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產網

泉港藍色動能撬動縣域進階——看千億級石化產業基地如何向海圖強

2025-10-18 09:00來源:泉州網作者:小陳瀏覽:我要分享:

  泉州網10月17日訊(融媒體記者 陳淑華 黃小玲 通訊員 林弘梫 柯銘鼎 葉怡然)東海之濱,湄洲灣畔。在福建泉港,一場以向海圖強為戰略導向的轉型實踐,正為沿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從突破深海鉆探關鍵材料“卡脖子”難題的油田乳化劑,到實現5N級電子氣體國產化的高端氟材料;從首航印度霍爾迪亞港的6000噸大豆油,到海鐵聯運吞吐量年增24%的物流網絡——泉港以創新驅動、口岸升級、綠色轉型“三駕馬車”,推動千億級石化產業基地向海洋經濟縱深邁進。

  “泉港的根基在石化,未來在海洋。”泉港區區長楊鳳翔表示,“‘晉江經驗’引領我們立足自身優勢,一手抓石化主業的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級,穩固基本盤;一手抓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激發新動能。通過‘三駕馬車’讓兩個‘輪子’轉得更快、更穩、更可持續,全面推進向海圖強進程。”

  本月初,中國海油“海洋石油660”船向海上鉆井作業平臺運輸所需物資,包括藍海博達生產的高端油化學品等。(李政伯 攝)

  創新驅動 從“制造”邁向“智造”,臨港產業國產化,鍛造向海圖強硬核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泉港向海突圍的核心動能。

  作為中國海油“海恒”技術品牌的核心產業化載體,藍海博達自落地泉港便自帶科技基因。在藍海博達科技有限公司的潔凈車間里,國內首套連續化超高溫油田乳化劑生產裝置穩定運行,產出耐受232℃超高溫的油田乳化劑。這項突破高溫乳化劑“卡脖子”困境的成果,解決了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課題——深海、超深井鉆探關鍵材料的國產化。據企業負責人介紹,前三季度產品已應用于我國海洋油氣田55井次,鉆井效率提升超40%。“鉆井工程常用的油田化學品有200余種,我們能自主生產其中65種關鍵品種。”9月底,企業又上線國內首個海洋油田化學品“一裝置多產品”多功能生產線,實現多個核心油田化學品的國產化自主生產,有力推動我國高端油田化學品產業升級。

  在泉州宇極新材料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對純度達99.999%的六氟丁二烯進行檢測。“電子氣體純度對半導體行業至關重要。我們通過持續攻關,將六氟丁二烯做到了行業最高的5N級,實現了半導體先進制程關鍵材料的國產化,產品遠銷國外。”企業負責人介紹說,企業落地三年,成功產業化多個高端氟材料,獲90多項發明專利,已躋身福建省專精特新企業。

  藍海博達和宇極新材料成為泉港石化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海洋戰略轉型的生動縮影。

  泉港堅持“延鏈補鏈強鏈”與“新興產業培育”結合,“晉江經驗”中“處理好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關系”的啟示,在這里得到深刻踐行。延鏈補鏈強鏈方面,成功引進中國天辰環氧丙烷、福建百宏化學新材料、中科睿升高性能橡膠等一批重點項目,有效補齊了烯烴、芳烴下游產業鏈,夯實升級基礎。新型產業培育方面,形成以金同旭能碳酸鋰、金宏氣體高純氫氣為代表的電子化學產業集群;以光啟原料藥、北瑞新型原料藥及針劑、瑞遠生物醫藥中間體、圣元牛磺酸為核心的醫藥產業集群;以盈泰鋰電池負極包覆材料、美瑞聚氨酯、中有泰氧化鋅及抗菌劑為引領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如今,泉港已形成“多產業協同、多集群并進”的臨港產業格局。交通運輸部《2024年度中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泉州港口經濟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其中泉港臨港產業貢獻突出,其創新引擎價值不言自明。

  得益于泉港這片創新熱土,企業的創新故事層出不窮:聯合石化芳烴低溫熱利用、百宏新材料綠色智能化技改等5個項目入選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申報項目;立亞化學獲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新材料行業成長組第一名及總決賽金獎一等獎;立亞化學、宇極新材料、藍海博達項目入選2025年度省科技計劃,“政府助力—企業主動”的創新生態圈已經形成。

  口岸升級 從“門戶”到“樞紐”,向綜合服務樞紐轉型,拓展向海圖強戰略通道

  湄洲灣南岸,萬噸巨輪往來如梭。一艘新加坡籍的船舶“MEIZAN”(美贊)輪近日緩緩駛離肖厝港區3號泊位,運載著泉港制造的6000噸大豆油直航印度霍爾迪亞港,開啟了泉州大豆油海運出口的首航。福建省湄洲灣港口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說:“肖厝港區地理位置優越,可直達沿海各港口及亞太地區。現已建成千噸至十萬噸級散貨、集裝箱、液體化工等碼頭共20座,大大拓展了向海圖強的戰略通道。”

  當下,港區迎來新一輪升級蛻變,從傳統港口向綜合服務樞紐轉變:

  ——鐵路提速。自2023年初興泉鐵路貨運通車后,肖厝港區作為泉州地區唯一直通鐵路的港口,與江西贛州興國縣的鐵路運距縮短,海鐵聯運能力逐步釋放。2024年,泉州至贛南的海鐵聯運吞吐量達303萬噸,增長24%,預計今年再創新高。

  ——航道拓寬。湄洲灣航道一至三期工程建成,主航道滿足30萬噸級散貨船乘潮單線通航。泉州港務有限公司肖厝公司聯合航運、貨代、物流等企業恢復集裝箱作業,推動石油焦、機制砂等產品由散貨船運改集裝箱船運,開通鐵路集裝箱疏運等延伸業務,持續做大集裝箱吞吐量。

  ——互聯互通。公共化工倉儲庫區與臨港工業庫的互聯互通加速推進,中燃—國亨、中燃—百宏、福煉—宏海、國網—宏海等管道互通項目已建成運營。其中,今年5月初完工的國網—宏海成品油管道互聯工程,實現了國家管網體系與民營碼頭宏海石化碼頭的高效對接,有利于強化肖厝港區作為成品油物流樞紐的地位。

  港口升級直接激活產業生態。泉港以海岸帶為平臺,努力壯大海洋旅游、航運,建設海洋牧場全產業鏈,培育海洋藥物、生物制品、海洋金融等新興產業,實現了“以港促產、以產興城”的聯動發展,涌現了不少生動故事。

  中燃依托自建庫區與碼頭,為轄區國亨、百宏化學等企業提供液化烴采購、倉儲、碼頭接卸、管道及槽車輸送等多元服務,從單一裝卸向集物流、貿易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港口轉型。本地企業興通股份成長為融入全球海洋經濟網絡的優秀企業代表,公司從“小舢板”起步,深耕海洋,逐步發展為國內危化品運輸的龍頭企業,副董事長、總裁陳其龍今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非公有制經濟優秀建設者”榮譽稱號。泉州港務肖厝公司積極探索與臨港物流企業的新合作機制,深化與腹地貨源城市合作,致力打造興泉鐵路“橋頭堡”。

  賽迪顧問新材料產業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25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臨港產業集中的泉港石化工業園區,位列“2025化工園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第十位,實現歷史性突破。這正是港口與產業深度融合、相互賦能、加速發展的成果。

  綠色轉型 從“底線”到“主線”,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筑牢向海圖強生態根基

  “向海圖強必先向綠而生。”在泉港,綠色不僅是發展底線,更是競爭力主線。

  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全區石化企業積極探索綠色轉型路徑,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提升產業鏈韌性與競爭力。產業龍頭福建聯合石化持續推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行動,利用去年“六年一次”的大檢修,對全廠70套裝置、8932個項目進行全面檢修,并同步實施了芳烴低溫熱二期、大常減壓改造等節能項目,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降低能源消耗16.8萬噸標煤,減排43.0萬噸二氧化碳。

  “我們是泉港石化園區各企業的集中供熱‘中央廚房’,去年高峰期每小時蒸汽供應量達到600多噸,接近每小時700噸的供熱上限了。”在泉港區政府、園區管委會等多方引導下,國能(泉州)熱電公司力爭明年初啟動三期2×660MW擴建項目。項目建成后,可輸送清潔電能66億千瓦、每小時供應工業蒸汽720噸,預計可減排二氧化碳36.575萬噸,打造傳統火電綠色轉型樣本。公司同步謀劃利用臨海的千畝溫排水區,建設全市首個海上光伏項目,建成后年發電約1.22億度,可節約標煤3.6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10.2萬噸。

  “環保投入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是區域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大力支持現有企業持續環保提標改造,引導新(擴)建項目采用領先的環保工藝,綠色發展的實踐隨處可見:福建凱美特回收煉化副產二氧化碳,生產工業級、食品級產品,年產值約1億元;豐鵬環保回收廢催化劑,提取貴金屬并無害化處理載體,實現資源循環;各重點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實時在線監測數據直通生態環境部門,現代化污水處理廠、危廢處置中心筑牢環境安全防線……園區已形成“企業內部小循環—產業鏈中間循環—園區整體大循環”三級資源利用體系,確保園區規模擴大時原生資源消耗零增長。

  生態效益正向海岸帶延伸。后龍灣五里海沙新建貝藻礁、整治修復海岸沙灘、后濱沙地植被修復,成為新的濱海休閑景點和網紅打卡地;惠嶼島打造集觀光、體驗、休閑度假功能于一體的游島玩海旅游項目;峰尾鎮串聯古城資源打造文旅廊道——這條58公里的海岸線,生動詮釋了“生態修復→價值轉化→民生普惠”的泉港范式。

  泉港的實踐表明,向海圖強不是簡單的產業擴張,而是發展方式的系統性重塑。以科技賦能激發臨港優勢,以機制創新打通陸海聯動,以生態優先重構發展邏輯——泉港以“趕海者”的姿態,從“靠海吃海”走向“依海強區”,探索出一條沿海縣域高質量發展的藍色路徑。

  責任編輯:黃冬虹

團購樓盤:
姓名:
手機號碼:
請自覺遵守評論服務協議,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表情
include error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奶水,可以看的欧美变态一区网站,久久精品免费热,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午夜福利 |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二区 |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