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通過線上線下全域聯動、古今場景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把千年文化揉進了團聚的時光里,成為市民與游客可感知、可參與、可帶走的城市記憶
市區東海泰禾廣場,一場“圓月與飛天”的真人秀表演吸引前來的市民與游客駐足觀賞。( 陳曉東 攝)
泉州網10月7日訊(融媒體記者 吳宗寶 通訊員 黃志鑫 實習生 張澤炯)一年又中秋,團圓正當時。當皎潔月光邂逅千年古城,泉州通過線上線下全域聯動、古今場景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把千年文化揉進了團聚的時光里,成為市民與游客可感知、可參與、可帶走的城市記憶,讓中華傳統文化在世遺之城煥發全新活力。
6日下午,南安官橋鎮舉辦“慶國慶、迎中秋”民俗文化展演活動,吸引鎮區居民圍觀。(黃釗偉 林亞惠 攝)
全域聯動“博好運” 線上線下“皆歡樂”
作為閩南中秋“重頭戲”的博餅活動,在這個“超級黃金周”被泉州玩出了新高度,市民與游客掀起了“全域狂歡”的熱潮。
“叮當!”“三紅!一下車就中獎,泉州這地方,運氣也太旺了吧!”……近日,坐動車從浙江杭州過來的王先生,在泉州動車站下車后就加入了一場“泉州行·博好運”博餅戰局,在骰子的清脆碰撞聲中,瞬間感受到泉州的熱情。這場由泉州精心策劃的博餅活動,10月1日起在泉州動車站、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兩大交通樞紐同步開啟,已吸引數萬名游客參與。游客憑當日車票、飛機票或泉州景區門票,注冊“一部手機游泉州”小程序,即可免費參與,博個好運氣。
“博餅熱”在各縣域蔓延。6日下午,“博運大南安·決勝王中王”2025年南安市中秋博餅大賽在主會場中駿世界城決出“王中王”。從9月25日起,南安18個鄉鎮(街道)同步設擂,輪番開展海選賽,10月6日上演巔峰對決,精彩賽事點燃了全民參與的激情。同期,主會場還迎來非遺大秀與國潮秀場,讓博餅的緊張與文化展演的精彩交相輝映。
晉江則把博餅搬到了九十九溪畔。“田園邀月賞田園 狀元故里‘博狀元’”2025晉江九十九溪田園風光文體旅嘉年華近日迎來國內外游客參與,沉浸式感受“狀元故里”獨有的中秋人文風情與自然之美。來自摩爾多瓦的Alice便是這場文化盛宴的熱情參與者之一。在她看來,“博狀元”不僅是閩南中秋時節的傳統習俗,更是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紐帶,而晉江這場盛會,讓她得以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觸摸地道的閩南風情。
鯉城用“刺桐幻幕”,為這個中秋節繪就專屬的儀式感,演員們舉杯邀明月,演奏南音,唱起《靜夜思》。(王了 攝)
場景創新“沉浸感”傳統新潮“撞滿懷”
如果說博餅是中秋的“標配”,那泉州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的“場景”,便是這場盛宴的“加分項”。傳統民俗不再是“隔著看”,而是“沉浸式玩”。
以光影為筆、騎樓為幕,6日晚,鯉城用“刺桐幻幕”,為這個中秋節繪就專屬的儀式感。在千人見證下,“我們的節日——刺桐中秋奇妙月”國潮快閃專場在古城中山路震撼上演。連續兩場演出,光影流轉間,讓市民與游客享受一場文化與浪漫交織的視聽盛宴,傳遞千年不變的家國團圓期盼。
民俗接地氣。6日下午,33支南音隊伍從南安官橋鎮市民文化廣場出發,沿著繁榮大道、共建街、金莊街等街道進行文化展演,把中秋節日的喜悅傳遞到大街小巷。村民們紛紛拿起手機記錄這個難得的時刻。夜幕降臨,官橋鎮墟游記文化創業園燈光璀璨,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南音晚會拉開帷幕,表演者們以精湛的技藝和深情的演繹,將千年古韻娓娓道來。
洛陽橋畔,一場“穿越宋元”的雅會悄然上演。中秋之夜,千年古橋與橋南古街灑滿月光,數名南音藝人端坐于橋中亭,琵琶與洞簫的旋律隨晚風流淌。游客身著漢服漫步石橋,抬手拍個照就能與明月、古橋同框。“今晚的洛陽橋,太寫意了,仿佛一腳踏入了宋元的夜色里!”游客萬先生贊嘆道。
惠安舉辦了“慶豐收·迎中秋”海產品加工研學體驗活動,開展海產月餅制作、惠女文化體驗、中秋主題直播等特色項目,打造集非遺傳承、海洋科普、互動體驗于一體的節日文旅新場景。通過電商直播、海產文創等創新形式,促進“產、學、研、游、創”融合發展,為游客提供富有節日特色的文化體驗。
晉江梧林古村中秋夜,燒塔儀式盛大舉行。(王耿華 攝)
晉江梧林傳統村落,這里的中秋藏著“僑味”與“國風”的浪漫。在“僑月當空 焰舞梧林”活動中,閩南傳統中秋燒塔仔祈福儀式點亮夜空,大型沉浸式國風巡游舞臺劇《李白傳》讓游客跟著詩仙“穿越”千年,非遺醒獅跳躍騰挪,月亮主題藝術裝置點綴街區,營造“漫步月上”的夢幻氛圍,為游客帶來沉浸式的中秋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