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看總量也要看結構,既看宏觀也要看微觀,既看國內也要看國際,既看趨勢也要看現狀,既看短期也要看長期,既看實體經濟也要看虛擬經濟。”不少投資者對于經濟數據分析解讀感到好奇和困惑,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上述一番話談了自己的理解和體會。祝寶良對經濟現象和趨勢的分析客觀中立。作為國家發改委旗下的單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帶有幾分“官方”色彩,而又不像一些金融機構帶有較強的利益動機。從祝寶良近年來的經濟預測和言論來看,盡管稱不上在市場領域首屈一指,但至少是獨樹一幟。
談到2012年的宏觀經濟形勢,祝寶良并不樂觀。“去年四季度GDP增速可能在8.6%至8.8%,本輪經濟下滑并沒有結束。2012年二季度最有可能是本輪經濟調整的底部,屆時GDP同比增速很可能低于8%。”在列舉導致經濟下滑的原因時,祝寶良說,從外貿出口來說,歐債危機有可能在一季度進一步惡化,今年世界經濟復蘇前景更加黯淡,預計我國全年出口增長1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制造業投資與出口增長關系密切,出口下降導致部分實體企業經營困難,利潤增幅下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這些情況會影響投資。房地產方面,受行業調控以及保障房開工數量減少的影響,今年房地產投資增長不會超過20%。唯一可能反彈的是基建投資,去年由于清理地方融資平臺,核電站建設暫停,高鐵建設大檢查等原因,基建投資增速不足10%,今年則可能明顯反彈。
“與2011年相比,凈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將分別下拉GDP增速0.3和1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將上拉GDP增速0.5個百分點。綜合來看,今年GDP同比增長8.5%左右,仍處于潛在經濟增速的合理范圍之內。”對于物價形勢,祝寶良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的通貨膨脹具有長期性,但又比較溫和,需要適度提高通脹容忍度。他預計,僅僅考慮翹尾因素和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上漲因素,2012年物價漲幅將達到3%左右。如果調整電力等資源價格和環境成本,2012年CPI漲幅可能達到3.5%左右。
訪談過程中,祝寶良喜歡用量化數據來解讀經濟現象,這與他早年在IMF以及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研究經歷是分不開的。他說,本輪物價上漲中,農產品價格上漲貢獻50%左右,通貨膨脹預期貢獻23%,輸入型通脹貢獻15%,供求缺口貢獻12%左右。對于今年的貨幣政策操作,他認為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次數可能在3至5次。2011年末M2存量大概是85萬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大概在55萬億元。2012年M2增速大概在14%左右,而新增信貸規模可能在8萬億元左右,唯一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因素是外匯占款。大概算來,存款準備金率要下調3至5次,釋放2萬億元左右的基礎貨幣,才能滿足實體經濟和貨幣增長的正常需求。
展望2012年,祝寶良對價格型貨幣政策的判斷是“按兵不動”,這與不少機構普遍預計可能降息有所不同。或許,除經濟金融原理的剖析以外,祝寶良的分析更多帶有福利經濟學的色彩。盡可能地減少“負利率”的經濟損害,注重增長質量,哪怕犧牲一些經濟發展速度,在他眼里恐怕也是預料之內的“發展陣痛”。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