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東莞萬科建筑研究中心:鍛造“好房子”的實驗室
三大看點:住宅設備性能檢測塔·萬科零碳館·戶型研發區
今日之東莞松山湖,科技共山水一色,人才與產業齊飛,生態與開發共榮,已成為東莞自主創新的旗幟、轉型升級的先鋒。萬科建筑研究中心,就坐落于這里,是萬科實踐中國住宅產業化推廣應用的起始地,國內唯一的房地產高新技術企業、博士后實踐基地,國際領先的綠色生態基地,07年投放使用,11年進行改造。
抵達東莞萬科住宅產業化研究基地
建研中心規劃圖
建研中心極負盛譽
王石曾自豪地透露,東莞萬科建研中心改造完成之后,10萬平方米中心當中將不用市政的一度電,不用市政的一滴水,完全用替代能源,水循環再利用。從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到地緣熱泵,替代能源往前推進,最終真正實現集合零碳、零能耗、零污水排放、零垃圾排放的最高生態目標。
進入建研中心大門,就可以看到一座白色的房子,外形方正且時尚。講解員介紹到,這是用廢棄的集裝箱建成的房子,在2011年5月,開始做為建研中心的食堂使用。此外,這種集裝箱房屋,還通過各種技術盡可能實現節能,樓頂植有草皮,起到降溫的效果,還使用太陽能空調、太陽能熱水器來節省資源。房屋旁邊還種植了花草,用綠色植物來調節氣候。下一步,建研中心還打算用廢棄的集裝箱建一個員工宿舍。
27個廢舊集裝箱簡稱的飯堂
種植綠化調節氣候
水循環實驗區
如果在一個建筑工地上,沒有漫天飛舞的塵土,沒有攪拌機和切割機刺耳的轟鳴,沒有散落一地的鋼筋與木材,是否會把人們對工地的厭惡減少到最小?如果成形的陽臺和樓板以及已經開好了窗戶的墻面,被一輛輛巨型平板車從預制工廠運輸到施工現場,蓋房子就像搭積木一樣快捷與便利,你是否會感覺很神奇?眼前的事實告訴我們:萬科正在運用這樣的工業化模式顛覆傳統建筑生產方式,也在締造一個新住宅時代的到來。
在示范車間里,大家看到了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各種墻體、地板,因“組裝”房子對各個“零部件”的嚴格要求,這些產品的誤差被機器準確的控制在微毫之間。講解員介紹,萬科住宅產業研究中心的意義在于將建筑部件模塊化生產、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建立緊密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使住宅建設實現如同電子產品、汽車等工業產品的系統化生產模式。流水線——這種在制造、餐飲等多個行業早已“人手一套”的生產技術,你可能萬萬也想不到竟然可以應用在龐大復雜的房地產工程中,而萬科就做到了。
PC構件實驗室
生產車間
像搭積木一樣地造房子
模具展示區域
通過混凝土模具進行復制提高效率
在萬科零碳館,我們感受到更多是建筑設計創新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能源。零碳館外墻屋面由大小圓圈鏤空錯落排列的PC預制板做成,這些圓圈不僅美觀,有些則通過管道將室外的自然風導入到建筑空間的中部,有效提高了空間的通風、采光性能。室內沒有安裝空調,卻涼爽無比,從邁進的第一步開始,心情一瞬間舒暢起來。除了外墻和地下設計來影響室內溫度達到節能減排的作用之外,館內走道上的燈光全部采用自然光,由光導體從屋頂導入到室內天花板的頂燈,這與通過電源點亮的頂燈幾乎毫無差別。
萬科零碳館外觀:奶酪墻既美觀又具環保功能
萬科零碳館內部
零碳館中,灰色的混凝土建筑,是“風”、“熱”、“光”、“水”四大主題展廳,里面包含了對各種建筑技術的探索。比如,風展廳里,有仿真的白蟻穴,用來研究白蟻穴構造對自然通風的運用。據稱,現在深圳萬科城的規劃設計,就運用了一部分建研中心研發的自然通風的技術成果。還有模擬地震的體驗屋、會自動調節開關的百葉窗,通過手機功能實現關燈、煮飯等。在光展廳,可以看到銀河般的屋頂,懸掛有線狀的光纖,有點像阿凡達里的生命之樹,全部的能源來自太陽光。是的,這里就是一個奇妙而偉大的博物館!
風展廳:將白蟻穴宜溫宜濕、冬暖夏涼的原理運用到建筑中
風展廳:新風系統模型
光展廳:智能人工天穹實驗采光
熱展廳:玻璃隔熱實驗
熱展廳:參觀人員逐個感受不同玻璃的隔熱程度
光展廳:充分利用自然光資源形成光循環利用
水展廳:給排水的布局設計
水展廳:浴室的設計降噪、便于修理
抗震防震
除了一些技術研發外,建研中心還在產品等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建研中心修建了中國第一個、世界第一高的住宅性能測試塔,高度達到112.9米,將成為國家住宅設備系統性檢測基地。在戶型研發區,從18㎡的溫馨小窩,46㎡個性居屋,90㎡貼心老人房等等,萬科以人性化的戶型設計,加以全面家居解決方案的匹配,讓每個空間各有精彩。不過,講解員也表示,現在研發的一些產品,科技含量高,成本也高,不一定能適用于所有的市場。萬科的戶型研究主要是為了推廣一種理念,一種生活方式,“告訴人們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的”。
萬科住宅性能測試塔
萬科戶型研發區
樣板房處處體現低碳、對空間的利用達到極致
老人房:處處體現人性化設計和關懷
所謂“細節是魔鬼”,在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中間,處處體現了萬科的專業化精神和以人為本的開發理念,始終貫徹在房地產開發的方方面面。
(海西地產網 柯藍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