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炒房之路
“謝亞東嗎?我是黃志明,把我的房價降下點吧。嗯,對,標價從150萬降到145萬。如果真有想要的,140萬也可以,不過這是底線了。”在考慮了一夜后,黃志明非常不情愿地打電話給某房產中介公司的店長謝亞東,將自己掛出的房子標價又降了5萬元。“昨天謝亞東給我打電話,建議我再把標價降一點,不然更不好賣了。”1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黃志明低落地說道。
黃志明是2008年開始炒房的,此前他還是一家國企的工作人員,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成為炒房一族。“當時是托朋友買了套便宜的房子給父母住,沒想到剛買下來不到一個月就有人問我賣不賣,而且價格比我買時高出許多,我一倒手就掙了15萬,太容易了。”就這樣,黃志明開始了他的炒房之旅。而且為了能更好地炒房,他還辭去了在國企的工作。辭去工作的他,一心撲在了他的“炒房事業”上,幾乎每天都會到幾家熟悉的房產中介處“報到”,尋找合適的房源。到2010年,他炒房已經掙了近300萬元。最讓黃志明感到自豪的是2010年的一套房子,從收房到賣出不到一周的時間,凈賺25萬元。“當時賣家好像很急,房子的位置、房齡、樓層等情況都不錯,尤其是價格特別合適。131平方米,要價93萬元,一平方米的價格7100元左右。而在同區域的房子一般都在9500元左右,一平方米便宜了2400元左右。”
忍痛“割肉”也難出手
不過隨著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加碼,黃志明明顯感到,炒房越來越難了。“今年沒有買也沒有賣,主要是現在房子太難賣了,手中的7套房子今年一套也沒有賣出去。”黃志明告訴記者,他掛出的房子價格都調整了,其中一套的價格從今年6月份的157萬元逐漸調整,8月份降到了152萬元,9月份降到150萬元,現在的掛牌價格在145萬元,而他成交的心理底價是140萬元。“就是這樣的大幅下調,別說成交了,連詢價的也沒幾個。”
據黃志明介紹,這套最早標價157萬元的房子在今年7月份曾有人想買,價格也談到了154萬元。就在雙方準備簽合同時,買家希望能再便宜2萬元,但黃志明不同意,最終沒有談成。“早知道現在的情況,當時152萬元就賣了。唉,后悔啊。”黃志明搖著頭說。據謝亞東介紹,8月份降到152萬元時,他曾經找到之前的買家詢問是否再考慮考慮,買家直接拒絕了152萬元的價格,說150萬元以下才考慮。
在謝亞東看來,目前二手房賣家能承受的讓價幅度在5%-10%左右,而買家的心理價位普遍在降價20%以上。加之部分新盤大幅降價,一、二手房價格倒掛更為明顯,這是造成目前二手房滯銷的最大動因。據謝亞東介紹,目前不少炒房族普遍對價格作出了調整。“一些總價100萬元以內的房子,一般讓價幅度為5萬元左右;總價100萬-150萬元的房子,讓價幅度則為8萬-15萬元。總體來看,議價空間基本維持在5%-10%之間。”
“大不了當幾年房東”
在謝亞東看來,不少買家認為價格仍有下調空間。“最近幾個月,門店二手房掛牌量基本持平。掛牌價有所下跌,不過降幅不是很大,平均在5%左右,個別房源的降價幅度會突破10%。此外,這個月的帶看量比10月份減少了一半以上。”最近新房的迅速大規模調價,也讓二手房價格有點撐不住了。謝亞東說,現在市場“風向”已經倒轉,開始向買方市場轉變了。
記者在采訪中的見聞,也印證了謝亞東的說法。“你打電話問問賣家,再便宜5萬塊錢行不行。行的話,就給我電話,不行就算了。現在新房什么價格,一套二手房還這么高。”在謝亞東的中介店,一位買家向置業顧問說完后就走出了店門。置業顧問苦笑著說:“看到沒有,現在買家就是這么牛。”據他介紹,該買家看中的房子的主人已經將房價調低了一些。“之前是97萬元,現在降到了90萬元,而買家則希望在85萬元左右買入。”
如果價格還是不降怎么辦?面對記者的提問,黃志明沉思了一會兒說:“140萬元是底線,不能再低了。不行先進行一下裝修對外出租,大不了先當上5年的房東。”隨后他解釋說,他并不缺錢,還不至于在底線以下將房子賣掉。在他看來,5年內房地產政策肯定會松動,但房價到時候會怎樣還很難說。“如果價格合適,5年后就出手。如果再不行,就繼續對外出租。”在他看來,在投資缺乏足夠的獲利預期下,只能是轉售為租,總比閑在那兒強。“現在的房子租金一個月在2500元以上。這樣算下來,兩年的租金收入就是6萬元,就能把裝修的費用賺回來。剩下的3年租金就當投資的收益了。”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