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泉州,愛打拼也愛讀書,是經濟強市,更是文化強市。
在這里,全民閱讀蔚然成風。在山野、在海邊、在城中,有人的地方就有閱讀空間,就有書香馥郁;機關、企業家、社會各界,為推廣全民閱讀群策群力,讓閱讀引領成長進步。在這里,大家讀書也創作,在書寫傳播中推介城市、激發共鳴;讀書也讀城,在閱讀行走中更加了解泉州、熱愛泉州;讀書也交友,在雙城共讀中加深友好城市的情誼,譜寫互利共贏的故事。
值此泉州市第十九屆全民讀書月活動啟動,人們發現,不斷走深走實的全民閱讀,為高質量發展的泉州帶來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賦能城市、映照文明、點亮未來的強大力量。
處處都有閱讀空間
“15分鐘閱讀圈”建設,打造形成豐富多元的閱讀風景線,讓群眾悅享閱讀“零距離”。
閱讀之城,處處都有閱讀空間。
圖書館是開展全民閱讀的主要陣地、核心陣地。身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泉州,13個公共圖書館覆蓋全域,藏書總量1241萬冊,電子書和電子期刊456萬冊,并以總館—分館(流通點)—百姓書房(農家書屋)—街區圖書館(流動圖書館)的綜合服務體系,為市民鋪展“文化綠洲”,讓閱讀成為生活方式。
它們中,泉州市圖書館、鯉城區圖書館、泉港區圖書館等9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在全省42個一級館矩陣中占比超過20%。其中,泉州市圖書館還是全國文明圖書館、福建省十佳圖書館。
泉州有9個國家一級圖書館。圖為泉州市圖書館。
書店,讓愛書的人相遇并在此安頓身心。從新華書店這樣的國有書店,到風雅頌書局、書想所、芥子書屋、鳥岸書店、日月書屋等民營書店,統計顯示,全市主營業務50%以上為圖書銷售的書店達到100家。它們中,前身為“泉州書店”的中山路新華書店,從1926年就與泉州城市相伴成長,而今以“新華·城市記憶書店”煥新歸來,打造了可讀可游可體驗的文化綜合體和城市地標。風雅頌書局是全國最早的民營人文書店之一,躋身“改革開放四十年民營書店四十佳零售企業”,今年7月底還在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實體書店創新大會”上,憑借獨特的空間美學、深厚的文化底蘊、創新的運營模式及顯著的社會效益,獲評“年度最美書店”榮譽。
從圖書館和書店到百姓書房、農家書屋,從城市到鄉村,從線下到線上,從“通借通還”到“送書上門”,從單一閱讀到多元文化服務……如今的泉州,處處可讀、時時可讀、人人可讀已成為真切的現實——
打開泉州市圖書館的網站、微信公眾號,海量的數字資源和文圖并茂的在線展覽一目了然,每個月的圖書館活動還以月歷形式預告,吸引和方便群眾參與。
在泉港,通過整合中小學閱讀室、企業書房等資源陣地,創造性引入“茶室+閱讀”“公園+閱讀”“涼亭+閱讀”等模式,全區已成立10家“小圓桌”閱讀推廣工作室,一張張色彩繽紛的實木小圓桌和書籍一道,像貼心朋友一樣陪伴著轄區的孩子們。
以“1個總館、12家城市書房、28家分館、8家微分館、23個流通點及34個24小時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共106個基層服務點”的完善體系,晉江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15個“書香城市(區縣級)”,成為福建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區縣級城市。今年年初,晉江市圖書館還上線“勁閱”網借平臺,市民在家就可下單圖書快遞,足不出戶、“喜閱到家”。
人人都是推廣大使
黨委政府主導,機關單位示范,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在泉州城鄉“種下閱讀的種子,開出希望的花”。
閱讀之城,人人都是閱讀推廣大使。
為引導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社會風尚,近年來,在每年的全民讀書月活動期間,泉州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出版局)通過發放惠民購書券、舉辦惠民書市書展、推出全民閱讀專題報道、拍攝全民閱讀宣傳片等,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
每年讀書月活動期間舉辦的惠民書展成為市民和游客的新去處
每張購書券面值20元,分多批次總計發放2.5萬張,總額50萬元,并可與書店優惠疊加使用,實現優惠額達到上百萬元。這樣的惠民購書券發放行動,泉州已持續6年,常態化納入文化改革發展專項資金予以保障,配套開展惠民書市、新華書展,讓好書好價點燃市民的購書讀書熱情,也極大扶持實體書店運營。
《“愛讀書的城市,充滿希望的城市!”》《閱讀之城 希望之城》……每年的4·23世界讀書日、全民讀書月期間,在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出版局)的主導下,泉州晚報社、泉州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濃墨重彩推出專題報道和城市宣傳片,推介書籍、書店,講述那些熱愛閱讀和推廣閱讀的人們的動人故事。特別是今年4·23世界讀書日期間,市委宣傳部推出“書香泉州”系列短視頻文化傳播項目《去閱讀的所在》(第1季),從讀者角度展現泉州有特色的書店和閱讀空間,分享其與閱讀有關的人生故事,點燃大眾對閱讀的興趣,吸引游客打卡泉州代表性書店,促進書香泉州建設。
推廣全民閱讀,黨委政府持續發力,機關單位也在引領示范。
在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廣播電視臺“好好讀書會”策劃推動下,“我是領讀人”系列閱讀推廣項目已逐漸形成品牌體系。市農業農村局“耕讀泉州 振興鄉村”活動,將農耕文化遺產廿四節氣與各縣(市、區)農耕特色結合起來開展耕讀活動,并從各地優秀農村干部代表中培養“鄉村領讀人”,為群眾推薦農耕好書;市總工會“泉工悅讀”,整合各縣(市、區)工會資源,以“一季一主題”系列閱讀分享活動,走進基層、走進企業,吸引廣大職工參與;團市委“青年領讀人”計劃,從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團員、青年代表中,發掘培養領讀人,以青年身邊人帶動身邊青年人共同投入閱讀;市婦聯聯合有關部門共同開展的“書香小芽兒”家庭親子閱讀系列活動,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在縣(市、區),由鯉城區委宣傳部等主辦的“閱讀經典·以字明志”中學生自取傳統字號活動,以“閱讀經典”為主題,引導青少年在閱讀中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自取字號、以“字”明志;石獅市婦聯聯合安邦社工事務所,組建“獅城姐妹”公益讀書會,幫助轄區內廣大女性成長;“悅讀清溪 三香滿城”,在安溪縣委宣傳部(安溪縣新聞出版廣電局)牽頭、安溪縣各有關部門協作聯動下,安溪實施全民閱讀“十百千萬”行動計劃,十個悅讀聯盟,百個悅讀空間,千名悅讀推廣大使,以及30萬冊可掃碼閱讀的電子書,讓書香浸潤千家萬戶。
以更廣視角,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力促書香泉州蓬勃興盛。
泉州的企業家愛打拼創業,也將閱讀視為高價值的投資。在洛江,信和新材料在20世紀90年代建廠伊始就設立員工閱覽室,30年來不斷完善提升,幫助員工終身學習和成長。在晉江時代廣場、七匹狼集團總部、三創園、五店市傳統街區……企業、園區參與共建的24小時城市書房,帶來全新閱讀體驗,展現了企業的社會擔當。
永春縣利用廢棄小水電站改造的百姓書房
廣大在內在外鄉賢的共同努力,讓書香浸潤鄉村,把閱讀的種子種在了廣袤的田野上。晉江東石籍作家蔡崇達,在故鄉建起“母親的房子”公益圖書館,為小鎮孩子打開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從這座公益圖書館起步,東石致力打造圖書館小鎮,首批建成投用的9個圖書館貫穿鎮域,造福群眾,也以融合僑居、古厝、濱海等特色的“悅讀”風尚,為當地匯聚文旅經濟和鄉村振興的動能。泉籍媒體人周智琛,在山村老家建“岐山書閣”鄉村公益圖書館,推廣閱讀也探索鄉村美育。全國“鄉村閱讀推廣人”、福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南安市康美鎮赤嶺公益圖書館和康美公益圖書館創辦人蘇文亮,鏈接社會資源,改變“村里的孩子沒有公共閱讀場所”,進而還啟動實施“點亮燈塔”計劃,為各地鄉村圖書館的籌建和運營提供經驗輔導和專業支持。全國“鄉村閱讀推廣人”、南安市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部負責人、“好讀書”公益圖書館創辦人蘇曉玲,在長達10多年的時間里,在溪美城區以及石井、翔云、侖蒼、詩山、省新、蓬華等鄉鎮,籌建運營起28家公益圖書室,累計舉辦閱讀活動1000場次,照亮8萬多名鄉村少年的精神世界。
全國“鄉村閱讀推廣人”蘇文亮實地輔導十方公益圖書館的運營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捐書、捐場所、捐資金、捐時間和精力……泉州人以實實在在的付出和行動,接力壯大推廣全民閱讀的火種。
生生不息賦能城市
從讀書到寫作,從讀書到讀城,從讀書到雙城共讀,由閱讀生發的美好,傳承文脈、升華情誼、開啟未來。
閱讀之城,從閱讀和閱讀延伸的美好中不斷汲取和積蓄前行的力量。
石獅大學生吳承諭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用文字綻放生命的光芒,傳達強大的精神力量;安溪作家林筱玲,豐澤作家鄭劍文,晉江作家王常婷、張百隱等等,更多泉州作家,通過作品傳播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絲文化、閩南文化,讓這片土地上的歷史、風物和情感,被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
在全省書香機關、書香家庭命名中,我市成果豐碩。
事實上,在如今的泉州,由閱讀延伸深化,創作出版正逐漸成為全社會的追求。泉州市委宣傳部歷時三年編纂出版《世遺之城:泉州》叢書,用翔實的資料,通過中英雙語國際化地表達泉州作為世界遺產城市的獨特魅力;泉州古城辦出版《泉州古城文化叢書》、泉州文旅經濟發展大會上發布文旅新書《愛上泉州:100種元氣生活指南》《漫話刺桐(世遺卷)——漫話世遺·漫游泉州》;為推動文化傳承,安溪縣歷史文化研究會支持發起英國后浪出版公司首屆童書插畫獎,自10月1日起以“茶之時”為主題面向全球征稿,在插畫藝術界推動中國故事、安溪故事的別樣表達……經由這些書籍和創作,城市的歷史、當下和未來多了不同視角的畫像,其背后獨一無二的精神密碼,也多了不同角度的賡續傳承。
從讀書到讀城,泉州的文脈傳承,也在泛閱讀中跨越代際、邁向廣闊。位于府文廟的正音書院,開展閱讀活動也展示非遺之美,從青少年到企業家,從市民游客到國際友人,沉浸式感受體驗的他們,無異于在閱讀一本豐富立體的泉州城市讀本。小山叢竹書院則將在地文化推廣作為重要“拼圖”,從泉州方言、戲劇、宗教、民俗、歷史人物等方面展開,形成“小山人文講堂”“小山學堂”“小山研討”“小山對談”“小山展演”“小山行讀”“小山鄉土教育”等七大文化品牌矩陣,成為在地文化的“大學堂”。8月份,這里還舉辦“大學前鄉土文化研習班”,近百名準大學生在“6堂講座+1次踏訪”中,識讀家鄉文化,種下匯通古今、胸懷世界、經世致用的理想種子,奠定理解世界、走向遠方的堅實起點。
小山叢竹書院舉辦“大學前鄉土文化研習班”
閱讀,也讓泉州跨越地理,激發共鳴和共贏。泉州、廣州,兩座絲綢之路上的節點城市,在接續多年的雙城共讀活動中,以文架橋睦情誼。《巷遇·泉州古城百巷》等書籍登上羊城書展,《讀懂廣州》等書籍進入泉州市全民讀書月書單,閩南文化和嶺南文化在交融碰撞中,互相學習、攜手共進,兩城人民在加深交流合作中開啟更多共建共享共贏的可能。
愛讀書的城市,充滿希望的城市。書香泉州,未來可期!
□融媒體記者 孫燦芬 通訊員 連江淮/文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黃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