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銷售數據出爐,幾乎是一邊倒的慘綠。淡季加上調控影響逐漸浮現,地產行業正式進入冰河紀。哪種經營模式的房企誰能活下來,誰又能活得更好?
轉得夠快活得更好
近幾個月無疑采用快速周轉經營的房企有著更好的銷售數據。在幾乎一片慘綠的11月銷售業績中,佳兆業卻出乎意料地實現11月合約銷售同比增長60%,佳兆業總裁黃傳奇將此歸因為公司堅持的快速周轉模式。當然,快速周轉也是有代價的,佳兆業今年1~11月的合約平均售價同比下降了41%,只有6625元/平方米。該公司對此的解釋是由于非一線城市的銷售貢獻。同樣取得數據上勝利的還包括率先在華東掀起降價潮的龍湖,其前10個月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26.3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333億元,距離今年400億元的銷售目標僅一步之遙。
另一家快速銷售的代表碧桂園也有不俗表現,前11個月也完成了394億元的銷售額,已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的91.6%。“截至11月30日,我們還有36億元的已認購待簽約金額,加起來正好430億元。”碧桂園的負責人表示,2011年全年任務已經鎖定。
恒大11月有所收斂,當月銷售額約12.4億元,是該集團今年銷售最少的一個月。前11個月,恒大已經完成791.1億元的銷售額,完成全年合約銷售目標的113%。這些在今年調控嚴苛的市場中表現出色的房企,企業戰略以及發展目標都有著相當一致的特點。首先是高周轉,近幾年全國開發商的開發周期都在加快,但平均周期依然需要18個月,但以碧桂園為代表的老牌高周轉房企僅僅需要12個月,甚至有些只需要6個月,就可以完成從拿地到開發銷售的周期。碧桂園這種開發模式一直為其他新跟進者所追捧。這些年恒大的周轉速度也在加快,而根據業內人士對恒大的研究,恒大這個過程一直控制在6至8個月。
靈活定價
快速周轉除了在開發周期上不斷縮短時間外,在銷售策略中也是靈活定價。從今年1月開始,調控措施讓購房者的意愿一再縮減。快速周轉型企業更多地會以購房者的心理價位為開盤定價,在不同階段采取“階段性降價”或者加大打折優惠的措施。有些項目為了吸引市場中日益萎縮的購房者,不惜以微利甚至虧本為招徠。
2010年中海地產銷售量不如萬科,但利潤卻超過了對手。這種高利潤率一直延續到今年上半年,2011年半年報顯示,中海上半年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40.5%上升到42.9%,而同期萬科的毛利率僅為32.1%。另一方面,中海地產也是今年調控中“跑得最快”的企業。隨著調控越來越嚴苛,中海在全國的降價風潮也是一浪高過一浪。深圳、重慶、上海都傳來中海降價的消息,數據顯示中海降價幅度在10%~20%左右。
犧牲利潤率,讓中海獲得了更大的銷售額。12月8日,中海公布了前11個月的銷售業績,期間中海累計賣出了815億港元的房子,同比增長38.9%,超額完成今年8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 這種靈活的定價策略,不僅讓開發商緊緊扣住日益萎縮的購房團體,也讓開發商可以迅速回籠資金。國內房地產行業的負債率普遍較高,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已達到71.28%。資產負債率已達到近十年來的高峰。
而今年又是管理層不斷限制房企的資金鏈的時刻,不僅在股市融資的渠道消失,銀行開發貸也是越來越緊。今年前11個月,開發商越來越依賴于自籌資金及定金預收款。數據顯示,國內貸款前11個月只有11376億元,同比只增長了1.2%,而受歐債危機影響,外資對房地產的投入也明顯減低,前11個月增長了16.6%。今年同比增長19%的開發企業資金總來源,更多依賴于自籌資金(31092億元,增長30.6%)及定金與預收款(19228億元,增長20.7%)。因此在調控背景下,高周轉類型的企業有著更為穩定的收益。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