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2日,“我為烈士來尋親志愿服務隊”福建分隊、泉州市東南公益協會志愿者王玉茹,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上發布信息,為在1958年犧牲的郭媽貴英烈尋找親屬。網友的接力轉發與數十萬次的瀏覽量,讓這份跨越逾半個世紀的親緣,終于在今年中秋節前夕再續,助力英烈與家人團圓。
郭媽貴英烈的親屬來泉尋親
■融媒體記者 許奕梅/文 受訪者供圖
“伯伯,長輩們年紀大了來不了,我們替他們來看您了!”10月1日下午,泉州南安豐州烈士陵園的郭媽貴英烈墓碑前,郭媽貴的二弟郭媽標之子郭偉明、郭偉光攜妻兒、外甥女等9名親屬,擺上從老家帶來的月餅、供品上香緬懷。67載的思念,在這一刻終于落地。
去年9月2日,“我為烈士來尋親志愿服務隊”福建分隊、泉州市東南公益協會志愿者王玉茹,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上發布信息,為在1958年犧牲的郭媽貴英烈尋找親屬。網友的接力轉發與數十萬次的瀏覽量,讓這份跨越逾半個世紀的親緣,終于在今年中秋節前夕再續,助力英烈與家人團圓。
31.6萬次瀏覽關注 鋪就英烈“尋親路”
“得知伯伯長眠在此時,全家都很激動,半個多世紀的尋親路,終于看到了曙光。”10月1日凌晨,49歲的郭偉明、47歲的郭偉光與家人從廣東惠州自駕出發,于當天下午2時許抵達南安。他們在泉州市東南公益協會志愿者張世儀、蘇維良等人的帶領下,來到豐州烈士陵園,滿懷思念之情,向郭媽貴英烈的墓碑鞠躬致敬。
王玉茹介紹,郭媽貴英烈的墓碑上記載著,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二師二四五團一營迫擊炮連戰士,廣東省惠陽縣稔山區范和鄉一村人,一九五八年一月廿一日病故。經多方核查,最終確認英烈家鄉現址為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范和村,并同步聯系當地村委會助力尋親。
2024年9月2日,尋親信息在抖音號、微信視頻號等平臺發布后,引發廣泛關注。其中抖音平臺瀏覽量達31.6萬次。在近300條網友的評論中,王玉茹發現了尋親的關鍵線索。網友“你的生活不易”留言稱:“這是我的親舅”,郭偉光也留言:“這是我大伯,我們找了他數十年。”2024年9月3日上午,尋親信息發布的第二天,王玉茹就順利與郭偉光取得聯系。
炮擊金門時犧牲 志愿者助力跨越時空的“重逢”
在英烈墓碑前,郭偉明、郭偉光兄弟向記者講述了英烈鮮為人知的故事。郭媽貴在家中排行老大,“媽”字是家族輩分,有郭媽新、郭媽標、郭標妹、郭帶水四個弟妹。1958年,郭媽貴在炮擊金門戰役中被敵軍炮火擊中,戰友護送就醫后搶救無效犧牲。
“聽說當年村里有九人一同到福建當兵,之后八人都退伍回鄉,只有伯伯杳無音信。”郭偉光回憶,據長輩口口相傳,當時家中僅收到郭媽貴犧牲的口頭通知,并寄回他的一些衣物。全家人四處尋找郭媽貴的埋葬地點,半個多世紀以來從未放棄。“如今伯伯找到了,奶奶也能安息了。”郭偉光說,自己的奶奶生前經常因思念伯伯而傷心流淚,2001年過世時最大的遺憾就是還未找到伯父。郭偉光表示,以后有機會就會帶著父親、叔叔、姑姑們一起來看望英烈。
據了解,南安市豐州鎮烈士陵園目前安葬著26位烈士、病故軍人、軍人家屬。近年來,在泉州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主導與“我為烈士來尋親志愿服務隊”福建分隊、泉州市東南公益協會等多方協作下,通過尋親行動已讓多位英烈與親屬“團聚”。此次在志愿者的助力下,郭媽貴和親屬實現跨時空“重逢”,也讓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從歷史中走來,讓紅色精神在這片大地上賡續不斷、熠熠生輝。
責任編輯:賴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