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高速公路、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這些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類項目,很快將由更多的社會組織來跟政府合作建設。昨日,記者從廈門市財政局獲悉,《廈門市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即將出臺,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政府投資項目向社會開放。
合作期限一般為10-30年
據悉,PPP模式主要適用于政府負有提供責任又適宜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類項目。政府優先選擇一些投資規模相對較大(原則上不低于1億元)、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技術發展比較成熟、收益比較穩定、價格調整機制相對靈活、合作期限較長(一般為10-30年)的領域推廣運用PPP模式。
《方案》中,廈門市將重點推進交通領域(軌道交通、機場等)、市政公共設施領域(供水、污水、地下綜合管廊等)和社會事業設施領域(醫療、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等)開展PPP項目合作。
政府補貼部分項目
在上述領域中,對于具有明確的收費基礎,并且經營收費能夠完全覆蓋建設和經營成本的經營性項目,通過政府授予特許經營權進行投資運營主體招商,推進市場化運作。
《方案》中提出,經營收費不足以覆蓋投資成本和收益,或者雖然可基本實現保本微利,但前期投入較大、投資回收期較長的準經營性項目,政府將通過授予特許經營權附加部分必要補貼等措施,建立投資、補貼與價格的協同機制,為投資者獲得合理回報積極創造條件;而對于缺乏“使用者付費”基礎、主要依靠“政府付費”回收投資成本的非經營性項目,則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機制,來保障社會投資人應該享有的權益。
據悉,PPP項目由項目實施機構在政府采購平臺上公開發布,規范設置投資準入門檻。
(海西地產網 張喵喵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