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房價的討論,已經成為尋常百姓茶余飯后聊以消遣的重要話題。時至年關,調控政策的去留與房價的走勢再次成為最熱門的焦點。國家統計局星期五公布的國房景氣景氣指數已經低于景氣臨界點,加之外部經濟環境不容樂觀,這一切,都給調控政策的存留延續或是到期終止帶來不確定的因素,而這,也將直接影響到2012年房價的走勢。
已經持續了近兩年的房地產調控,在“限購”加入之后,房價過快上漲的腳步逐漸放緩,而“拐點”也漸漸明朗。央行日前發布的報告也指出,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高位回落,土地交易市場量價齊跌,房地產貸款增速回落,房價拐點初現端倪。
中國社科院9日發布的《住房綠皮書: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1-2012)》預測,明年一季度,一線城市絕對價格下降的態勢將持續,但是降幅不會很大,試探性降價、權衡降價可能是市場主導,房價拐點很可能在第一季度顯現。第二季度,整體性降價幅度則有限,預計開發企業會加大推盤力度,新盤定價更趨合理,老盤降價的幅度將更大,絕對價格下降的范圍呈現擴大趨勢。在第三季度,如果政策面仍舊嚴控,開發企業融資困難,尤其是信貸資金不能滿足需求,加之上半年銷售遠低于預期的話,降價范圍會繼續擴大,降價幅度會更深。
此前一直看好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外資機構,進入下半年以來,也紛紛預測明年中國的房價將會下降。11月中旬,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在上海預計,明年大城市房地產價格會下降10%-20%。12月6日,摩根大通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明年經濟增長最大的挑戰來自房地產市場,認為中國房價有可能下跌30%。9月末,標準普爾公布了一份針對中國地產開發商的壓力測試報告,將綠城中國、合生創展、上海證大等6家房地產企業列入“扛不住”銷售下降影響的名單,并預測房價在一年內將下調10%。
針對可能出現的房價下滑,住宅綠皮書建議,應建立房地產調控的應急機制,做好房價下降應對預案,避免房地產市場“硬著陸”。在房價出現較大程度的下滑時,結合“康居工程”的探索,恢復和增加普通商品房的金融和稅收優惠政策;當出現更大速度的下滑時,采取放松首付、下調利率等手段的金融政策,減緩下跌改變預期;當出現很大速度的下滑時,允許在限購的具體條件上做謹慎放松,但要實行上級主管部門申報制度。盡管房價在房地產調控之下,可能出現下滑,但社科院發布的綠皮書同時指出,正是由于房價的下滑是因為調控政策引起,所以,這種下滑的基礎并不穩固,目前房地產的回穩和下調不是市場機制產生的,限貸和限購政策,限價和問責等行政高壓手段一旦撤出,加上貨幣政策的逐漸放松,資產價格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引發不正常的熱錢流出。
針對此問題,住宅綠皮書提出,2012年房地產市場調控應堅持“持續、穩定、差別、靈活”的原則,著眼于“回歸理性,健康發展”的調控目標:在價格上,房價過高的城市價格下降,一般的城市平穩;在銷售上,總體基本平穩,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銷售比例上升;在投資上,總體適度減緩投資,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投資穩步增加。應繼續堅持從嚴調控不動搖,完善調控行政措施,防止報復性反彈。
畢竟現在房地產市場所面臨的情況,雖然內外環境比2008年要好得多,但總體處境是極為相似的。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在房地產調控和橫掃全球的金融危機作用下,國房景氣指數徘徊在景氣臨界點之下,隨后,多項舉措放開,鼓勵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國房景氣指數迅速回升的同時,房價也出現報復性上漲。而今,國房景氣指數低于臨界點,全球性的經濟復蘇疲軟,歐洲多國紛紛下調2012年經濟增長預期。房地產調控會否就此放開,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如2009年般的房價的報復性反彈,也是這輪調控最為擔心的事情。
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字顯示,11月份國房景氣指數創下28個月新低——99.87,低于景氣臨界點,與2008年10月份99.68的數值極為接近,也是2001年以來,連續10年中,全國房地產景氣指數出現的第10個月份低于100點。從統計數據來看,全國大中城市房價趨于穩定,部分城市還出現了環比的連續回落,但是,從具體城市具體區域分析來看,則會發現,當前市場仍處于僵持階段,普通商品住房價格與調控目標和群眾期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有的城市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改變。在我國加快城市化進程中,各大城市都在積極擴建,郊區縣新建的大量項目拉低了城市的住宅均價,而市中心原本已經開發的城區,住宅價格還在緩慢攀升,雖然,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郊區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但二、三線城市不少仍在上漲,有的漲幅甚至超過了一倍。以此來看,2012年的房地產調控,也是不可放松。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