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秣馬厲兵擂戰鼓,奮楫揚帆征新程。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以下簡稱“博創賽”)將于26日在晉江國際會展中心正式啟幕。屆時,1743個入圍項目、近3000名博士及博士后人才將同臺競技,角逐各項大獎。
當博創賽倒計時進入沖刺階段,晉江的創新脈搏正隨賽事節奏愈發強勁。作為縣域經濟“優等生”的晉江,正以科創生態搭臺、產業集群筑基、人才服務護航的全域布局,將這場全國性賽事轉化為創新發展的戰略契機,向全球頂尖人才遞出“金質請柬”,彰顯“以賽興城、以賽促產、以賽聚才”的堅實準備與開放姿態。
科創搭臺
打通“實驗室”到“生產線”轉化通道
“這套能碳協同管理平臺就像能耗‘CT機’,每臺設備都裝了智能電表,實時檢測電流大小,300多個參數實時傳進‘數字管家’,當燒成窯溫度波動超過2℃時,AI就會自動調整燃料供給。”福建宏華集團副總經理李毅強介紹,依托AI技術的精準調控,企業陶瓷磚單位產品碳排放下降5%,相當于每年減少10萬輛汽車的排放量。
在晉江,這樣的科創場景早已從“特例”變為“常態”。科技創新是晉江迎接博創賽的最強底氣。近年來,晉江堅持以技術突破破解發展瓶頸,構建“企業主體、平臺支撐、人才核心、政策保障”的創新生態體系。
針對傳統產業升級需求,晉江推動鞋服、建陶等優勢產業開展數智化改造——清華大學的粒子加速器技術被植入傳統鞋材生產線;安踏與高校聯合研發的“無電池智能發光纖維”點亮了運動裝備的未來;華寶公司自研的自動化刷膠機應用視覺智能識別技術可提高近30%的效益……科技賦能讓晉江傳統產業煥發新生。
在新興產業領域,晉江的科創突圍更顯驚艷——毫束科技研發的純國產熱場電子源實現超1.1萬小時穩定運行,打破海外企業壟斷;三伍微電子成長為國內第二家量產Wi—Fi7FEM的企業,核心組件性能比肩國際巨頭……2024年,晉江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上產值達110.69億元,同比增長48.06%,其中集成電路產業產值激增59.2%,科創驅動力持續凸顯。
本屆大賽中,晉江發布71個技術需求,吸引61個博士后團隊揭榜,揭榜率達85.92%,高于全國近20個百分點,其中6個項目入圍全國總決賽。
創新活力的迸發,源于晉江對創新創業聯合體的持續培育:從“晉江市孵化大聯盟”的揭牌,到福建省紡織鞋服產業鏈特聘專家團晉江服務保障中心的成立,再到近期出臺推動“企業家+科學家”融合創新工作機制,晉江正通過政府搭臺、載體聯動、資源整合的路徑,讓實驗室里的“高精尖”與車間里的“煙火氣”深度碰撞,開辟一條“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市場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發展新路徑,讓企業出題、人才解題、政策護航成為創新常態。
產業筑基
打造“傳統升級+新興崛起”承載沃土
“能在‘家門口’參與全國性大賽,向同行展示團隊研發成果,我深感榮幸。期待與全國博士后群體同臺競技、互學互鑒。”福州大學碩士生導師羅耀發博士說。作為揭榜領題賽晉江入圍總決賽的項目之一,羅耀發博士參賽項目聚焦高端戶外紡織品領域“卡脖子”難題,其團隊研發無氟無溶劑高防水透濕薄膜產品優先對接晉江本地運動戶外品牌,加速技術落地轉化。
“實體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與材料創新,而單靠企業自身力量往往難以實現突破。”三斯達鞋紡園總經理丁志猛道出了眾多企業的心聲,借助博創賽平臺,企業渴望與博士、教授等專業人才溝通交流,獲取前沿技術思路,為企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博士后賽事,本屆博創賽共吸引了全國3.6萬人攜8006個項目報名,海外境外(“一帶一路”)賽更是實現報名人群突破,覆蓋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參賽規模創歷史新高的背后,是晉江超8000億元工業大盤的強大吸引力。
作為縣域經濟標桿城市,晉江已形成鞋服、紡織等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常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面對產業升級需求,晉江主動求變,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同時,全力培育新興產業,已形成“4341”現代化產業體系(包括鞋服、紡織、建材、食品四大傳統優勢產業,信息技術、智能裝備、醫療健康三大新興產業,商貿物流、文體旅游、研發創意、金融服務四大現代服務業,以及數字經濟等未來產業方向),為不同領域的創新項目提供適配的落地場景。
在傳統產業轉型戰場,晉江推動數智化、綠色化、品牌化深度融合。建陶產業通過技改項目簽約、供應鏈聯盟組建、出海平臺搭建等舉措持續躍升,2024年建博會期間,總投資5.02億元的10個技改項目集中簽約;鞋服產業依托安踏、恒安等龍頭企業的博士后工作站,開展功能性面料、智能穿戴等技術研發,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跨越。企業的轉型需求與市場空間,成為晉江吸引博士后項目落地的重要磁場。
新興產業的加速崛起,讓晉江的產業舞臺愈發寬廣。圍繞集成電路產業,晉江規劃“三園一區”發展格局,形成“設計—制造—封測”全鏈條生態,超50億元專項基金構建資金“蓄水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賽道上,一批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與博創賽設置的七大賽道形成完美契合。
人才護航
構建“引才留才+賦能發展”生態高地
“落地次日就入住人才公寓,子女入學問題很快解決,晉江的服務讓我們能專心搞研發。”毫束科技創始人張剛的話語里滿是感慨。正是被晉江的人才政策與服務誠意打動,他毅然將企業核心業務落戶晉江芯智造產業園。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自1999年建立全國首家縣域博士后工作站以來,晉江已培育形成“綜合站+企業站”的人才招引體系,安踏、恒安、興業皮革、信泰、金石能源5家行業龍頭企業先后設立博士后工作站,為人才提供近距離對接產業的平臺。借助大賽,晉江正以更優政策、更暖服務,向全球人才廣發英雄帖。
政策紅利的持續加碼,彰顯晉江引才的決心。針對本次大賽,晉江專門制定《推動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以賽促引”若干措施》,對總決賽金、銀、銅、優勝獎項目落地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獎勵。而在日常引才政策中,全日制博士可享受最高100萬元購房補貼。更值得一提的是,博士人才子女可自主選擇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民辦學校就讀,徹底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這場高端賽事的落地,正是晉江“創業有支撐、生活有溫度、精神有歸屬”的城市生動敘事。
“這里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周邊配套也很齊全,小區的整體環境很溫馨,讓我有家的感覺。”去年年底,張剛入住位于晉江青陽街道的芯福苑超高端人才社區時感慨道。
“我們不僅要引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成就人才。”晉江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晉江深諳“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真諦,從安芯基金對初創科技企業的天使輪投資,到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從人才公寓的及時供給,到子女入學的全程代辦,晉江用“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的理念,讓人才安心扎根。
當前在晉江,從“創業無憂”的科企協同,到“生活無憂”的同城待遇,再到“精神無憂”的人文浸潤,這座創新奮斗之城正以全維度保障讓人才成為城市的最佳合伙人。
(融媒體記者丁榮漢 通訊員林錦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