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樓市雜燴,雜燴一周樓市!
樓市熱點新聞的搬運工!每周二出街,為您梳理泉州樓市資訊,以文字串聯事件,理清樓市脈絡,無法事無巨細,但求真實呈現!
上周最引人矚目、話題最大、關注人數最多的事件,自然就是高考了,雖然高考每年都會舉行,但是一如既往的牽引人心,為啥?因為關系到1000多萬個家庭!
2019年,全國高考人數達到1031萬人,是十年來再度突破千人萬次,再加上已經參加高考的和即將參加高考的,想必每個家庭都會碰到這么一兩個,想不關注都難。
高考這個會讓人陷入回憶的詞匯,自然不僅僅是意味著青春,從統計學上看,高考人數客觀上反應了一個地區的人口基數,畢竟高考跟戶籍掛鉤。
要想參加高考,必先從小學生當起,而在地產界,這幾年一直有一個有趣的“小學生理論”,即小學生數量增長最迅速的城市,往往是房價最堅挺的城市。
這是因為,小學生人數的增長,非常生動地顯示了他們的父母(青壯年人口)正大量涌入這些城市。其次,入讀小學意味著能定居在城市,本身就具備一定的購買力;最后,帶著小孩子在本地生活的外來人口,具備較強的競爭性(經濟實力較弱的,一般會選擇將小孩放在老家撫養以及接受教育),扎根的意愿更強,對住宅需求當然也會很旺盛。
在這一點上,泉州的成績似乎還不錯,在米匡投資盤點的28個典型的地級市(副省級、省會之外的省轄市)中,泉州經濟總量僅次于蘇州、無錫、佛山、南通、東莞,排名第六,但在經濟增長速度上卻是排名第一。
泉州在校小學生數量居第三位
在校小學生數量上,徐州則占據了頭名;東莞和泉州超過了蘇州,排在二三位,表明蘇州的外來人口更多,就業的人并沒帶來家庭的落戶。
在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搶人政策的時候,能否落戶成為了重要的因素,對于眾多大城市來說,一下子放開戶籍政策并不容易,這時候類似泉州這樣的三線城市反而有了更加靈活的操作空間。
不過更重要的是,落得了戶,還要買得起房。這一點上,泉州的表現依然比較親民,在28個典型地級市中,泉州的房價排名第13位。
對于現在的泉州的發展前景來說,海帶君一直持看好的態度。雖然經歷種種,但在這兩年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卻能逆勢上揚,沒有在房價上過度虛耗實力。(未來具備厚積薄發的潛力!)而從城市建設的空間腹地上來說,泉州依舊有了很大的空間,目前中心區域的城東、東海已經進入成熟階段,但是鯉城江南、洛江陽江、豐澤北峰、臺商區這些次新城板塊已然成為了樓市的主力供應區域,而且相對中心區域的房價,這些區域距離并不算遠,但在價格上剛需負擔得起。
品牌房企紛紛進駐新城區,也說明新城區未來的價值。世茂、中南、建發、中駿進駐江南;正榮、南益、寶嘉進駐陽江新城;萬科進駐北峰;金茂、世茂、美的、碧桂園、陽光城進駐臺商區。
環灣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版塊間的交通通過有效的勾連,已經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整體,購房者買房可以有所喜好,但是城市發展上卻不能有所偏頗。每個板塊都有自己獨到之處,在人口引入的時候,不至于出現冷熱不均。
在城市中心論根深蒂固的樓市里,買房子追求中心區域并不是問題,但是從時間演化的角度看,中心畢竟僅屬于部分人,更多的人還需要在外圍板塊落腳,但在資源享有的權利上,卻更需要力求公平,因為多數生活在外圍板塊的家長,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學園成為新城區的標配!
城東配套城東學園,東海配套東海學園、臺商區配套湖東學園、洛江陽江新城配套陽江學園、江南配套江南學園、北峰不會意外也會規劃新學園...
城市發展從來都是要經歷不斷的資源整合,城市群的發展就更要關注協調發展了。
上周末,廈漳泉一體化的新聞再度引發關注,而記得上上周,大家還在討論的話題是閩西南協調發展,涉及浩大規劃的話題向來很吸睛,畢竟藍圖都是以美好的愿景去繪制的。
作為泉州觀眾,最關注的話題自然就是廈門地鐵4號線預留了泉州接口這個要點(圈起來,要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2015年,廈門方面就已經釋放了信息,其4號線預留了泉州接口,所以相比談了十年的同城化,這個話題確實不算太遙遠。
不過對于泉州來說,既然要預留了接口,總不能拿公路去對接吧?所以咱們自己的地鐵啥時候獲批就很讓人期待了,誰都希望盡早獲批,因為到了2020年,還沒批的話,泉州就成了中國萬億GDP城市中唯一一個沒有地鐵(輕軌)的了。
雖然地鐵(輕軌)還沒有明確下來,但以泉州的城市發展及GDP強勁增長,泉州的地鐵(輕軌)還是有很大的希望。讓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