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產網

一個產業 共富一方丨泉州蟳埔:千年漁村簪出“共富花”

2025-09-04 11:40來源:閩南網作者:小陳瀏覽:我要分享:

  閩南網9月3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洪泓塬 文/圖)頭戴簪花圍,身著漁家服,漫步在蚵殼厝間拍照打卡……在泉州豐澤的蟳埔村,隨處可見頭戴簪花的游客,目之所及宛如移動的花海。簪花旅拍店沿街一字排開,間隔開設的餐飲店煙火氣十足,還有擺著非遺文創的小店、售賣特色風物的街邊小攤錯落其間,吸引著游客流連忘返。

11

蟳埔村航拍圖

12

“頭上經濟”帶動蟳埔文旅產業蓬勃發展

  蟳埔村位于泉州灣晉江下游入海口,已有千年歷史。2008年,以“簪花圍”為代表的蟳埔女習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曾經,這里是一個靠海為生的小漁村,80%以上人口從事漁業相關產業。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簪花熱”持續升溫,蟳埔村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頭上經濟”正帶動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村民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漁村變“花鄉”富村民

  走進“女神佑”簪花店,63歲的黃目斗指尖翻飛,將游客的長發扎成馬尾盤起,用發簪固定,色彩明艷的花串在發間綻放成環。小店內,攝影架、化妝臺與各種特色服飾整齊排列,這里是她與兒子兒媳共同經營的“幸福據點”。

13

游客在“女神佑” 簪花店內體驗

  這位看似普通的漁村阿姨,是村里公認的“簪花巧手”——蟳埔女子人人都會簪花,可黃目斗的手藝卻格外精細,不僅花束排布疏密有致,還會根據游客臉型設計樣式。“以前政府組織文化活動,總安排我去公益為市民或者學生簪花;村里辦喜事、過節日需要簪花,很多村民也都找我幫忙。”黃目斗笑著說,那時從沒想過,這門世代相傳的手藝能改變生活。

  2023年,隨著“簪花圍”在社交媒體走紅,蟳埔村迎來文旅發展的“黃金期”。看著越來越多游客慕名而來,黃阿姨與家人商量后,關掉了經營多年的糖果批發店,開起了簪花店。“七八年前我在自己家有做兼職,只提供簪花服務,開店后發現游客還需要化妝、拍照,干脆就把服務做全了。”

  如今,憑借認真對待顧客積累的好口碑,簪花店在網絡平臺上收獲許多關注,店里每天從早到晚客流不斷。“以前做批發,收入還不穩定,現在守著小店,最高峰一天能接待近200個客人,收入比以前翻了倍,我們的生活也有了新盼頭。”黃阿姨笑著說。

14

“家庭簪花店”內多位阿姨同時為游客服務

  與黃目斗的家庭小店不同,58歲的黃昆陽經營的“家庭簪花店”,是蟳埔村“抱團致富”的代表。走進這家位于村口的店鋪,六七位簪花阿姨正同時為游客服務。“2023年以前,村里開簪花店的不到10家,當年8月,我們開了這家店,算是比較早的一批。”黃昆陽說道。

  在此之前,黃昆陽靠捕魚為生。“經常凌晨兩點就得出海,海上風大浪大,中午回來還要去市場賣魚,日曬雨淋是常事。”黃昆陽回憶道。他們家族共有三十幾戶,2023年,看著村里游客越來越多,11戶親戚合股湊錢開起了這家簪花店。“雖說大家以前沒接觸過服務業,但看到這么多人愛簪花,村里變得這么熱鬧,心里也有底氣。”在前幾年國慶期間,他們一天最高接待過500多名游客,如今,店里的客流量也比較可觀,“現在的收入比捕魚時提高了近兩倍。每天早上八點開門,晚上七點多關門,不用再風吹日曬,忙的時候大家專心做事,空閑了親戚們坐著聊聊天,日子舒心多了。”黃昆陽感慨道。

15

簪花旅拍吸引了眾多人氣

  如今,在這個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80戶的小漁村,有著近300家簪花旅拍店。簪花旅拍吸引的人氣解鎖了多樣化的文旅消費場景,村民們紛紛投身文旅產業。有的開起了簪花店旅拍店,有的經營起了文創店、小吃攤。“村里不少傳統風貌建筑被村民用來自營,或租賃給外地人開店,村民的收入渠道拓展了,連老人都能在家門口幫工賺錢。”蟳埔民俗文化村保護提升指揮部工作人員洪雄告訴記者。

  青年返鄉激活文旅新態

  在蟳埔村的文旅發展浪潮中,不僅有堅守故土的老村民,還有帶著新思維歸來的年輕人。“80后”的黃志亮,便是返鄉創業者中的一員。走進他經營的“余念·新港”,60多年歷史的石頭厝老宅與現代設計元素相得益彰,各個角落布滿的鮮花為小店增添了浪漫氣息。

16

游客在“余念·新港”餐廳拍照打卡

  “我是土生土長的蟳埔人,以前在外省從事互聯網經濟行業。因為覺得泉州文化大有發展空間,于是2017年,我回到了家鄉,注冊了‘余念’品牌,做餐飲生意。”黃志亮回憶,那時只有幾家零散的簪花店,游客來了拍完照就走,留不住人。

  2023年“簪花熱”興起后,蟳埔村進入文旅發展高速期,黃志亮敏銳地察覺到商機,將店鋪進行改造升級,打造出集餐飲、簪花、主題場景于一體的“余念·新港”復合型空間。

  “店里固定的簪花阿姨是我媽媽和二伯母,她們都是村里的老手藝人,游客特別喜歡她們的手藝。”黃志亮說,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店里客流量激增,他會另外請六七個村民阿姨來兼職,“阿姨們都特別高興,既能在家門口賺錢,還能和老姐妹一起聊天,比以前待在家里熱鬧多了。”

  在黃志亮眼中,簪花文旅產業帶來的不僅是收入的增長,更是家鄉的全方位蛻變。“以前村里路不好走,基礎設施也比較不完善;現在升級各種旅游設施,提升了亮化和交通,環境越來越美。”更讓他欣慰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回到家鄉。“以前村里年輕人都往外跑,現在開簪花店、做民宿、搞文創,就業選擇多了,越來越多人回來建設家鄉。”

  多措并舉促蟳埔文旅“流量”變“留量”

  如今的蟳埔村,處處可見“花”的印記,從簪花、旅拍,到餐飲、住宿、文創,蟳埔村已形成了完整的文旅產業鏈,各個環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蟳埔村接待游客超過8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8億元。

17

在蟳埔村處處可見 “花” 的印記

  近三年,“簪花+”帶動旅拍、民宿、酒店、商演等業態發展,26家民宿應運而生、大大小小的餐飲店數量也擴張到了129家。2024年來新增酒店床位超5000張,中心市區酒店入住率常年在80%以上,拉動消費超50億元。而當地百姓收入也跟著噌噌往上漲,2024年村財收入130萬元、相比2022年增長68.8%。

  蟳埔民俗文化村保護提升指揮部工作人員洪雄告訴記者,蟳埔村整體規劃了“一街兩帶三區”,包括了一條蟳埔中路的國潮購物街和傳統美食帶、濱海觀光帶,沿街分有簪花體驗區、非遺民俗體驗區、民俗文創區,全面推動蟳埔非遺文化活化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18

游客在非遺小劇場內觀看表演

  為推動蟳埔民俗文化村長遠發展,推動蟳埔“流量”變“留量”,豐澤區以“微改造”撬動“精提升”的開發理念,加快實施簪花里文旅市集、非遺小劇場、騰訊音樂小屋、潯海樂游·游艇碼頭、橘若·思源水塔、蟳埔農貿市場、歷史風貌建筑修繕、歷史文化街區改造、蠔宅精品民宿、豐海路沿街“一院一景”改造等“十大提升工程”,通過改造提升與招商運營相結合方式,融入文化、商業、休閑、體驗等多種元素,拉長拓寬旅游產業鏈條,打造“多業態+”模式,著力構建簪花、旅拍、問海、巷遇、聽音、看戲、品鮮、樂購等“八大體驗”文旅場景。當前,豐澤區還持續培育“夜經濟”,賦能民俗文化村發展,以音樂市集、燈光秀、煙花秀等簪花海上派對活動吸引眾多游客。

  同時,通過蟳埔簪花圍民俗文化協會發布全國首個非遺團體標準《蟳埔女習俗“簪花圍”服務規范》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蟳埔女習俗簪花圍技藝》泉州地方標準,推動制定“簪花圍”行業規范經營,提升游客體驗。

  從“靠海吃海”的漁村,到“簪花故鄉”的文旅打卡地,蟳埔村的蛻變,不僅是非遺文化活態傳承的生動實踐,更是鄉村振興中“共富”理念的鮮活注腳。正如村民黃目斗所說:“這簪花不僅簪在了頭上,更簪出了我們老百姓的好日子。”未來,隨著文旅產業的持續升級,這座千年漁村還將綻放出更多精彩。(部分圖片由豐澤區委宣傳部供圖)

團購樓盤:
姓名:
手機號碼:
請自覺遵守評論服務協議,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表情
include error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奶水,可以看的欧美变态一区网站,久久精品免费热,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
亚洲乱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免费不卡在线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黄a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