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市以解決人才住房問題為工作導向,探索“政府+市場”“國企+民企”等多元化人才住房籌建機制,全市累計籌集建設各類人才住房9718套,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人才住房供應體系,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好。
政府主導
高站位推進人才住房建設
01
堅持規劃引領
將人才住房保障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把人才規劃納入泉州市2024—2030年中遠期住房保障規劃編制范疇。晉江市開展人才住房發展專題研究,摸清產業認定人才住房現狀及需求,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與人才住房需求相結合,制定“十四五”期間人才住房建設計劃、選址布局以及發展重點區域等,針對性解決保障性租賃住房供需問題。
02
完善制度建設
根據人才的不同住房需求,精準施策,先后出臺了《泉州市高層次人才安居保障規定》《泉州市高層次人才在中心市區剛需購房實施方案》《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將園區建設人才公寓作為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考核指標,積極引導企業利用工業用地內配套比例由7%提高到15%的部分建設保租房。目前全市共有18個園區,配建約8668套保租房。該做法被住建部作為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在全國推廣。
03
保障用地供應
結合城市更新,按照片區規劃供應的住宅用地面積不低于10%的比例提供保障性住房用地,從中單列人才房用地集中新建人才住宅小區。截至目前,在城建水墨風景、
保利蓮花錦上、城建水墨云景等3個房地產項目,配建約5萬平方米、500套以上的人才住房。
國企引領
引導社會主體積極參與
探索“國企+民企+金融”的建設方式,鼓勵引導各主體積極參與人才住房建設。
01
發揮國企引領作用
推動市屬國有企業成立專營企業,負責人才住房項目建設、運營,通過新建、配建、改建等模式建設人才住房,同時,根據人才結構,補充調節房源供應。截至目前,共有國有企業參與項目42個、7148套,占比74%。
02
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
在項目前期審批、用地、資金、稅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全方位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人才住房建設。2021年,我市創新民營企業自持整宗租賃住房用地、利用企業配套用地建設等多種發展保租房模式,得到省住建廳的肯定;鴻星爾克子公司鴻榮輕工集團通過招拍掛方式競得居住用地用于建設保租房的做法被住建部作為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在全國推廣。
03
充分調動社會資源
將社會資源作為人才住房的有力補充,解決臨時、急需的人才住房供應問題。如在泉州中心市區和各縣(市、區)統籌38家市場化經營的酒店,提供給來泉求職的高校畢業生等人才短期免費住宿。晉江市購買中航城、芯福苑等小區1300套商品住房作為高端人才社區向企業引進的人才定向銷售。
要素融合
建設高品質人才社區
推動建立“住房+工作圈·生活圈·消費圈·社交圈·運動圈”的“1+N”優化組合,不斷提升人才住房居住品質。
01
做優配套
南安市規劃建設“源昌·文昌里”大型人才社區,提供1883套不同面積、不同戶型的人才住房;惠安縣“嘉禾萬璟苑”人才社區,建設住宅1192套,其中1110套作為人才限價房定向銷售,82套住宅為人才公寓。項目周邊均同步建設社區商業設施、鄰里中心、人才之家、文體活動及養老服務用房等公共配套設施。
02
共享配套
在新建商品住房小區單列人才住房,讓人才與商品住房業主共享小區配套和各項公共服務。在中心市區搖號銷售的商品住房項目中安排10%住房套數,供高層次人才和產業實用人才報名購買,截至目前,已推出項目81個,房源2641套,773名人才成功購房。市本級北峰西華洋人才住房項目,規劃建設6萬平方米人才住房,采取與商品住房用地一同出讓,同步建設,人才住房由政府回購方式,實行精裝修,達到拎包入住條件。
03
專業運營
通過引進專業化的運營機構,將閑置資產改造提升為人才住房,同時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石獅地產集團與社會企業合作,將2.2萬平方米的園區宿舍改建改造為“乘式”青年人才社區,包括456套精裝式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以及共享創客空間、藝術分享空間、主題圖書、輕食餐飲、健身娛樂等公共配套功能區域空間,形成了樓上市場化運作的人才公寓,樓下公益性的人才服務空間,保障人才創業就業服務需求,該項目獲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