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產網

泉州市區這個路口完成升級!市民:真的很貼心

2025-10-16 10:31來源:未知作者:小陳瀏覽:我要分享:

  N海都全媒體記者 柳小玲

  “13天‘微改造’,西街‘血栓’路口煥新顏!”近日,泉州西街與新華路交叉口完成“隱形升級”,困擾市民游客多年的擁堵難題得到破解。通過巧妙“借地”、多部門聯動,這個曾被戲稱為“最堵路口”的交通節點,如今變身寬敞安全的通行空間,贏得市民一片點贊。

道路改造前

道路改造后

  市民驚喜:

  路口變寬了,通行更舒心

  “以前這個路口,過個馬路人擠人,現在寬敞多了!”近日,不少市民和游客發現,泉州西街與新華路交叉口悄然“變臉”。曾經人車混行、寸步難行的“血栓”路段,如今成了寬敞有序的通行空間,引發市民熱議。

  家住附近的陳阿姨感慨道:“我每天買菜都要經過這里,以前綠燈一亮,人群擠得像沙丁魚罐頭,現在終于不用提心吊膽了。”

  在附近開店的王先生也豎起大拇指:“以前過這個路口很擁擠,來往的車多人多,看到游客帶著孩子經過這里時都特別擔心會傷到孩子,現在安全多了,改造真的很貼心。”

道路改造前

道路改造后

  這一變化解決了古城交通的“老大難”問題。作為通往開元寺的必經之路,西街東段常年人流如織,而西北角人行道被綠化帶和行道樹擠占,行人被迫走上機動車道,導致擁堵與安全隱患并存。市民林先生回憶:“高峰期時,電動車和行人擦肩而過,經常聽到急剎車的聲音,現在總算看到改善了。”

  多方協作:

  13天“微手術”,疏通古城“經脈”

  面對這一民生痛點,一場由泉州市古城保護發展指揮部統籌的“舒筋活絡”行動迅速展開。記者獲悉,在鯉城區政府與泉州文旅集團古城公司的協調下,開元寺主動退讓部分花池空間,為改造奠定基礎。

  “寺廟能為市民游客讓路,體現了社會擔當。”附近商戶李老板稱贊道。

  9月17日起,省五建施工團隊聯合交警、廣電等多部門展開“攻堅戰”,電箱巧妙移位、紅綠燈桿保留優化,僅用13天便釋放出110平方米的停駐空間。現場疏導交通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行人等候區大了,交通壓力也減輕了,游客問路的次數都少了。”

  如今,路口煥然一新,行人過街不再摩肩接踵,機動車通行效率提升,曾經的“腸梗阻”變為“暢通道”。泉州古城公司相關人員表示,未來將持續關注此類“小微堵點”,用“繡花功夫”提升古城宜居度。

  □海都銳評

  古城“微手術”,映照泉州智慧

  13天改造,110平方米擴容,泉州西街路口從“血栓堵點”變為“暢通空間”。這場沒有大拆大建的“微手術”,不僅疏通了古城交通的“經脈”,更以精準施策的巧思、多方協作的合力,書寫了民生為本的治理答卷。

  古城治理,難在“護風貌”與“解民憂”的平衡。西街作為串聯開元寺的文化通道,既要守護古建群落的歷史肌理,又要化解人流密集帶來的通行難題。若盲目“大動干戈”,難免破壞古城韻味;若放任擁堵不管,又會辜負群眾期待。泉州的破題之道,在于“最小干預”的智慧,這種“不折騰”的改造,既留住了古城的“煙火氣”,又解決了市民“提心吊膽過馬路”的痛點,恰是對“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生動實踐。

  民生改善,貴在“抓小事”與“辦實事”的堅守。相較于宏大的城市規劃,路口擁堵、過街難這類“小微痛點”,更貼近群眾日常,也更考驗治理精度。泉州沒有忽視這些“不起眼”的需求,而是以“繡花功夫”聚焦具體問題,用13天的高效行動回應民生關切。

  多方協作,贏在“聚合力”與“同發力”的擔當。一場路口改造,串聯起指揮部、政府部門、寺廟、施工方等多元主體。開元寺主動讓地,展現了文化場所服務民生的胸懷;交警、廣電等部門同步聯動,確保改造高效推進;施工團隊精細作業,讓“微更新”不留痕跡。這種打破壁壘、協同攻堅的模式,正是現代城市治理的“金鑰匙”。

  西街的“微手術”雖小,卻照見了城市治理的大格局。城市更新無需“大刀闊斧”,民生改善不必“驚天動地”。只要始終把群眾需求放在首位,以巧思破難題,以合力辦實事,就能讓千年古城在細微的煥新中,既留住歷史的厚重,又充滿生活的溫度。(一醉)

團購樓盤:
姓名:
手機號碼:
請自覺遵守評論服務協議,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表情
include error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奶水,可以看的欧美变态一区网站,久久精品免费热,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综合 | 一二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2年 | 久久香蕉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