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棚戶區改造是城市重要的提升手段,泉州市在實施2018—2020年棚戶區改造三年計劃中,提出2018年計劃改造各類棚戶區9644套(戶),基本建成6340套(戶)。在泉州市區,這幾個棚戶區改造項目的開展引人注目,將有力改善民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1、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及兩側片區棚戶區(石結構房)改造項目
項目位于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道路始末端的兩側,包含城東和北峰兩個地塊,總規劃范圍約為1732.8畝,征遷建筑面積約74萬平方米,。城東規劃地塊位于城東組團的西南角,北至規劃51號路,南鄰大坪山,西至324國道仕公嶺路段,東臨沈海高速公路,為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起點端兩側建設用地,總面積約為1046.25畝。城東地塊分為9個地塊,建設居住、學園、文創等組團以及公園廣場、山體綠化等工程;北峰規劃地塊位于北峰組團的東南角,位于北峰-豐州組團與中心城區之間,東接中心城區,北達北峰片區,東北臨清源山脈,為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起點端兩側建設用地,總用地面積約為686.55畝。北峰地塊分為5個地塊,建設街道辦、文創商業、高端社區、小學、幼兒園、老年公寓、安置社區、改造區、濱水生態綠化帶等工程。
2016年8月18日下午,龍元建設集團中標的泉州市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及兩側片區棚戶區(石結構房)改造PPP項目在泉州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局會議室舉行簽約儀式,同日打下征遷“第一錘”;2017年3月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及兩側片區棚戶區(石結構)改造東海段拆遷任務全部完成,共簽訂協議36宗、28戶,面積15850.18平方米。
2、南埔山片區改造
南埔山片區改造建設項目,位于城東片區,南臨324國道,北至刺桐路北拓城東段,東臨通源街,西至城東-北峰快速通道,涉及城東街道新前、泉鐵社區和華大街道南埔、新鋪、地質5個社區。項目占地面積約2900畝,項目拆遷民房1444戶、面積47.7萬㎡;企業51家、面積34.7萬㎡;公建75家、面積5.0萬㎡;總計87.4萬平方米。規劃建設中、小學2所,幼兒園2所,用地面積130畝;環南埔山等五條主道長度8799米;規劃建設南埔山公園,用地面積約468畝。
早在2012年6月,南埔山片區改造項目已完成了前期摸底工作,開始準備籌備總體策劃;在2014年初,南埔山片區改造項目又被列為豐澤區預備重點建設項目;南埔山片區改造建設項目征地工作和安置房、市政道路項目設計已于2016年先行啟動,截至2016年12月底,該項目已經完成征地900多畝。另外,安置房、市政道路項目評估、論證、設計、審查、審批等前期工作也正有序推進;2017年9月22日,華大南埔山片區改造安置房建設項目開工建設。
3、站前大道西側棚戶區(石結構房屋)改造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鯉城區站前大道西側棚戶區(石結構房)改造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位于泉州市鯉城區,規劃用地面積為 2803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地征遷、場平工程、市政配套工程、公共配套設施、安置區。其中,土地征遷包括土地征遷及房屋安置,市政配套工程主要包括新建 2 條城市主干道、5 條城市次干道和4條城市支路以及配套的給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及交通工程等,公共配套設施主要包括擴建華巖小學、新建1所完全中學、2 所小學(分別為規劃小學 1 及規劃小學 2)、2 處綜合公園(分別為綜合公園 A 和綜合公園 B)、若干公園綠地、若干防護綠地、1 座室內公共停車場、1 處文化活動中心(包括 1 座一級文化館和 1 座劇院)、1 座體育館、1 處室外體育場以及 1 處公用服務設施網點等。
鯉城區站前大道西側棚戶區(石結構房)改造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估算為522217.53萬元。
4、江南街道興賢路中段片區改造項目
興賢路中段片區改造項目總投資3億美元,擬利用外資1億美元,共計征收房屋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打造“商娛游一體”、“產商創融合”的新型商業街區綜合體,有望引入商家約500家,新增就業崗位約10000個,年度新增游客數量約20萬人,將進一步提升江南新區城市品質。
江南街道興賢路中段片區改造項目已完成征遷方案公示及專家鑒定、指揮部辦公室選址裝修和人員調配工作,待征遷方案報市住建局備案通過,預計將于近日正式啟動征遷工作。
5、鯉城田中片區開發改造項目
田中片區改造項目總用地面積約610畝,需征收土地面積513畝、房屋面積36.2萬平方米。
田中片區開發改造項目已完成指揮部組建、征收范圍確定、征遷房屋前期摸底調查工作,與市國土部門、規劃部門完成前期技術指標溝通工作,已上報市政府,待市政府用地聯席會通過后即可啟動下階段工作。
6、鯉城延陵石結構房屋改造項目
在2017年泉州市PPP推介項目中,延陵石結構房屋改造項目即鯉城區江濱南路南側片區濱江A地塊,總規劃用地面積約208.78畝,拆遷面積超20萬平方米。目前項目已完成征收范圍確定、征遷補償方案初稿,進行可行性論證和招商工作。
7、西郊片區城中村棚戶區改造
西郊片區改造由來已久。2014年6月,泉州市推進實施石結構房改造五年計劃,西郊片區改造成為首批啟動項目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市直相關部門著手啟動相關規劃研究、前期規劃方案論證、拆遷改造經濟測算、組建項目業主和征遷指揮部等工作,總計將征收14萬平方米房屋。
根據此前公開資料,西郊片區改造范圍具體包括西郊新村、西苑新村等住宅區及忠堡、霞美、白水營、段湖等城中村,擬改造用地面積61.62公頃,首期啟動的西郊新村改造地塊用地面積10.28公頃。西郊片區改造將規劃打造為旅游、休閑為主的居住組團。做好該地塊與清源山、晉江、西湖、古城的銜接關系,提升地塊生態生活環境與經濟價值。
8、泉州臺商區白沙片區棚戶區改造
白沙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位于海江大道以東,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分3期進行開發建設。該項目由白沙片區和部分百崎湖片區組成,北至洛緯5路、南至沙緯6路、東至沙經5路、西至海江大道,改造區域共涉及洛陽鎮后亭村、白沙一村、白沙二村、西方村等7個村莊,總占地9.15平方公里。項目范圍內大部分建筑為石結構房屋,涉及拆遷總面積約370萬平方米,總幢數約6640幢,涉及人口約17299人,力爭在5年時間內將白沙片區建設成為環洛陽江城市建設典范。
2017年10月19日,中建方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泉州市臺商投資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1月24日,中建七局、中建方程及中建國際組成聯合體成功中標福建泉州臺商投資區白沙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中標投資額約188.66億元;3月15日下午,臺商區召開白沙片區改造征遷工作動員誓師大會,動員部署相關征遷工作,正式拉開項目征遷攻堅戰序幕。
白沙片區一期征遷范圍為:白沙一村行政村,以及涉及321畝安置地塊的白沙二村東前自然村。一期征遷總共需征收房屋幢數861幢,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從3月16日起,由12個區直部門、4個鄉鎮抽調組成的26個動遷小組將全部入場,開展全天候征遷工作。
9、東海后埔片區改造項目
2018年3月16日,豐澤區人民政府發布公告:因舊城區改建的公共利益需要,為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居民人居環境,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福建省實施〈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辦法》、《泉州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擬對豐澤區東海后埔片區實施改造,對項目范圍內房屋及其附屬物依法實施征收。
征收范圍: 東至規劃經八路東側綠化帶,西至東海泰禾廣場,北至通港西街、東海大街(吉寧街),南至豐海路。
10、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及安全控制區棚戶區改造項目
泉港石化工業園區作為全國九大石化基地之一,由于歷史原因,存在著“廠居混雜”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2016年11月,泉州市政府批復同意《泉港石化工業區安全控制區專項規劃》,全面推進石化工業區周邊的綠化隔離帶建設,與群眾居住區之間形成極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從根本上實現“廠村分離”,確保泉港的長治久安,是一項既利區更利民的公益大征遷。
泉港石化工業區安全控制區主要涉及南埔、界山、后龍3個鎮17個行政村約5.27萬人,總拆遷量約553.7萬㎡,總投資約300億元。
2017年3月,市、區兩級抽調干部1380多人,采取“成建制”模式成立安征遷領導小組,分7個片區成立指揮部、17個工作小組、65個工作小編隊全面進駐征遷一線,建立項目推進“四個一”協調機制、征遷干部“六包”責任制等一系列運作機制,全面鋪開安征遷工作。
隨著泉州眾多片區改造項目的深入實施,超千萬平的拆遷體量,數萬戶拆遷人口,將會帶來大量的購房需求。泉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拆遷量一直穩居泉州各區之首,特別是近一兩年來更是啟動了大規模的征遷活動,也難怪這兩年泉港樓市會如此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