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至10月8日,“閩南文化戲劇周”期間,泉州南音、梨園戲、提線木偶戲、高甲戲等經典折子戲天天演出不停,預計將超300場,同時還有閩南脫口秀、沉浸式幻幕劇場等精彩內容,演繹于世遺泉州的名勝古跡與街頭巷尾,讓廣大市民與游客沉浸式體驗“閩南戲窩子”。
《怒海》演出現場 (融媒體記者張九強 攝)
泉州文旅大戲《偶遇世界·因為刺桐》接連解鎖劇目,全國首創戲劇盲盒演藝在抖音熱榜一度進入前三,關注量超500萬;爆款舞臺功夫劇《功夫傳奇2》,在泉州古城西街鐘樓旁的泉州影劇院震撼上演,讓游客沉浸式體驗中國功夫的博大精神與閩南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泉州宋江陣2.0震撼歸來,“108簪花英雄”再現江湖,成功融合高甲戲絕技與武術套路,展現閩南武魂,還與潮汕英歌舞精彩對話,贏得廣泛喝彩。
9月28日至10月8日,“閩南文化戲劇周”期間,泉州南音、梨園戲、提線木偶戲、高甲戲等經典折子戲天天演出不停,預計將超300場,同時還有閩南脫口秀、沉浸式幻幕劇場等精彩內容,演繹于世遺泉州的名勝古跡與街頭巷尾,讓廣大市民與游客沉浸式體驗“閩南戲窩子”。
□融媒體記者 陳智勇
《因為刺桐》首創“戲劇盲盒”
開盒見刺桐,入戲即泉州。國慶佳節,《偶遇世界·因為刺桐》首次在市區“偶遇世界”(原刺桐時代村)拆盒,亮點紛呈:《局中局》講述大宋年間,碼頭暗潮洶涌,江湖逃犯拼死留謎,黑手卻仍在暗處……《怒海》呈現了巨浪中,雜技演員在桅桿間重走鄭和航線,萬國商船破霧而來。《Hi 馬可波羅》里,史料未載的對話在劇場復活:“如果東方大港再度燈火通明,您可愿重回刺桐?”《世間再無李叔同》在弘一法師之前,他首先是李叔同,初看不知戲中意,再看已是戲中人。
《偶遇世界·因為刺桐》由我國著名導演邢時苗創排導演,首創“戲劇盲盒”的觀演模式,精心打造七部風格迥異的原創駐場劇目,涵蓋古裝偵探劇、雜技劇、先鋒話劇、音樂劇、荒誕戲劇等多種類型。
邢時苗表示,“戲劇盲盒”不僅僅是演出形式新穎,今后演出內容還要根據游客的情況和“胃口”,不斷出新,讓觀眾真正喜歡,愿意花錢買票走進劇場觀看演出。
正音書院公益演出場場爆滿
連日來,市區府文廟正音書院公益演出場場爆滿,廣大市民和游客紛紛走進“文化會客廳”,免費觀賞木偶戲、南音、火鼎公婆等非遺表演。
昨日下午,在正音書院古色古香的舞臺上,南音《元宵十五》《直入花園》《梅花操》以及泉州五祖拳精彩亮相;當晚,除了有南音《春光明媚》等,還有泉州講古《陳三與五娘的故事》、閩南語詩詞朗誦《靜夜思》等節目,這些節目深受現場觀眾喜愛。
“此次展演精挑細選了極具泉州特色的節目呈現,邊展演邊賞析,互動性極強。”正音書院常態化文化演出項目負責人周瓊瓊說,正音書院作為泉州的文化會客廳,是廣大游客來泉打卡、研學的首選場所之一。國慶中秋佳節期間,書院每天都有兩場展演,包括泉州南音、青獅、提線木偶戲、布袋戲、火鼎公婆、拍胸舞和泉州講古等演出節目。
閩南文化戲劇周吸引省內外戲迷
連日來,泉州宋江陣2.0震撼上演,“108簪花英雄”再現江湖。在鯉城區泉州府文廟—鐘樓、豐澤區蟳蜅橘若·漁人碼頭、鯉城區中山中路、永春縣五里古街、惠安縣崇武海韻新街區、臺商區歐樂堡等處都留下了傳奇;5日15:00—16:00,還將在石獅市八卦街上演。
“泉州有戲·惠民嘉年華”好戲多多:南音《百鳥歸巢》、提線木偶戲《古藝新姿活傀儡》、大型情景文藝演出《遇見泉州》等贏得廣大戲迷的如潮好評。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推出了“梨園一脈續古今——2025梨園戲國慶演出周”,梨園戲《陳三五娘》、《冷山記》、《劉智遠》折子戲專場、《王魁》接連上演,今明兩天還將推出《陳三五娘》精粹讀劇和《百里奚》。
此次梨園戲國慶演出周不僅吸引了眾多本地戲迷走進劇場觀看演出,還迎來了不少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鐵桿粉絲。今年13歲的小戲迷李沄淏就是其中一位,他3歲時跟著母親許芳琳走進劇場后就喜歡上了梨園戲,此后十年每年至少一次到泉州來看梨園戲,還曾專程到上海、南京等地觀看著名梨園戲表演藝術家曾靜萍的演出。
此次長假,泉州古城不僅專業劇場擠滿觀眾,街頭巷尾也成戲臺。在市區印記閩南蘇廷玉故居迎來了中國內地女演員姜妍、泰國歌手尹浩宇等特殊觀眾,他們靜賞泉州南音,還上臺體驗提線木偶戲表演,為泉州非遺點贊。
責任編輯:賴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