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數據顯示,5月的北京將有30個項目開盤,創6個月以來的單月開盤量新高。與此同時,一些前一階段大幅降價的樓盤開始收縮折扣力度,個別項目甚至開始試探性地上調售價。一切似乎表明,樓市迎來了“紅五月”。但是,“紅五月”能紅多久?
跡象早在2月份便已經顯現:今年2月份,北京樓市成交量開始大幅回升,到了3月份,北京二手房前兩周成交量突破4000套,這是去年12月北京執行新的二手房最低計稅價格標準以來市場成交量的最高點。隨即,成交量大幅增加的消息從各地傳來。購房人的聞風而動瞬間刺激了開發商逐利的本能,入市,甚至漲價,開發商蠢蠢而動。
的確,開發商“以價換量”的策略是這次回暖的開路者。據統計,3月份北京樓市成交均價為19038元/平方米,相比2011年一季度的21788元/平方米,下降幅度達到了12.6%,這已是北京成交均價連續3個月處于2萬元/平方米以下。以價換量見到了實效:3月北京共成交期房商品住宅5094套,現房商品住宅成交2991套。期房、現房累計成交8085套,環比2月,成交套數增加46.6%,同比成交套數也增加了23.3%。而相關政策給回暖的市場又助了一把力: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銀行對首套房貸的傾斜、差別化利率的執行等等。于是,壓抑了太長時間的剛需,迫不及待地掏出了攥了許久的銀子。樓市終于被催暖。
然而,開發商還是太心急了一些。匆匆忙忙地漲價,很可能讓“紅五月”成曇花一現。兩個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一個是調控至今并沒有絲毫放松的跡象,匆忙地漲價很可能破壞政府調控的基調,進而招致調控政策的反戈一擊。“房價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的表述清晰地對市場進行了告誡。房價的快速上揚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絕不是政府能夠容忍的表現。而另一個問題是,在剛需得到一兩個月的釋放之后,很可能后繼無力。投資客的返場才能繼續支撐后續的市場,但他們的謹慎會使他們繼續觀望。市場將再次迎來無助的凄涼。因此,開發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紅五月”的形成是“以價換量”作為鋪路石的貢獻,一旦放棄這樣的努力,市場的報復也會隨之而來。而那些剛剛放在手里的散碎銀子,又還能支持多久?怕只怕這種匆匆忙忙的漲價會讓那些堅持“以價換量”的開發商白白賺了便宜,而自己則只是給人家做了回嫁衣。
其實,在目前的市場狀態下,政府無疑歡迎“紅五月”的到來,買房人也希望“紅五月”能一直延續,開發商自然也不愿意“紅五月”僅僅是曇花一現。但前提只有一個,就是必須堅持“以價換量”的理性銷售。如果讓暫時的利益蒙住了雙眼,則匆匆忙忙的漲價必然會斷了“紅五月”的后路。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