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產網

泉州以“文明實踐+書院復興”賦能鄉風文明培育 “書院潤魂” 文

2025-10-17 10:41來源:泉州網作者:小陳瀏覽:我要分享:

  □融媒體記者 吳拏云 通訊員 王榮鋒

  核心提示

  作為世遺之城,泉州的書院文化源遠流長,獨立之思、理性之光、人文之暖早已融入城市文明血脈,成為學風與民風的精神底色。近年來,泉州各地古書院在遺址基礎上迎來復興熱潮,小山叢竹書院、歐陽書院、石井書院(朱祠)、寶覺書院等20余座書院重煥生機。這不僅是建筑的還原,更是文明記憶的接續——以“文明實踐+書院文化”為核心路徑,泉州將書院打造成培育文明鄉風、涵養良好家風的重要載體,讓新時代文明清風伴著書香,浸潤尋常百姓家,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

  重構書院空間

  讓“文明實踐+”成鄉風文明新引擎

  今年8月9日,開元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開展“花開好市 書香潤鯉”古城文脈研學活動。圖為參加者在小山叢竹的誠正堂外合影。

  泉州小山叢竹書院,雖規模不大,卻是泉州人心中的文化燈塔。南宋時,大儒朱熹在紀念唐代先賢歐陽詹的“不二祠”畔種竹建亭,題“小山叢竹”匾,此地遂成書院勝地。2020年底,復建的小山叢竹公園對外開放,誠正堂、不二祠等古跡重光;2021年,書院重啟“山長講學”,以“賡續文脈、服務文明實踐”為主線,向學者、市民、游客講述泉州本土文化與非遺故事,挖掘文化時代價值,推動傳統與現代文明交融。鯉城區開元街道以此為契機,深耕“文明實踐+書院文化”特色路徑,將小山叢竹書院、一峰書院遺址與威遠樓、俞大猷都督第遺址等歷史空間串聯,打造“天然文明實踐課堂”,持續開展“花開好市 書香潤鯉”活動,傳承書院育人、興學、論道傳統,更融入家風建設主題——邀請老黨員分享家庭美德故事,組織親子家庭共讀《朱子家訓》,讓優秀傳統文化如春雨般浸潤人心,讓文明實踐從“活動式”變為“常態化”,真正“活”在群眾日常里。

  今年7月31日,小山叢竹書院推出“小山鄉土教育”系列課程,不僅教青年學子識讀家鄉文化,更增設“家風家訓講堂”,通過講述泉州歷史名人的治家故事,引導學子樹立“孝親敬長、勤儉持家”的家風觀念,讓書院成為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家庭文明的橋梁。

歐陽書院開展金蒼繡非遺講堂活動

  清源山歐陽書院的復興,同樣以“文明實踐”為內核。這座因唐代泉州首位進士歐陽詹讀書而得名的書院,曾是宋元泉州四大書院之一,有“刺桐城外讀書臺”之譽。2020年復建以來,書院構建“文化展示+教育研學+文明實踐”綜合性平臺,不定期舉辦國學講座、詩詞吟誦會等活動。在國學講座中,學者解讀《論語》《禮記》時,會結合現代家庭倫理,講解“家風是社會風氣的細胞”;詩詞吟誦會上,參與者以“家國”“親情”為主題創作詩詞,在聲情并茂的誦讀中傳遞家國情懷與家庭溫暖。

  如今,歐陽書院已成為周邊村落的“文明實踐站”,村民常來此參加“家風故事會”“鄰里互助沙龍”,昔日的“讀書臺”,如今成了凝聚鄰里情感、培育文明鄉風的“民心臺”。

  2

  創新體驗形式

  釋放“科技+文化”吸引年輕圈層

  泉州書院的復興,從不局限于“修舊如舊”,更注重以創新形式讓傳統文化“貼近群眾、服務實踐”。位于南安市樂峰鎮厚陽村的孔泉書院,2017年重建時便設立孔子督學館、圖書館,更在“智慧泉”旁增設AR互動裝置——掃描石刻,不僅能聆聽書院歷史故事,還能觀看“泉州傳統家風”動畫短片,如“俞大猷教子尚武愛國”“歐陽詹家族耕讀傳家”等,讓村民與游客在趣味互動中感受家風魅力。

  書院還打造“福建省南安市孔泉書院”公眾號,開設“家風微課堂”專欄,以短視頻、漫畫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解讀《朱子家訓》《顏氏家訓》,分享本地“最美家庭”事跡;推出“家風打卡”活動,鼓勵家庭上傳“親子共讀家風故事”“全家參與志愿服務”的照片,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文明實踐氛圍。這份創新,不僅引來了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學者劉再復的點贊題詞,更讓書院成為當地“家風建設示范基地”。

  “共育家風 廉潤花開”主題活動暨“三清”校園建設推進座談會在寶覺書院內開展

  黎明職業大學校園內的寶覺書院,同樣以創新賦能文明實踐。這座始建于北宋、朱熹曾題“天風海濤”匾額的書院,2020年復建后,成為集國學講壇、展覽、研究于一體的現代書院。2022年,學校成立朱子文化研究所,舉辦海峽兩岸朱子文化論壇時,特別設置“兩岸家風對話”環節,通過跨越海峽的在線直播,讓兩岸師生分享家庭故事,探討“孝親”“勤儉”等共同的家風內核;2023年全國科普日,書院推出“朱熹詩詞拓印”體驗活動,工作人員在講解拓印技藝時,會結合“朱熹訓子”的故事,讓師生在動手實踐中領悟“勤學向善”的家風傳承。

  寶覺書院公眾號更成為“世遺文化+文明實踐”的傳播窗口,推送“泉州家風與世遺”系列文章,如《從開元寺看泉州人的包容家風》《古碼頭背后的誠信傳承》,吸引地方文史學者、文博愛好者與在校生參與討論,讓家風建設與城市文明深度融合。

  3

  打造傳承高地

  書院為基涵養家風鄉風新生態

晉江市安海鎮在石井書院舉辦古鎮徒步打卡活動

  書院,天生便是文化傳承與文明實踐的“沃土”。晉江安海鎮的石井書院,因朱松、朱熹、朱在祖孫三代(“三朱”)在此講學而聞名。21世紀以來,當地政府秉持“修舊如舊”原則修繕書院,不僅保留宋代風貌,更將其打造成“黨史學習+家風教育”的文明實踐高地。

  今年7月25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安海鎮關工委、養正中學等單位在書院聯合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專題思政課上,老師講述抗戰歷史,分享“泉州抗日英雄的家風故事”,如“許集美一家投身革命”的事跡,引導青少年將愛國融入家風。每逢金秋九月,書院的“開筆禮”更是安海鎮的文化盛事——學生們身著傳統服飾,在“三朱”講學遺址前誦讀《朱子家訓》,由家長為孩子佩戴“勤學向善”書簽,在莊重儀式中傳遞“尊師重教、愛家愛國”的家風理念。如今,石井書院已成為泉州人心目中的“文脈圣地”,更成為培育家國情懷、涵養文明鄉風的“精神地標”。

  永春梅峰書院的復興,則與學校教育、家風建設緊密相連。這座擁有259年歷史的清代官方書院,是永春第一中學的前身。2016年復建后,書院以“打造文化傳承高地、服務文明實踐”為己任,每年秋季開學,都會為永春一中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2025年,活動以“立德啟智·學史明志·英模勵行”為主題,老師以“林俊德院士與‘精毅誠樸’校訓”為引,通過短片播放、案例講解,生動呈現林俊德“愛國忠誠、無私奉獻”的精神,分享他“從嚴教子、勤儉持家”的家風故事;隨后,學子們參觀書院與校史館,在“我眼中的林俊德院士”交流會上,紛紛表示要將“精毅誠樸”精神融入日常、賡續傳承。

  “我們依托書院開設‘梅峰故事’講座、‘經典誦讀’等活動,就是要讓書院成為家風教育的‘第二課堂’。”永春一中黨委書記陳小書說,書院的藏書室里,專門設立“家風書架”,擺放《泉州家風故事集》《中華家訓大全》等書籍;每月舉辦的“親子共讀會”,吸引周邊家庭參與,家長與孩子一起讀家訓、談感悟,書院成為連接學校、家庭與社會的文明實踐紐帶,百年書香滋養出良好家風、淳樸鄉風。

  4

  推動文旅融合

  讓書院成為游客的“精神驛站”

  如今,金淘書院已成為南安文旅新地標,更成為“文旅+文明實踐”的典范。

  泉州的書院,早已走出“象牙塔”,融入人間煙火,成為文旅融合與文明實踐的“新場景”。南安市金淘鎮的金淘書院,由書院本體與僑光學堂組成。2016年,修繕后的院落植入書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成為村民日常學習的好去處。2022年,僑光學堂轉型為金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設“金淘大學堂”,破解“一老一小”周末照料難題,將家風建設、鄉風文明融入服務——為老年人開設“健康養生課”時,會講解“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為孩子開設“國學啟蒙班”時,會教唱《家風拍手歌》,讓文明實踐充滿溫度。

  2024年,金淘書院開展“煥新行動”,梳理空間布局,增設“家風文化墻”,展示本地“最美家庭”照片與事跡;推出“書院文旅專線”,游客可參觀書院古跡,參與“家風家訓書寫”體驗,走進周邊村落,感受“鄰里互助、誠信友善”的鄉風。如今,金淘書院已成為南安文旅新地標,更成為“文旅+文明實踐”的典范。

  惠安縣凈峰鎮的龍山書院,同樣以文旅融合激活文明實踐。這座位于張岳家廟左側的書院,2001年被列為惠安縣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重修后煥然一新。現代核物理學家張文裕曾專程來此拜祭張岳,并留下匾額。近年來,西頭村以龍山書院、張岳家廟為核心,打造“廉政教育宣傳街”,將張岳“清正廉潔”的家訓融入街景;同時開啟“書院休閑文旅”模式,結合古橋、古井、傳統民居等景觀,推出“家風研學游”——親子家庭可參與“經典誦讀”“布袋戲表演”,曲目多為“孝親”“愛國”主題,還能體驗制作家風家訓拓片,讓孩子在游玩中領悟家風內涵。

  如今的龍山書院,是村民的“文化客廳”,也是游客的“精神驛站”。周末時,常有村民來此下棋、讀書,分享家庭趣事;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在感受書院文化的同時,也帶走“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文明理念。這里的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展品,而是俯下身來、融入生活的“日常”,讓鄉風文明在潛移默化中生根發芽。

  5

  服務時代需求

  書院融入社區成文明實踐“活資源”

  數年來,泉州20余座古書院的復興,絕非孤立的文化事件,而是一場“立足地方、服務時代”的文明實踐探索。從線上公眾號的“家風傳播”,到線下拓印、誦讀的“親身體驗”;從面向學子的“鄉土教育+家風培育”,到解決民生的“社區學堂+鄰里互助”;從單一的“講學空間”,到“文旅融合+文明實踐”的綜合體——泉州書院實現了與當代社會的深度互嵌,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正轉化為涵養家風、引領鄉風的“活資源”。

  在這里,書院不再是“鎖在玻璃柜中的文物”,而是融入社會生活、參與文明對話、服務時代需求的“活躍主體”:它是家庭的“家風課堂”,讓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是村落的“文明紐帶”,讓鄰里關系更加和睦;是城市的“文化名片”,讓世遺魅力與文明新風相得益彰。

  泉州古書院群的集體復興,為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泉州經驗”——以“文明實踐+書院文化”為路徑,讓書院成為培育良好家風、構建文明鄉風的“孵化器”,讓傳統文化不再是“被供養的紀念”,而是“被需要的熱愛”,真正成為凝聚精神力量、推動城市文明進步的不竭源泉。

  (本文圖片由泉州市委文明辦提供)

  責任編輯:黃冬虹

團購樓盤:
姓名:
手機號碼:
請自覺遵守評論服務協議,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表情
include error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奶水,可以看的欧美变态一区网站,久久精品免费热,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视频在线 | 日韩免费Av中文字幕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