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則《炒房者自述:我是怎么在9個月里把房價炒高兩三倍的》新聞刷爆朋友圈。“炒房團掠奪的是幾代人的民脂民膏,透支的是一個青年家庭一生的財務支出。”,這句話深深戳中痛點。文中采訪對象表示已開始尋找下個城市,看來轉戰作為廈漳泉同城化一份子的泉州也是極有可能的。
2017年春節過后,泉州樓市漲聲時不時響起。3月下旬多個項目相繼開盤,掀起泉州樓市置業潮。在這段時間里小編的朋友圈被各種刷屏,總體內容可概括為:從洛江的小米時代、鯉城的百盛園、城東的保利城、橋南的百捷御府到濱江的太陽城,不僅開盤一房難求,而且房價創新高。
面對泉州樓市如此“盛況”,幾多歡喜幾多愁。以下為一些網友針對“盛況”發表的看法:
甲:說好的宜居城市呢?說好的幸福呢?房價漲得如此囂張,表示內心已受到萬點暴擊。
乙:別再炒房了,別再漲價了,買不起啦,娶不到媳婦了。
丙:泉州GDP遠高于廈門和福州,房價卻比它們低很多,買泉州的房子就是肉啊!
丁:本來想買100平的房子,猶豫了幾天結果漲價了,只好換80多平的房子。
戊:泉州有錢人跑到廈門買房,廈門沒錢人跑到泉州搶房。
……
隨著廈漳泉同城化、環灣等城市建設不斷推進,泉州房價上漲是情理之中的。但若是半個月每平上千、四個月每平四千多地漲,炒房嫌疑還是比較大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在這個房子儼然已成為結婚標配的年代,多少家庭為了一套房子傾其所有并淪為房奴;在這個教育越發受重視的年代,多少父母犧牲自我才換來一套房的學位。
泉州GDP連續18年居福建省首位,這是泉州人的驕傲,但不應該簡單地用房價高低來衡量它的價值。泉州是東亞文化之都、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古城、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一個富有文化底蘊、文化價值的城市,這樣的一座古城也許更適合慢生活。去年,泉州被評為中國最宜居城市,除了經濟遙遙領先、生態環境優美外,穩定的低房價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當下,泉州的預售批準變得更加嚴謹了,行政干預房價上漲的意圖顯而易見。此前整理房價漲幅中,小編已受到各種打擊,只希望泉州房價一直穩健發展,兌現“說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