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也,勢也。
時與勢,自中國古代哲學至今不斷演繹著辯證法的精髓。時未及,以勢待時;時及,以時取勢。因此,古往今來,審時謀勢者必成大事。
如今,就在“十二五”規劃收官之際,“十三五”規劃于10月末公布就迅猛起勢,各大主題概念股全面崛起,各大券商重點繪制“十三五”規劃投資圖譜,掘金新周期內投資機會。
其中,碧桂園森林城市,乘“十三五規劃”之勢,立于“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中國制造、中國資本、中國智造”三大風口,也掀起海內外投資新熱點。
“一帶一路”戰略前瞻
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與過去60年12個五年規劃不同,“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第一次站在世界地圖前制定五年規劃--“一帶一路”的歷史性載入。
中國,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一帶一路”,即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橫貫歐亞,聯通整個東盟經濟共同體,規劃沿線途徑60多國,沿線人口44億,占全球63%。這將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發展和建設工程。
為此,中國在2014 年發起成立亞投行,并首期出資470 億美元,其后英法德意4個歐盟大國相繼申請加入亞投行,顯然亞洲已成為任何國家不可錯失的“價值投資”寶地。除此之外,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其決心由此可見一斑。
新時勢下,“一帶一路”,無疑將撬動亞洲乃至全世界經濟版圖一次微妙而深刻的革命性變局。
而這一切,從基礎建設開始,首當其沖的則是交通運輸。縱觀歷史,舊有古羅馬因發達的路網而興,英吉利日不落帝國因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船而盛,現有中國因高鐵速度而強,交通網的崛起輕易改變了區域政治經濟格局。可以展望的是,“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泛亞鐵路--從云南昆明出發,高鐵15~20個小時直達新加坡,也將成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黃金走廊”。
實際上,縱觀海絲走向,中國為肇始,東盟最活躍的兩大經濟體--新加坡-馬來西亞扼守咽喉要道,占據東亞通往印度洋的主要隘口馬六甲海峽,將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
值得一提的是,與新加坡緊密毗鄰的依斯干達經濟特區,作為新馬共同的國家戰略--計劃投入3830 億馬幣(約916億美元)聯合打造的唯一經濟特區,如今也成為淡馬錫等新加坡企業以及微軟、華為、樂高等世界500強企業爭先搶占的新戰略高地。
善弈者謀勢。擅長象棋、精通取勢的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則在伊斯干達特區最接近新加坡之地畫下了一個圓圈--由四座島嶼組成的森林城市,占地面積相當于1/2個澳門。
其中,除依托高鐵、港口等利好,碧桂園森林城市將零時差輻射亞太快速成長區域,4-6小時航程可達中國大部分重點城市,6-8小時航程覆蓋大部分APEC國家。其勢更是可想而知。
森林城市四個島嶼
踐行綠色發展先行者
與過去的五年規劃不同,“十三五”規劃首度勾勒綠色發展藍圖,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首度寫入五年規劃,真正將“綠色生態”作為中國下一個五年的重要國策。
這不得不歸咎于當前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根據《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4年全國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僅有16個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值達標,145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尤其是霧霾現象比較嚴重。
但,這不過是冰山一角。不合理的建筑布局、擁堵不堪的交通車流、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狹小壓抑的鋼筋泥墻,就像已病變的細胞,慢慢擴散到城市“血液”中,影響著越來越多“器官”正常運轉,愈發衰竭,漸漸吞噬了藍天白云。“城市病”衍生下,不同的疾病開始并發。
“綠色”,則是“城市病”最核心的處方之藥,探索者眾,但至今成果寥寥。不過,碧桂園森林城市,首推兩大城市創新元素--立體分層交通與全島垂直綠化,無疑將成為未來城市的榜樣。
森林城市建筑外墻長滿植物
由美國TOP10設計公司SASAKI建筑與環境設計事務所操刀,碧桂園森林城市采用先進的分層立體城市規劃理念。整個城市地下兩層為交通路網和停車空間;位于基礎設施裙房頂層,地面全是熱帶蔥綠的公園,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綠色屋頂系統,也是一個完全沒有汽車通行的公共領域。
同時,森林城市真正地將建筑與自然融合一體,模仿熱帶環境,搭建搭垂直綠墻、空中花園與屋頂花園系統,其垂直綠化率甚至問鼎世界第一。無論走到哪里,365°無死角的綠色,三維立體呈現,目之所及都是自然森林,更減少能耗、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凈化空氣等。
森林、公園、海洋,漸次延伸。最難得的是,為保護海中央近800畝天然海草區、考慮海底生物遷徙規律,森林城市特耗巨資設計為四個形狀各異的島,真正與世界級海草保護區、紅樹林沼澤系統、國際重要濕地等天然資源為鄰,水質純凈、空氣請新,仿佛天然的綠色屏障。
森林城市分層立體交通
走出去的“中國制造+中國智造”
“十三五規劃”,同樣開啟了“中國制造”新篇章。
作為房地產“中國制造”走出去的先行者,碧桂園相繼進軍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尤其是在2013年憑借金海灣一個項目開盤銷售百億,一舉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
與其他開發商不同,碧桂園開創了“產城融合”的新模式,為旗下項目引入一系列產業配套和城市功能,包括住宅、辦公、酒店、公寓、會所、購物、交通“七位一體”的業態組合,并造就了廣州鳳凰城、十里銀灘、句容鳳凰城、蘭州新城等一座座大城,并帶動當地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如今,集合世界最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世界著名設計公司SASAKI等國際智慧,碧桂園與馬來西亞當地政府合資打造森林城市,總投資額高達1700億馬幣,全面升級“產城模式”。
森林城市將集商業商務、會展、濱水城市公園、體育場館、市民文化場館、交通樞紐設施及高端居住、國際學校等為一體的城市中心功能體系,并著力打造成為外企駐地、金融特區、創新天堂、旅游勝地、教育名城、養生樂園、會展中心、電商基地等八大產業聚集地,吸引全球優秀企業和國際資本投資進駐,驅動城市經濟發展。
森林城市銷售中心海之貝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森林城市將依托新馬交界的PTP港口和未來的自由貿易區政策,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數字銀行的加速滲透,全力發展電子商務,成為新馬的電商基地。
經專業事務所的估算,碧桂園森林城市在優惠政策的加持下可為馬來西亞創造大約2000 億馬幣的國內生產總值,升級當地的基礎設施,同時森林城市龐大的經濟規模與產業生態鏈也將為當地及來自全球的人才22萬個就業機會。
碧桂園森林城市,更將成為“中國智造”的一個國際范本。目前,碧桂園已與華為、馬來西亞知名電信運營商簽訂合作備忘錄,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城市數字化管理,打造平安、迅捷、宜居、精尖、可持續發展的5S智慧城市生活。
由此看來,碧桂園森林城市將成為“中國制造、中國資本、中國智造”城市運營商的極致樣本。現在的“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引進來”,碧桂園森林城市無疑將成為未來城市榜樣。
(海西地產網 張喵喵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