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萬科累計實現銷售面積1806.4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151.3億元,相比2013年分別增長21.1%和25.9%。而綠地集團宣布,2014年實現預銷售金額2408億元,較上年增長50%;實現預銷售面積2115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30%。其中,2014年綠地集團海外收入達到153億元,較上年大幅增加467%;預銷售面積42萬平方米,較上年大增568%。
這也意味著,萬科把持多年的銷冠寶座正式易主。不過,有接近萬科的人士表示,銷售額第一這個光環確實能給公司帶來一些好處,但在目前這個“新常態”的市場環境下,萬科對這個第一并不是太在意,未來看一個公司的實力如何,應該采用更合理的維度指標。
萬科看重回款
“就在今天,我們完成了年度回款2000億元的目標。這一成果的背后,凝聚著全體同事一年來的努力和汗水,證明了萬科強大的執行力。”在2014年12月23日給員工的一封信中,萬科總裁郁亮并不掩飾對過去一年銷售成績的滿意。
盡管已經很多年不再設立固定銷售目標,但在郁亮看來,“回款”自有其真實意義。因為,“只有獲得回款才是真正的銷售,當我們的傳統業務進入白銀時代,尤其當市場處于調整期的時候,我們需要加倍重視經營性現金流的健康,需要用更嚴謹的尺度來衡量我們取得的銷售業績。”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郁亮也提醒同事,當行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對于傳統業務規模數字的擴張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在黃金時代,規模數字本身就是領跑者的標志之一。但在白銀時代,情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不動產價格將結束單邊的快速上漲。過多的存貨,將不是財富而是負擔;魯莽的投資,將不是機會而是風險。”在這封給員工的信中,郁亮對規模的意義提出了全新的理解。
這種謹慎態度,也反映在萬科的投資策略上。公告顯示,12月份萬科僅在深圳、珠海新增加2個項目。
拓展消費及產業地產
回顧過去的一年,轉型成為萬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匯。在萬科看來,白銀時代,“領跑者的責任在于率先找到新的出路。”
2013年,郁亮首次提出,萬科將由傳統的住宅開發商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經過這一年多的探索和嘗試,轉型思路變得逐漸清晰。“具體而言,未來萬科的業務將分為三部分,” 郁亮表示,“在傳統的住宅領域,我們會按照‘好房子、好服務、好社區’的‘三好’標準,繼續為城市家庭提供優質居住服務;同時,我們也會積極拓展消費地產和產業地產領域。”
據悉,2015年萬科將加大商業服務、教育、養老等社區配套服務,打造更豐富全面的社區生活體驗;此外,公司將跟隨城市發展腳步,針對養老、醫療、度假等城市發展亟須的需求,為城市居民提供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將拓展產業地產、創業園區等領域,助力城市不同階段的產業發展。
(海西地產網 張喵喵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