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西路的世紀國建賓館里,聚集了數位房地產專家,他們就住房公積金管理的相關問題展開了討論。這些專家是受住建部之邀而聚集在一起,這也意味著,就《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第二次修訂,住建部已啟動前期工作。據記者了解,《條例》修訂工作爭取在2013年6月前完成,并上報國務院法制辦。修訂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住房公積金的用途和功能的調整;二是對覆蓋人群的重新梳理;三是對監管的制度化約束。其中,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房建設的試點將繼續擴大。
加力支持保障房建設
如何使用住房公積金,一直受到關注。《條例》曾規定,住房公積金應用于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此后,又增加了一項用途——租房。截至2011年底,全國住房公積金余額總計2.1萬億元。由于歸繳納人所有,如果擅作他用,則有侵犯繳納人財產權之嫌。但另一方面,它又面臨貶值的風險。據記者了解,盡管本次修訂的具體內容尚未明確,但大量公積金閑置的情況將得到改變。其中,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試點,確定將會進一步放開。此外,住房公積金是否進入資本市場實現增值,由于涉及資金安全,這一問題將得到更廣泛討論。
進一步擴大繳納范圍
為了規范一些企業逃避繳納住房公積金的現實情況,《條例》或將出臺更加硬性的規定。去年10月,住建部副部長齊驥在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保障房質詢時曾透露了一組數據:當前全國城鎮在職職工的公積金繳存率為78%,還有22%的職工未繳。而在廣大非公企業中,繳納的比例不足20%。
按照規定,住房公積金的繳納比例,限定在上年度平均工資的5%~12%,通常由個人與單位各承擔一半,這就使一些單位想辦法逃避責任。盡管現有政策規定,“單位應當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不得逾期繳存或者少繳”,但事實上,公積金的繳納目前仍不能做到全覆蓋。
去年末,住建部提出“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范圍”的意見,并得到國務院認可。此后,北京市率先提出了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強調實現住房公積金由 “制度全覆蓋”向“人群全覆蓋”的轉變。據記者了解,即將修訂的《條例》,將對各種所有制的企業為職工繳納公積金作出更加剛性的規定,以最大限度擴大繳納范圍。
防挪用 提高監管層次
隨著地方政府挪用住房公積金案件的頻繁發生,屬地化監管的弊端開始顯現,未來中央或將加強這一方面的監管。今年初住建部提出,力爭在2012年底完成全國100個主要城市住房公積金賬戶的聯網監控,從而打破住房公積金賬戶僅由屬地政府監管的傳統格局。這100個城市主要分布在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發達地區,聯網監控的目的在于及時了解公積金使用情況,保證資金使用的安全。
據悉,加強監管可能將被納入新修訂的《條例》。對此,住建部已在著力推進40城市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工作。這項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將被借鑒到100城市住房公積金聯網監控的工作當中。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