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疾控中心發布開學季校園食源性疾病防控提示——
重視食堂衛生 拒絕“三無”食品
泉州網9月16日訊(融媒體記者 張沼婢 通訊員 胡秀清)新學期伊始,為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泉州市疾控中心發布開學季校園食源性疾病防控提示,重點關注食堂衛生、食材采購、餐具消毒等關鍵環節,嚴控高風險食品,并呼吁家校聯動,加強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共同守護孩子們“舌尖上的安全”。
嚴把食堂安全關 筑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
學校食堂是校園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口,需落實以下措施。
做好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檢查和場所清潔消毒,確保場所衛生清潔、設施功能正常、用餐工具干凈整潔。
做好人員健康排查,定期對食堂管理和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和健康監測。
檢查食品原材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感官性狀和保質期,廢棄臨期及過期食品,通過正規渠道采購新鮮食材和相關產品。
禁用的食材清單:發芽的土豆、新鮮黃花菜、四季豆、野生蘑菇、河豚魚、織紋螺和變質木耳等。
禁止供應食品:冷葷類食品(如冷食醬鹵肉制品等)、生食類食品(如刺身、生海鮮等)、裱花蛋糕等易變質食品。
食品加工遵循“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師生家長共行動 構建健康飲食防護網
學生、家長及教師需共同參與,多環節降低食源性疾病風險。
選擇安全的就餐場所,從源頭規避風險。優先選擇學校食堂就餐,拒絕校外“三無”食品,不購買流動攤販、無營業執照小店的零食、快餐。
做好個人衛生,切斷傳播鏈條。飯前便后必洗手,用流動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雙手至少20秒。不要用未清潔的手觸摸口鼻、餐具,也不要直接抓食食物。保持餐具干凈。
關注食物狀態,不食“危險食物”。不吃變質食物,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增強身體抵抗力。三餐規律,營養均衡,不挑食、不偏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少吃生冷、隔夜食物。
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及時告知老師或家長,盡快前往醫院就診,避免延誤病情。
責任編輯:黃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