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晉江市安海聯誠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拿著剛到賬的專利權質押融資款,感慨泉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專利預審服務讓企業“技術變資產”的效率大幅提升。
三聯機械無人化生產線
泉州網9月8日訊(融媒體記者 郭劍平 通訊員 黃宜欣 黃禮坤 文/圖)“從專利申請到拿到1500萬元貸款,只用了不到5個月!”近日,晉江市安海聯誠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拿著剛到賬的專利權質押融資款,感慨泉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專利預審服務讓企業“技術變資產”的效率大幅提升。
泉州是民營經濟重鎮,知識產權轉化效率直接關系到區域創新能力。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命題下,泉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泉州保護中心”)通過“三項服務”舉措,助力多家泉州企業突破融資難、專利布局散、授權周期長等創新轉化“卡脖子”問題,推動專利轉化運用駛入“快車道”。
“預審+評估”雙聯動打通融資“堵點”
企業有好技術卻難變現,融資周期長是普遍痛點。泉州保護中心瞄準這一難題,推出“預審提速+價值評估”組合服務:一方面,依托專利預審綠色通道,為企業核心技術專利申請“加急”,助力1544家企業快速搶占市場先機;另一方面,組建專業團隊從技術創新性、市場應用前景等多維度開展專利價值評估,累計出具1119份評估報告,為銀行放貸提供權威依據,大幅縮短質押融資周期。
在眾多受益企業中,安海聯誠機械有限公司的案例尤為亮眼,其研發的兩項核心技術,通過泉州保護中心預審通道快速獲得發明專利授權,憑借泉州保護中心出具的專利價值評估報告,僅用5個月就完成從專利申請到1500萬元貸款獲批的全流程,實現“技術—專利—資產—資金”的高效閉環。
“專項體檢”精準施策補上布局“短板”
“創新成果不少,但專利布局零散,核心技術沒有形成‘保護網’。”這是不少企業在創新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對此,泉州保護中心開展“知識產權專項體檢”服務,組織資深預審員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圍繞關鍵工藝節點“把脈問診”,累計舉辦50余場專項服務活動,幫助企業鎖定高價值技術方向,構建更合理的專利布局。
泉州市三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在“墻板生產線”技術升級中,曾因專利布局不合理導致創新成果難以轉化。泉州保護中心預審員上門“體檢”后,針對性指導其聚焦“自動注漿裝置”核心技術模塊優化專利申請方案,不僅推動該專利快速獲得授權,更在授權后25天內實現投產。這項技術落地后,三聯機械生產線無人化率從35%躍升至90%,每年節約人工成本300萬元,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15%。
“批量預審”靶向發力搶占轉化“窗口”
在半導體等技術迭代快的領域,專利授權速度直接影響企業能否抓住市場機遇。泉州保護中心針對半導體領域創新企業推出專利“批量預審”服務,實行“批量接收、批量預審、批量出案、批量打標”模式,將核心專利“打包”預審周期壓縮至7天內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快審程序,實現“一次申報、整包加速”,累計已開展服務23次,接收批量預審專利申請223件。
福建慧芯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這一服務的直接受益者。該公司研發的“高功率VCSEL芯片”“低功耗DFB激光器”等6項核心技術,通過泉州保護中心“批量預審”服務,僅2個月就全部獲得專利授權。憑借快速到手的專利“護身符”,慧芯激光迅速將技術成果導入生產線,其VCSEL芯片成功進入國內頭部通信設備商供應鏈。
專利預審服務的持續優化,不僅加快了單個企業的創新步伐,更為泉州半導體、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基礎性支撐。下一步,泉州保護中心將繼續優化“三項服務”舉措,針對不同行業企業的創新需求推出更精準的服務方案,推動更多專利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為泉州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創新動能。
責任編輯:林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