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清蘭(受訪者供圖)
人物名片:蔣清蘭
國家高級(一級)技師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
福建省“三八”紅旗手
福建省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泉州網10月18日訊(融媒體記者 陳智勇)“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說的就是惠安影雕技藝。惠安縣旭宏雕刻藝術總監、旭宏大觀非遺藝術館館長蔣清蘭長期從事石雕藝術設計創作,20余件(套)作品在國內外知名文化藝術展會(大賽)中獲獎。她還頻頻赴海內外重要文化交流平臺展示影雕藝術,前不久她應邀攜作品《媽祖》參加2025(泰國)閩南文化節,獲得眾多中外嘉賓點贊。
作為蔣家第六代傳人,蔣清蘭不僅從事影雕,還從父輩那邊接過了影雕傳承的擔子,擔任福建理工大學、華僑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近年來,她還與其愛人張旭明創建大觀雕藝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自去年9月開放以來,吸引了大量的研學團隊以及藝術家、華僑、國際訪客旅游團隊到場體驗,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游學基地、中國鄉土藝術傳承創新示范基地等。
創作影雕作品
弘揚惠女精神
以石為紙,以錘作畫。蔣清蘭出生在惠安崇武的一個雕刻世家,祖父蔣仲法和父親蔣榮華都曾參與陳嘉庚陵園的石雕工程,她自幼就在心里埋下了“讓石頭綻放美麗”的夢想。
惠安影雕被稱為“石上繡花”,在蔣清蘭手里,她用一把細鋼錐譜寫自己的雕刻人生,向人們訴說心中無法割舍的“惠女”情懷,創作了《悟》《惠女之窗》《童真》等影雕作品,很好地演繹惠女元素,展示新時代惠女風采和影雕藝術魅力,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等諸多榮譽。
蔣清蘭影雕作品題材廣泛,走進其工作室,《論道》《三面觀音》《東方女神世界共仰》《招財獅》《東西塔》等形態各異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影雕是惠安石雕中最為出色的雕刻形式,是廣大惠安工匠大師,特別是惠女工匠們在長期鉆研探索的基礎上發展、傳承的一項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惠女精神的生動寫照。”多年來,蔣清蘭不遺余力地傳播惠安影雕文化,在許多重要場合里,她都是身著惠女服飾,現場展示影雕技藝,進一步提升影雕的影響力。
“我熱愛影雕藝術,將自己對生命、藝術和人生的理解融入到作品里。”蔣清蘭說,今后將持續創新研發,通過“旅游+”為傳統非遺注入新時代的活力,不斷了解時代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創作出更豐富多彩的影雕作品,研發推出更多影雕藝術筆插、茶具、香道等系列文創產品,吸引年輕人喜愛。
開展非遺研學
發展鄉村旅游
“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多年來,蔣清蘭不斷傳承弘揚惠安石雕影雕技藝,讓影雕技藝和影雕文化“活”起來,她推動“非遺進校園”,推出“清蘭影雕”美育課堂,開設“惠安影雕”體驗班,走進高等院校、中小學校以及旅游團隊,通過“惠安影雕”美學教育,傳播惠安文化,促進惠安石雕·影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蔣清蘭攜手其愛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張旭明,投資興建大觀雕藝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基地位于惠安縣山霞鎮宣美村雕藝文創園內,是一家傳承國家非遺代表性項目惠安石雕和惠女服飾技藝,集非遺體驗、演示展示、研發創新、藝術交流、教育研學和文創制作于一體的綜合性研學創作基地;叵群蟊皇谟韪=ㄊ〖寄艽髱煿ぷ魇、泉州市惠安石雕傳習所,并與福建理工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共建產學研基地,培養了大量的新生代匠人。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大觀雕藝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將鄉村宜居環境建設與旅游觀光產業緊密結合,大大提升了美麗鄉村建設的‘顏值’。”蔣清蘭說,該基地采用“館院聯動”模式,將基地的非遺資源延伸至鄉村庭院,形成“館內看精品、院外賞風情”的立體體驗空間。
今后,該基地將常態性地進行閩南文化非遺傳播的研學研討交流,通過開展惠安石(影)雕、非遺技藝、培訓、體驗和講座等形式,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引導村民參與庭院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產業融合與經濟發展,激發鄉村活力。
責任編輯:黃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