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除萬科1月銷售業績大增外,同屬千億行列的碧桂園1月銷售也同比大增。最新數據顯示,1月碧桂園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76.7億元,合同銷售建筑面積約271萬平方米。
其中,較去年同期碧桂園的合同銷售金額73.4億元,今年一月碧桂園的業績同比增長140.74%,而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其銷售大增也主要因為去年遺留未簽約部分。
市場隱憂
雖然2014年開局,包括萬科、碧桂園等的銷售業績借助結轉滯后都交出了不錯的答卷,但值得注意的是,另一方面,市場卻接連傳出錢荒、影子銀行監管等消息,給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之一的房地產業未來發展空間打上了問號。
而對于2014年房地產市場前景,相關分析認為,隨著信貸收緊、及被壓抑的買房需求逐步被吸收后,未來房企銷售增長明顯放緩將是大的發展趨勢,而在此種趨勢下,房企本身也在尋求各種多元化轉型。
這一點,于近期,包括恒大、世茂、越秀等企業,入股金融機構或與金融機構合作的動作上或有所體現。
具體來看,除今年1月24日,恒大地產宣布以33億元收購華夏銀行4.5%的股份外,2013年12月19日及2014年1月28日,世茂股份與光大集團簽署了相關產權交易合同,股權受讓價格為21.86億元。
同時,越秀地產母公司越秀集團收購香港創興銀行75%股份,交易已在2月5日完成,涉及金額116億港元。
另值得一提的是,繼2013年10月30日,萬科宣布以27億元收購徽商銀行8%的股份后,近日市場再傳萬科將聯手騰訊創辦銀行。
雖然最終萬科方面已予以否認,并表示未來幾年,萬科沒有大規模進入金融領域的考慮,但通過該傳言,仍不難看出市場對房企聯姻金融機構的關注。
對于房企聯姻金融機構,深圳金鷹地產營銷總監林曉華表示,目前由于成本的上升,再加上房企回籠資金的速度趕不上擴張的速度,這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通過聯姻金融機構能進步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同時,也可增加企業自身客戶資源。
另據了解,除聯姻金融機構外,今年來,包括萬科、綠地、招商等企業也新提出了諸如“小股操盤”模式在內的額外盈利模式。
據萬科董秘譚華杰透露,小股操盤為萬科2014年新的提法中的最重要的一條,小股操盤模式投資投入資金并不多,但投資回報率會比較高。
“以前萬科是絕對的控股,但小股操盤手法,萬科可以只占項目20%以下的股權,但必須由萬科來操盤,用萬科的團隊、用萬科的品牌”。
對于小股操盤模式,瑞銀認為,降低新增項目的權益比例,試圖在分享項目利潤之外,通過項目運營取得額外收入,此舉有望為公司獲得更高的資本回報率。
(海西地產網 徐曉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