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開啟“全城遛馬巡游記”
今年,鯉城以“六合同風”為理念,塑造出六匹承載泉州傳統文化和名人精神的駿馬IP,分別命名為:天·召召、地·玩玩、東·守守、南·樂樂、西·鯉鯉、北·猛猛。六匹駿馬造型各異、內涵有別,卻共同承載著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的美好期許,與泉州“開放包容、多元共生”的城市特質相契合。
昨日,馬年生肖IP氣模裝置亮相泉州中山路。(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王柏峰 攝)
據了解,“六合同風”出自《漢書·王吉傳》,原指天地四方(天、地、東、南、西、北)包容一統,體現了中華文化對“天下歸心、文化一統”的理想追求。“我們選取了六位與泉州相關的歷史名人,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創作靈感,融入六匹馬的形象設計中。”鯉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整體IP形象以“六合同風”為魂、以泉州文化為根基,既展現泉州千年文化底蘊,又傳遞“文明互鑒、和諧共生”的當代價值觀。
文創周期間,“六合刺桐衛”大型氣模裝置在府文廟廣場和中山南路集中展示;11月起,將聯動泉州各縣(市、區)景區景點,開啟“全城遛馬巡游記”。馬年春節前后,泉州古城還將在線上線下同步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動,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帶來一場融合傳統與創意的文化盛宴。
六馬形態和含義各不同
天·召召
以鄭成功的故事為原型設計,為棗紅色翼馬形象,頭戴頭盔、脖佩“成功”銘牌,身有雙翅、腳踏浪花,點綴刺桐花紋樣,整體呈奔跑姿態,氣勢如虹。駿馬頭盔上為“1”字,寓意“一定會成功”的拼搏精神;翅膀為船帆造型,彰顯海絲特色。召召取自“若有戰,召必回”,既致敬鄭成功跨海護國的壯舉,也象征當代泉州人傳承其精神,守護海絲文脈、興古城發展的使命擔當。
地·玩玩
靈感源自旅行家馬可·波羅,以綠色為主調,頭戴漁夫帽,身背戶外包,周身覆蓋綠植,前蹄揚起,呈蓄勢待發之態,儼然一副戶外探險家形象。其底座融入《馬可·波羅游記》中出現的比薩斜塔、泉州東西塔、老君巖、鐘樓等地標建筑。其設計理念為“種草萬物、探索美景”,與馬可·波羅的探險精神相契合,傳遞著不斷前行、勇于開拓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其頭上的菠蘿帽既是馬可·波羅名字的諧音,也借閩南語“旺來”寄寓美好期許。
東·守守
以施瑯的故事為原型,通體藍色,姿態穩健。頭戴將軍頭盔,深藍與銀白交織的鬃毛如洶涌波濤,馬尾系有寶島造型玉佩,身佩“靖”字徽章,馬鞍和全身裝飾著鳳凰花、閩南燕尾脊、刺桐花等花紋,底座則錯落擺放著泉州滴水獸、臺灣風獅爺等擺件。守守寓意“守土有責”,既呼應施瑯畢生捍衛疆土的使命,也象征泉州人守護根脈、心系家園的深厚情懷。
南·樂樂
以鄭和的故事為原型,其通體雪白、身姿靈動,身披彩緞。前額佩“如意”,尾部造型飄逸,有云霧繚繞之感;腳踏海浪,旁置鄭和寶船,彰顯泉州海絲文化特色。樂樂象征“文明與繁盛”,既含鄭和下西洋促進文明互鑒的交流之樂,也寓意著泉州海絲貿易聚四方之財,讓百姓樂享文明富庶生活。
西·鯉鯉
以關羽的故事為設計原型,通身赤紅,與《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坐騎赤兔馬毛色相近,頭頂仁壽塔,身披錦緞,點綴刺桐花紋,展現泉州文脈,既詮釋“半城煙火半城仙”氣質,也蘊含祥瑞之意。鯉鯉象征著“忠義與煙火”,名字中藏著雙重巧思,既取“錦鯉”的祥瑞之意,又暗合“鯉城”的別稱,將關帝的忠義精神與泉州煙火氣深度融合。
北·猛猛
以俞大猷的故事為原型,設計上融合商周青銅紋樣、唐馬造型、明代軍工與賽博機甲元素,呈騰空躍起之勢,胸口的獅子圖案則源自福船、寶船船頭的吉祥紋飾,以及明代抗倭軍隊盾牌上的圖騰。猛猛象征著“守疆與傳承”,既彰顯了俞大猷抗倭時的勇猛氣魄,也寓意泉州人代代傳承的“遇強則剛、守護家園”的勇武之志。
相關
新聞
當簪花圍遇上冰箱貼——
“帶得走”的泉州文化正出圈!
10月22日至26日,2025“文創福建”主題活動暨海絲泉州數字文創周舉行,泉州文創產業再次引起關注。而在近日,一段成都游客驚艷于“泉州蟳埔女頭飾”冰箱貼的帖子在網上走紅,連同眾多網友都被富有泉州特色而又設計精巧的文創產品所吸引,紛紛點贊。記者走訪了解到,隨著泉州文旅熱度的持續攀升,傳承歷史文脈、凸顯城市特色的泉州文創產業也在蓬勃發展。這些文創產品融入泉州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成為游客帶得走的城市名片,為泉州文旅增添了活力。
各式與泉州有關的文創產品琳瑯滿目
文創周點亮古城
跨界融合激發活力
10月22日晚,以“文創無界·城市共生”為主題的2025“文創福建”主題活動暨海絲泉州數字文創周開幕式在泉州市區府文廟廣場舉行。
活動現場發布了多項文創成果。馬年生肖形象以“六合同風”為理念,塑造出六匹承載泉州傳統文化與名人精神的戰馬IP;泉州攜手央視總臺文創、王者榮耀、美團聯盟,分別推出聯名產品、“馬可·波羅”城市禮物、“大藝術家”系列形象。此外,“小沙彌”“青獅”“生肖馬”三款文化遺產數字文創藏品正式發布。
文創周以古城文化核心區域府文廟、中山路為主軸,集中展示數字文創成果,搭建跨界交流對接平臺,讓泉州古城在數字時代煥發新活力。活動為期5天,設置文創聯名、潮玩無界、電競游戲、文物數字化及配套活動等五大板塊,讓文化遺產在科技賦能中煥發新生,著力打造全民共享、永不落幕的數字文創盛宴。
在市區中山南路同步舉行系列精彩活動,設有中醫藥膳體驗區、文創產品展示區、美食區等。在文創區,記者看到,多個攤位依次排列,文創產品琳瑯滿目,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朋友駐足選購。
中山南路文創攤位引人駐足
小產品承載大文化
游客把“泉州”帶回家
近年來,泉州文旅持續長紅,也帶火了文創產業,文創市場不斷推陳出新,各類產品異彩紛呈。
成都的陳女士國慶節前來泉州旅游,購買了一個“泉州蟳埔女頭飾”冰箱貼,這個冰箱貼可拆卸拼裝,還帶有二維碼,用手機掃碼就會出現視頻,生動顯示了美麗的簪花圍。她將驚喜分享到網上,得到眾多網友的喜愛。
這樣的文創產品,在泉州市區西街、中山路等景點景區隨處可見。昨日,記者走了多家文創店,每家店內的文創產品琳瑯滿目,擺件、冰箱貼、杯墊、胸針、拼圖、手機支架、魔方、畫作、扇子、手提袋等,很多都融入泉州的文化特色,諸如:蟳埔女、鐘樓、東西塔、閩南古大厝、石敢當……這些產品價格大多在20元—50元,制作所依托的載體豐富多樣,涵蓋紙質、木雕、陶瓷、黏土、金屬、布藝等。
在西街游客服務中心一樓,游客們駐足在各自感興趣的文創產品前精心挑選。“這個‘滴水獸’很有意思,我逛古城時在很多建筑屋檐上都能看到。”上海游客汪女士見到“滴水獸”系列,甚是喜愛,一下買了10個冰箱貼、2件陶瓷擺件,打算送給家人朋友。“這些文創禮品既有文化味,又精致好看,送人特別合適。”
來自江蘇的曾先生購買了一些以非遺簪花圍、福船為設計靈感的掛飾、擺件、冰箱貼。他說,這些蟳埔女簪花卡通形象充滿趣味,賦予了冰箱貼一種可愛、時尚的感覺。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是旅行的見證,每到一座城市,他就喜歡收集這類物品。
政策土壤培育創意
文創產業活力滿滿
“當前泉州文創市場活力滿滿、創意迭出,文創從業者市場嗅覺敏銳,深入挖掘泉州歷史文化元素,古今結合、古為今用,創新開發了許多熱銷爆品。”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泉州在政策扶持與賽事驅動上,出臺了《促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激勵措施》等政策,對優質文旅IP給予獎勵補助,并舉辦“潤物無聲”旅游商品設計大賽等,孵化文創IP。鼓勵打造個人IP,支持單位和個人在國內外舉辦文創展會。通過舉行潤物市集等推廣活動,吸引人流,帶動消費。值得一提的是,10月9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省旅游協會組織開展的2025“福建禮物”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征集活動獲獎名單公布,泉州文創旅游商品榮獲“1金4銀9銅7優秀14優品入圍”的成績。
據介紹,泉州有著豐富的非遺資源與文化底蘊,南音、木偶戲、德化陶瓷、閩南傳統建筑技藝等眾多國家、省、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為文創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深厚土壤。從市場反響來看,與泉州22個世遺點及地標建筑、特色美食相關,或融入紅磚古厝、花磚、滴水獸等建筑元素,或體現蟳埔“簪花圍”、石敢當等本土文化的文創產品,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南戲、傳統手工藝等非遺文創產品也逐漸成為市場上的熱門。
“泉州文創產品不僅‘出圈’,更成為傳播城市魅力的新名片。”該負責人表示,經過市場檢驗,帶有城市元素的文創產品是經久不衰的暢銷款,顧客更傾向于選擇具有鮮明地域標識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產品,作為自己旅行記憶的見證,或是贈予親友的特別禮物,這些也進一步提升了泉州的知名度、美譽度。
下月開啟“全城遛馬巡游記”
今年,鯉城以“六合同風”為理念,塑造出六匹承載泉州傳統文化和名人精神的駿馬IP,分別命名為:天·召召、地·玩玩、東·守守、南·樂樂、西·鯉鯉、北·猛猛。六匹駿馬造型各異、內涵有別,卻共同承載著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的美好期許,與泉州“開放包容、多元共生”的城市特質相契合。
昨日,馬年生肖IP氣模裝置亮相泉州中山路。(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王柏峰 攝)
據了解,“六合同風”出自《漢書·王吉傳》,原指天地四方(天、地、東、南、西、北)包容一統,體現了中華文化對“天下歸心、文化一統”的理想追求。“我們選取了六位與泉州相關的歷史名人,從他們的故事中汲取創作靈感,融入六匹馬的形象設計中。”鯉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整體IP形象以“六合同風”為魂、以泉州文化為根基,既展現泉州千年文化底蘊,又傳遞“文明互鑒、和諧共生”的當代價值觀。
文創周期間,“六合刺桐衛”大型氣模裝置在府文廟廣場和中山南路集中展示;11月起,將聯動泉州各縣(市、區)景區景點,開啟“全城遛馬巡游記”。馬年春節前后,泉州古城還將在線上線下同步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動,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帶來一場融合傳統與創意的文化盛宴。
六馬形態和含義各不同
天·召召
以鄭成功的故事為原型設計,為棗紅色翼馬形象,頭戴頭盔、脖佩“成功”銘牌,身有雙翅、腳踏浪花,點綴刺桐花紋樣,整體呈奔跑姿態,氣勢如虹。駿馬頭盔上為“1”字,寓意“一定會成功”的拼搏精神;翅膀為船帆造型,彰顯海絲特色。召召取自“若有戰,召必回”,既致敬鄭成功跨海護國的壯舉,也象征當代泉州人傳承其精神,守護海絲文脈、興古城發展的使命擔當。
地·玩玩
靈感源自旅行家馬可·波羅,以綠色為主調,頭戴漁夫帽,身背戶外包,周身覆蓋綠植,前蹄揚起,呈蓄勢待發之態,儼然一副戶外探險家形象。其底座融入《馬可·波羅游記》中出現的比薩斜塔、泉州東西塔、老君巖、鐘樓等地標建筑。其設計理念為“種草萬物、探索美景”,與馬可·波羅的探險精神相契合,傳遞著不斷前行、勇于開拓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其頭上的菠蘿帽既是馬可·波羅名字的諧音,也借閩南語“旺來”寄寓美好期許。
東·守守
以施瑯的故事為原型,通體藍色,姿態穩健。頭戴將軍頭盔,深藍與銀白交織的鬃毛如洶涌波濤,馬尾系有寶島造型玉佩,身佩“靖”字徽章,馬鞍和全身裝飾著鳳凰花、閩南燕尾脊、刺桐花等花紋,底座則錯落擺放著泉州滴水獸、臺灣風獅爺等擺件。守守寓意“守土有責”,既呼應施瑯畢生捍衛疆土的使命,也象征泉州人守護根脈、心系家園的深厚情懷。
南·樂樂
以鄭和的故事為原型,其通體雪白、身姿靈動,身披彩緞。前額佩“如意”,尾部造型飄逸,有云霧繚繞之感;腳踏海浪,旁置鄭和寶船,彰顯泉州海絲文化特色。樂樂象征“文明與繁盛”,既含鄭和下西洋促進文明互鑒的交流之樂,也寓意著泉州海絲貿易聚四方之財,讓百姓樂享文明富庶生活。
西·鯉鯉
以關羽的故事為設計原型,通身赤紅,與《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坐騎赤兔馬毛色相近,頭頂仁壽塔,身披錦緞,點綴刺桐花紋,展現泉州文脈,既詮釋“半城煙火半城仙”氣質,也蘊含祥瑞之意。鯉鯉象征著“忠義與煙火”,名字中藏著雙重巧思,既取“錦鯉”的祥瑞之意,又暗合“鯉城”的別稱,將關帝的忠義精神與泉州煙火氣深度融合。
北·猛猛
以俞大猷的故事為原型,設計上融合商周青銅紋樣、唐馬造型、明代軍工與賽博機甲元素,呈騰空躍起之勢,胸口的獅子圖案則源自福船、寶船船頭的吉祥紋飾,以及明代抗倭軍隊盾牌上的圖騰。猛猛象征著“守疆與傳承”,既彰顯了俞大猷抗倭時的勇猛氣魄,也寓意泉州人代代傳承的“遇強則剛、守護家園”的勇武之志。
相關
新聞
當簪花圍遇上冰箱貼——
“帶得走”的泉州文化正出圈!
10月22日至26日,2025“文創福建”主題活動暨海絲泉州數字文創周舉行,泉州文創產業再次引起關注。而在近日,一段成都游客驚艷于“泉州蟳埔女頭飾”冰箱貼的帖子在網上走紅,連同眾多網友都被富有泉州特色而又設計精巧的文創產品所吸引,紛紛點贊。記者走訪了解到,隨著泉州文旅熱度的持續攀升,傳承歷史文脈、凸顯城市特色的泉州文創產業也在蓬勃發展。這些文創產品融入泉州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成為游客帶得走的城市名片,為泉州文旅增添了活力。
各式與泉州有關的文創產品琳瑯滿目
文創周點亮古城
跨界融合激發活力
10月22日晚,以“文創無界·城市共生”為主題的2025“文創福建”主題活動暨海絲泉州數字文創周開幕式在泉州市區府文廟廣場舉行。
活動現場發布了多項文創成果。馬年生肖形象以“六合同風”為理念,塑造出六匹承載泉州傳統文化與名人精神的戰馬IP;泉州攜手央視總臺文創、王者榮耀、美團聯盟,分別推出聯名產品、“馬可·波羅”城市禮物、“大藝術家”系列形象。此外,“小沙彌”“青獅”“生肖馬”三款文化遺產數字文創藏品正式發布。
文創周以古城文化核心區域府文廟、中山路為主軸,集中展示數字文創成果,搭建跨界交流對接平臺,讓泉州古城在數字時代煥發新活力。活動為期5天,設置文創聯名、潮玩無界、電競游戲、文物數字化及配套活動等五大板塊,讓文化遺產在科技賦能中煥發新生,著力打造全民共享、永不落幕的數字文創盛宴。
在市區中山南路同步舉行系列精彩活動,設有中醫藥膳體驗區、文創產品展示區、美食區等。在文創區,記者看到,多個攤位依次排列,文創產品琳瑯滿目,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朋友駐足選購。
中山南路文創攤位引人駐足
小產品承載大文化
游客把“泉州”帶回家
近年來,泉州文旅持續長紅,也帶火了文創產業,文創市場不斷推陳出新,各類產品異彩紛呈。
成都的陳女士國慶節前來泉州旅游,購買了一個“泉州蟳埔女頭飾”冰箱貼,這個冰箱貼可拆卸拼裝,還帶有二維碼,用手機掃碼就會出現視頻,生動顯示了美麗的簪花圍。她將驚喜分享到網上,得到眾多網友的喜愛。
這樣的文創產品,在泉州市區西街、中山路等景點景區隨處可見。昨日,記者走了多家文創店,每家店內的文創產品琳瑯滿目,擺件、冰箱貼、杯墊、胸針、拼圖、手機支架、魔方、畫作、扇子、手提袋等,很多都融入泉州的文化特色,諸如:蟳埔女、鐘樓、東西塔、閩南古大厝、石敢當……這些產品價格大多在20元—50元,制作所依托的載體豐富多樣,涵蓋紙質、木雕、陶瓷、黏土、金屬、布藝等。
在西街游客服務中心一樓,游客們駐足在各自感興趣的文創產品前精心挑選。“這個‘滴水獸’很有意思,我逛古城時在很多建筑屋檐上都能看到。”上海游客汪女士見到“滴水獸”系列,甚是喜愛,一下買了10個冰箱貼、2件陶瓷擺件,打算送給家人朋友。“這些文創禮品既有文化味,又精致好看,送人特別合適。”
來自江蘇的曾先生購買了一些以非遺簪花圍、福船為設計靈感的掛飾、擺件、冰箱貼。他說,這些蟳埔女簪花卡通形象充滿趣味,賦予了冰箱貼一種可愛、時尚的感覺。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是旅行的見證,每到一座城市,他就喜歡收集這類物品。
政策土壤培育創意
文創產業活力滿滿
“當前泉州文創市場活力滿滿、創意迭出,文創從業者市場嗅覺敏銳,深入挖掘泉州歷史文化元素,古今結合、古為今用,創新開發了許多熱銷爆品。”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泉州在政策扶持與賽事驅動上,出臺了《促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激勵措施》等政策,對優質文旅IP給予獎勵補助,并舉辦“潤物無聲”旅游商品設計大賽等,孵化文創IP。鼓勵打造個人IP,支持單位和個人在國內外舉辦文創展會。通過舉行潤物市集等推廣活動,吸引人流,帶動消費。值得一提的是,10月9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省旅游協會組織開展的2025“福建禮物”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征集活動獲獎名單公布,泉州文創旅游商品榮獲“1金4銀9銅7優秀14優品入圍”的成績。
據介紹,泉州有著豐富的非遺資源與文化底蘊,南音、木偶戲、德化陶瓷、閩南傳統建筑技藝等眾多國家、省、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為文創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深厚土壤。從市場反響來看,與泉州22個世遺點及地標建筑、特色美食相關,或融入紅磚古厝、花磚、滴水獸等建筑元素,或體現蟳埔“簪花圍”、石敢當等本土文化的文創產品,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南戲、傳統手工藝等非遺文創產品也逐漸成為市場上的熱門。
“泉州文創產品不僅‘出圈’,更成為傳播城市魅力的新名片。”該負責人表示,經過市場檢驗,帶有城市元素的文創產品是經久不衰的暢銷款,顧客更傾向于選擇具有鮮明地域標識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產品,作為自己旅行記憶的見證,或是贈予親友的特別禮物,這些也進一步提升了泉州的知名度、美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