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增速的回落速度,似乎正在逐步加快之中。在昨日公布的11月宏觀經濟運行數據中,11月CPI同比僅增4.2%,低于此前業內的預期,10月CPI同比增速還有5.5%。昨日統計局公布數據之后,分析人士表示,通脹拐點已經明確出現,但政府在政策上將趨于“漸進”而非“激進”,年內或還會有一次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但是為了鞏固房地產調控的成果,降息的動作短期內還難以看到。
從昨日公布的數據看,2011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2%。而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PPI(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僅上漲2.7%。而本月初公布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0%,環比回落1.4個百分點,32個月來首次降到了50%以內。
通脹拐點已經出現
“通脹拐點已經明確出現,但是調控‘副作用’也已經出現。”齊魯證券廈門營業部首席經濟分析師顏長勝告訴記者,通過從去年持續至今的調控,最近兩個月,CPI的增速放緩速度非常快,超出了業內的預期,可以說通脹拐點已經出現了。但是從PPI和PMI的數據看,調控的副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即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傳統的經濟“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已經難以為繼,而國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堪憂的情況也出現許久,經濟到了需要刺激扶持的時候。
“調控物價已不是最緊迫的事情,確保經濟增長,才是目前政策的首要考慮。”顏長勝表示,明年的經濟政策如何定調,還要看下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但是可以預見的是,保增長將是未來政策的主要方向,因此預計今年年內,存款準備金率還會有一次下調的機會,而明年存款準備金率將會連續下調。
近期降息可能性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CPI增速下降的同時,人民幣匯率連續7天跌停,而昨日歐洲央行再度降息,而國內的降息時點,也成為了業內爭論的焦點。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認為,在國際降息潮的影響下,實體經濟受影響的中國應該隨同降息,時點可能是春節前后。匯豐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國內無論是收緊的時候還是放松的時候,利率政策都是輔助作用,從歷史上看存準率上調13次,加息只有3到4次。“在中國的政策中,數量性政策是在第一位的,而利率手段是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前日就樓市政策走向表態,為了鞏固樓市調控來之不易的成果,就必須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政策一旦放松,房價就會反彈,調控可能就將功虧一簣。”顏長勝也表示,現在的經濟形勢和2008年不一樣,雖然通脹拐點已現,但是壓力猶在,同時樓市調控剛剛取得一點成果,政府不會出臺過于激進的政策,整體經濟政策的走向將是“漸進”的,降息的動作近期也難以出現。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