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場是樓市的晴雨表,在周邊城市進入年度土拍高峰期之后,泉州市區土地市場依舊保持著平靜的狀態。
昨天,易居研究院報告顯示,在中國50個典型城市土地儲備面積情況看,雖然整體上土地儲備面積同比增長了11%,但是仍舊有38個城市土地儲備規模不足,而其中,土地儲備量跌幅最大的城市是:泉州!
按照易居研究院的定義,城市土地儲備規模=過去18個月該城市招拍掛市場出讓的土地建筑面積總和,此類土地包括招拍掛市場上的純住宅、商住、商辦和綜合用地,但不包括工業用地和其他用地。
如果從去化周期來看,8月全國50個城市土地儲備去化周期為14個月,和7月份持平。易居研究院定義:城市土地儲備去化周期=當月土地儲備總規模/過去6個月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平均值。從經驗值判斷,大于18個月說明相應城市的土地儲備規模偏大,供地節奏可以適當放緩。而小于18個月則說明土地儲備規模相對偏小,需要積極增加土地儲備。而泉州的土地儲備去化周期為3.6個月,排名倒數第二!
怪不得搶房大戰在泉州頻頻上演,原來泉州土地儲備規模較小!供求關系決定搶手程度!
今年泉州縣域土地市場市場都保持著持續的供應,晉江石獅南安這三個民間購買力旺盛縣級市且都有大咖進駐,但是整體地塊體量都比較小,大部分地塊總建面積都在10萬平以下,只有恒大競得的南安溪美地塊超過20萬平,相比于以往動則數十萬平的土地供應,確實有點小打小鬧的感覺,但是現實是,出讓的多數為限房價的商住地塊,開發商確實沒有太大的興趣去拿一個超大型的“限價商品房項目”。
安溪樓市在今年上半年迎來了特房和新景地兩家廈門房企,但累計出讓地塊總建不超過50萬平,惠安縣則是在9月份開啟年度最大土地供應,城南嘉惠片區,累計4幅50萬平左右的供應體量,算是各縣市中最大手筆的一次集中供應。
反觀城市成交火熱的泉州中心城區,除了泉州開發商兩幅地塊被萬科和特步拿下,今年商住地塊的供應也僅僅是22萬平的供應,相比于去年泉州市區1.7萬套,超200萬平的住宅去化體量,這個供應僅僅是十分之一。后續泉州市區土地市場會不會像去年那樣將土拍集中的第四季度,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