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要求銀行增加風險排查和實地走訪頻度,全面掌握授信企業通過各種渠道的融資情況。銀行可承受房價下跌幾成?這猶如無法破解的司芬克斯之謎引起了市場人士的種種猜測。
中國銀監會近日公布的《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2011年第三季度)》稱,針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形勢,銀監會要求銀行密切關注房地產貸款風險變化。同時指出,三季度房地產業新增貸款環比首次出現負增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10月份全國70大中城市房價環比首次下跌0.14個百分點。其中,京滬穗深4個城市的新建商品房價格環比分別下跌0.1、0.3、0.2、0.1個百分點。分析人士指出,諸多跡象表明,房地產市場或正迎來拐點。隨之而來的,是對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的憂慮。光大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盛宏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房價下降三成,不會對銀行產生太大影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良貸款普遍低于1%,和基本面的支撐,成為中國銀行業的三大穩定因素。
房價拐點初現
監管層提示風險
銀監會近日公布的《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2011年第三季度)》指出,針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形勢,銀監會要求銀行密切關注房地產貸款風險變化。增加風險排查和實地走訪頻度,全面掌握授信企業通過各種渠道的融資情況,加強對土地、房產等抵押品的及時估值和持續管理;在嚴格執行差別化房貸政策的前提下,應首先滿足首套、小戶型、自住購房的貸款需求。
此前,央行數據顯示,三季度末,房產開發貸款余額2.64 萬億元,同比增長14.9%,比上季末低3.5 個百分點。個人購房貸款余額6.94 萬億元,同比增長16.8%,比上季末低1.3 個百分點。三季度末,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2808億元,前三季度累計增加1150 億元,占同期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量的52.3%,比上半年高9個百分點。1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70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全國房價環比首次下跌0.14個百分點。其中,京滬穗深4個城市的新建商品房價格環比分別下跌0.1、0.3、0.2、0.1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與9月相比,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34個,持平的城市有20個。值得關注的是,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比9月份增加17個,且10月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2%。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樓市已經迎來拐點,但仍未見底。也有指出,雖然數據上的拐點已經出現,但房價能否以此為轉折回落到調控目標確定的“合理水平”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未來的政策執行情況,仍是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關鍵。但無論實際拐點是否到來,數據上的掉頭已經引起監管層的重視,與之密切相關的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隨之走向風口浪尖。
房價下降三成
銀行資產無憂
近期,銀監會前任主席劉明康曾指出,自2008年,銀監會就要求商業銀行進行房地產壓力測試,監管部門也會進行整體測試,當房價下跌40%時,銀行的貸款覆蓋率仍能達到110%;而最壞的情況發生,即當房價下跌50%,銀行的貸款覆蓋仍能達到100%,雖然利息不能回收,但本金沒有問題。“房價下降三成,對于中國銀行業來說,影響微乎其微。”盛宏清表示。“2009年以前的房子不會受到沖擊,而09年以后的房子基本上是機械設備、房產作為抵押物,而且目前的抵押率較此前下降,因此不會對不良貸款率造成影響。”他指出,“從中國銀行業的資質來看,不良貸款率3%都沒有問題,而現在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普遍在1%以下,因此對銀行的資產質量不會有影響。”
此外,他指出,中國的銀行業很多都擁有50%—100%的盈利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房價下跌所帶來的損失,對銀行盈利的影響微乎其微。“與國外相比,中國的首付比例相對較高。而且,即使房價下跌,也只是對10—15個城市的房地產貸款沖擊較大,對于其他很多城市來講,房價水平還處于一個相對合理的狀態,貸款買房的占比并不是很大,風險系數也就相應的降低。”他說。盛宏清還指出,目前中國銀行有三大穩定指標,一是法定準備金率,一是不良貸款1%以下,還有基本面的有力支撐。在這三堵防火墻的防控下,房價下跌三到四成,都不會對中國銀行業產生大的影響。
此前,IMF與世界銀行首次正式發布的《中國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顯示,中國金融部門整體強健,但目前面臨著信貸快速擴張導致的貸款質量惡化、影子銀行和表外敞口日益擴大、房地產價格下滑以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短期風險。針對IMF報告,中國人民銀行15日表示,IMF報告總體客觀、積極,但存在個別不夠全面、不夠客觀的觀點。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一家之言,可以聽聽。但不必全信。兩年前此機構警告我們人民幣必須加速升值否則中國貿易失衡會更嚴重。事實是人民幣沒有明顯升值的情況下我國貿易順差持續下降,其GDP占比已經降到2%以下的基本均衡區間。年初他們又警告中國必須大幅加息否則通脹會失控…教科書里的那些理論解決不了中國的實際問題的。”'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