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廣州市民可以發現,近期在地鐵站口,在商場門口等地段,中介紛紛舉牌上街。而他們推銷的不是住宅,而是商鋪。
隨著年底的到來,廣州住宅市場入冬態勢明顯,但商鋪推售風開始越刮越烈,各類“蚊型鋪”蜂擁而出,有的門檻低至二三十萬元,力圖吸引各類買家。而有的開發商為了沖業績,更推出旗下的社區商鋪,有的更“一鋪清袋”,旗下商鋪全部推出。
中介機構人士更透露,在這股熱潮中,北京路近期就成功成交了一套總價950萬元,面積8平方米的商場商鋪,創下廣州樓市有史而來的單價記錄。 “并不能以這樁成交就對廣州的商鋪市場一概而論,畢竟這個商鋪位于北京路商圈,總價相對也較低。”中原地產工商鋪高級營業總監羅思源以冷靜的觀點看待這次成交。無論商鋪是貴是便宜,投資者入市則要考慮商圈所在區域經營氛圍的成熟程度,以及對業態的未來各方面包括政府政策層面的支撐。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