石”。設計者們以最謙卑的姿態走近它們,像一位修復古畫的匠人,每一筆都充滿敬畏。

這智慧是一種溫暖的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生硬的拼貼,而是基于對在地文化深刻理解后的創造性轉化,讓工業遺產真正“泉州化”,成為一座有溫度、可呼吸的文化生命體。在泉州文旅迭代升級的今日,在呼喚場景、產品、業態的今天,年輕人希望能在景區外找到新的寶藏地,能夠供給在地文化、藝術、美食、創意、情緒,也讓老廠房墻上開出柔軟的花。

這智慧是一種宏大的格局。所有的努力指向一個目標:對城市生命力的持續賦能。推動就業,推廣泉州品牌文化,手作工坊、非遺體驗、茶文化空間琳瑯滿目,變成文創產業的沃土,煥發出新的生機,讓游客在互動中感受泉州的文化靈魂。

文旅“網紅”變“長紅”,泉州老工業區的蝶變,是文旅發展的智慧典范,也是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工業老廠房蛻變為文旅新地標,為明天走出一條活化利用老園區的新路子。

“閩人智慧”編輯部、福建日報社全媒體傳播中心、

泉州晚報出品

作者:魏婧琳 林海吟 莊建平

團購樓盤:
姓名:
手機號碼:
請自覺遵守評論服務協議,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表情
include error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奶水,可以看的欧美变态一区网站,久久精品免费热,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
色吊丝亚洲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亚洲V国产欧美V在线 | 一区二区不卡AV |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尤物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