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假期“雙節”交匯的美好時節。國潮快閃、中秋博餅、紅歌演唱、趣味游戲、集體賞月品嘗月餅……連日來,我市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市民與游客一同歡度中秋佳節。
南安水頭鎮埕邊村千人博餅
泉州網10月7日訊(融媒體記者 楊泳紅 杜婉瓊 黃藝芬 林勁峰 通訊員 嚴柔欣 許培吟 莊小東 文/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昨日是中秋國慶假期“雙節”交匯的美好時節。國潮快閃、中秋博餅、紅歌演唱、趣味游戲、集體賞月品嘗月餅……連日來,我市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市民與游客一同歡度中秋佳節。
鄰里團圓夜 滿是煙火氣
騎樓為幕,光影為筆,打造“一窗一景”沉浸式觀演空間,將中秋的團圓、祝福與詩意鐫刻于騎樓磚瓦之間。昨晚,由鯉城區委宣傳部、鯉城文投集團聯合主辦的“刺桐幻幕”“我們的節日——刺桐中秋奇妙月”國潮快閃專場在中山路震撼上演。20分鐘的光影奇旅,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沉浸式的視聽盛宴。現場歡呼聲和驚嘆聲此起彼伏,此景,是大家記憶中的中秋,更是孩子們想象中的童話。
金秋送爽,家國同慶。豐澤區東湖街道松林社區洋溢著歡聲笑語,在“慶國慶·迎中秋”系列活動中,社區居民歡聚一堂,共慶雙節。“我和我的祖國,一刻都不能分割……”活動中,松林社區的文藝骨干們相繼登臺,深情演繹了《歌唱祖國》《我和我的祖國》等一首首耳熟能詳、振奮人心的經典紅歌,時而深情婉轉,時而氣勢恢宏。活動中,松林社區還邀請轄區居民共同參與博餅。“一秀、二舉、三紅、四進、狀元……”清脆的撞擊聲伴隨著激動人心的吶喊聲,共同交織成一首快樂的中秋交響曲,精彩的博餅活動將氣氛推向了高潮。
“鄰里團圓夜”里滿是“煙火氣”。記者了解到,中秋節前夕,東湖街道的6個小區同步舉辦中秋賞月品餅會,千余名居民在月光下共享“小家聚大家”的團圓時刻。
10月5日,南安水頭鎮埕邊村張燈結彩喜氣洋洋。2025年“和諧埕邊 百桌千人”中秋博餅游園會盛大開啟,30多名港澳僑親與村民歡聚一堂,共赴一場兼具傳統韻味與鄰里溫情的中秋盛宴。活動現場不僅有精彩的歌舞節目,更有氛圍感十足的“百桌千人博餅”。猜燈謎、沙包投擲盤、投壺、蹴鞠等各種趣味游園項目也讓活動增添了趣味。村民們在互動中拉近彼此距離,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窗一景,為游客打造沉浸式觀演空間。
游客邂逅古城溫情 半城煙火留住中秋腳步
這個長假,不少外地游客被泉州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濃濃的人情味打動,特意選擇留在泉州,與這座城市共度佳節。
“這趟來泉州,本來只安排了3天行程,結果一走進西街就走不動了。”來自江蘇的攝影愛好者徐先生坦言,他和妻子臨時決定延長住宿,留在泉州過中秋。“昨晚在民宿天臺賞月時,老板邀請我們一起博餅,還介紹了開元寺、關帝廟等著名景點和其中的文化故事。這種一邊聽故事一邊體驗傳統民俗的感覺,是其他旅游城市少有的。”徐先生說。
采訪中,徐先生舉著相機展示他拍攝的開元寺東西塔夜景。“我是做設計工作的,特別著迷泉州這種‘活著的古城’——你看關岳廟的香火、鯉城的紅磚古厝,都不是標本,而是當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早上在巷口買芋頭餅時,攤主聽說我們要在泉州過節,特意多包了兩個剛出鍋的,說‘團團圓圓才圓滿’。這些細小的溫暖,讓我們決定改變行程。”徐先生表示。
“沒想到在泉州也能過出‘家’的感覺。”來自浙江的陳女士一家四口,第一次來泉州便決定在這里過中秋。她笑著說,這是座有愛的城市,在這里,他們時常遇到熱情的居民和志愿者為他們介紹景點和指路,街上隨處可見的愛心奉茶點為烈日中的他們送上了清涼。“就在今天,民宿老板還送了我們一盒月餅。”陳女士說,在這里就像在老家走親戚一樣溫暖。
營員參觀德濟門遺址
華裔少年體驗中秋民俗 古城里完成文化尋根
一輪明月升,萬里同鄉情。近日,參加2025年“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秋令營福建鯉城營的澳大利亞華裔青少年們,在鯉城開啟了一場原汁原味的中秋民俗體驗——博餅,完成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文化尋根。
博餅活動現場,22名營員分成2個小組,鯉城區僑聯工作人員向營員們講解了博餅的游戲規則,營員們就興致勃勃地加入到游戲中來,大家眼睛緊緊盯著碗里的骰子,隨著骰子在碗中“叮叮當當”地轉動,現場氣氛愈發緊張。當骰子停下,有人歡呼雀躍,有人懊惱嘆息。
今年12歲的孫安琪,祖籍惠安,在澳大利亞出生,第一次體驗博餅活動,感到十分新奇,滿載而歸。而經過多輪角逐,13歲的周寧遠和17歲的賀俊文分別博中所在組狀元,獲得獎品“蟳蜅女”鏡子。當朋友們和周寧遠建議,這么精美的鏡子可以送給妹妹時,他調皮地說,我已經給她買好禮物了,這個鏡子我太喜歡了,要留著自己用。這次尋根之旅給賀俊文留下了美好記憶,他跟著少林師父學武功,給木雕工藝大師當助手體驗彌勒佛雕刻,更是為自己在博餅中的好運氣感到十分高興。
鯉城區僑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秋“團圓”不僅是小家的相聚,更是對中華民族這個“大家”的文化認同。鯉城區僑聯安排這場博餅民俗活動,希望能讓澳大利亞華裔青少年們在歡樂中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無論身在何方,都能銘記自己的根之所在、心之所向,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和中澳友好交流的促進者。
活動期間,營員們的行程豐富又精彩。他們徒步刺桐古城,探訪世界遺產點,沉浸式體驗高甲戲、拍胸舞、提線木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