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機構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包括萬科、恒大在內的十大標桿房企拿地總量突破1300億元,其中上半年拿地總金額已達1019.5億元,而2012年總金額為1558.1億元;進入7月后,在地方政府供地趨緩的情況下,這一勢頭不降反增,10家企業拿地金額反而達到333.2億元,環比6月增加101.5%,創年內新高。開發商們對未來市場的判斷依然看好。
記者梳理發現,上半年樓市拿地熱潮可謂波連不斷。在此環境下,標桿房企實力雄厚,不僅頻頻搶走高總價、高溢價、高樓面地價的“三高”地塊,同時繼續集中布局一二線城市,使得一二線城市地價屢創新高。
其中,一向聲稱不拿“地王”的萬科,在短短兩周內先后在全國三地出手搶“地王”:6月27日,萬科與保利聯手,以53.7億元拿下重慶今年的總價“地王”;7月3日,聯合上海張江集團,以48.7億元摘得張江高科技園區中區地塊,打破上海年內土地出讓總價紀錄;7月8日,在廣州荔灣區刷新了所在區域的樓面價紀錄。面對市場和同行的質疑,萬科董事長王石則辯稱,在萬科的概念里,只有“面粉貴過面包”,即樓面地價超過周圍在售樓盤價格才叫“地王”,因此萬科并未染指“地王”。
房企中最堅定走“深耕二三線城市”路線的恒大也同時出手在廣州拿地,并且首次進入北京市場,參與了熱門夏家胡同地塊的搶奪。雖然恒大方面堅稱進入北京只是“時機到了”而非戰略調整,但業內均認為,恒大只是近期回歸一線城市的典型房企代表。
此外,今年以來在土地市場表現搶眼的標桿開發商還有綠地、保利、中海等標桿大房企。
業內分析,開發商紛紛加碼補倉的底氣首先來自于銷售的良好勢態。昨日,北京中原地產研究部的數據顯示,已經公布7月銷售業績的26家開發企業,前7月銷售業績合計達5901億元,同比漲幅高達31.3%。而在十大標桿房企中,銷售優勢尤為明顯。2013年上半年,十家標桿房企銷售額占全國總銷售額的11.6%,較2012年繼續提高。這意味著,標桿房企搶占市場份額速度加快,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此外,2013年以來房企的融資環境進一步好轉,資金情況明顯好于往年也讓房企在土地市場上得以揮金如土。十大標桿房企國內外融資額已經超過459.6億元,超過2012年全年融資額。而房地產再融資開閘這一消息也給了行業不少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標桿房企不斷在一二線城市拿高價地,使得拿地成本陡增的同時,間接推高了房價上漲。有數據顯示,7月以來,萬科、中海等15家典型房企在全國拿地平均成本已接近6000元/平方米,而在6月這一數字還不到4000元/平方米。與這一變化相對應,上半年十家標桿房企銷售均價同比漲6%,環比漲11%。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部研究總監張大偉表示,目前整體房地產市場的上漲趨勢未變,房價依然慣性上漲。一線城市雖受“新國五條”影響較強,但因集聚了過多的資源,使得房價易漲難跌,加上2012年以來過多供應的信貸,構成了市場反彈的主要原因。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劉衛衛指出,近期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企業對后市預期較樂觀,投資意愿變得更強。隨著傳統銷售旺季的即將到來,預計三季度后期標桿房企仍會積極儲備優質地塊,拿地規模仍將保持在平穩的高位。
(海西地產網 張喵喵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