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堵才怪的泉秀街
卡在泉秀街街頭與街尾的新車站和客運中心站,讓泉秀街“上氣不接下氣”,擁堵時有發生。上月,泉州市行政中心正式東遷,市區的車流隨之發生變化,泉秀街是老城區和東海來往的必經之路,一下子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帶,原本就不夠寬的泉秀街擁堵進一步加劇。曾有網友說,現在的泉秀街坪山路至刺桐東路路段,因客運中心站泉秀街車輛入口,旅客入口,旅客出口,的士候客的出入口、中心站前廣場公交車的出入口,“七口合一”,且都需經過客運中心站泉秀街入口及中閩百匯大型超市淮秀路路口,由此造成這一路段天天堵。
“不堵才怪。”泉州市交通委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泉秀街上兩個車站每日高峰期發送旅客達7萬人次,平峰期時也有6萬人次。采訪中,多個部門也坦言,造成如此擁堵的現狀,確實是規劃不足造成的。泉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原交警支隊支隊長謝永強說,此前包括政府部門、業主單位在內,沒人預料到泉州城市發展那么快。2001年客運中心站選址時,當時市政府還沒提出新行政中心的概念,而且那時泉秀街與坪山路這一帶,也都屬郊區。只能說是規劃跟不上發展,規劃超前的概念不夠。交警部門相關人員也認為,車站規劃設置,應考慮周邊道路通行能力。客運中心站作為泉州主要客運站,應留足車輛分流的道路,但周邊卻建起酒店、房地產樓盤等,道路能給車流的空間少之又少,不堵才怪。
“躲不開”的搬遷路
省“暢通工程”專家組專家、交警總隊工程師林福文此前曾專門調研過泉州的交通組織。在他看來,泉秀街的擁堵,是由于這條路交叉口多,交通秩序混亂導致的。等到明年萬達廣場開業、田安大橋通車后,寶洲街、泉秀街兩條東、西向道路,交通肯定一鍋粥。他建議,近期解決該路段擁堵,將現有的單行道范圍擴大到坪山路,即形成溫陵路、寶洲街、坪山路、泉秀街的大單行圈。“擴大單行道范圍,意味著田安大橋建成后,寶洲街和泉秀街通行能力將成倍地提高。
不過,他同時指出,這只是暫時的緩解舉措,客運中心站內外接駁沒考慮好,場所太小,此處本身就不適合建大型車站,再加上人、車、機、非等功能沒分開,更加劇此處擁堵。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外遷。泉州市交警支隊有關人士也認為,客運中心站周邊復雜,既有商場、酒店、菜市場,又有大型小區等,人流量多,再加上車站的接駁沒做好,乘客只能到外面馬路來實現接駁,由此造成路段交通更加混亂。而且即使路面上的這些影響因素都消除了,但客運中心站臨近街道,并不適應車站的發展,外遷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到了今年10月,市行政中心遷到東海,泉秀街的擁堵進一步加劇,在上月底的泉州市交通整治工作匯報會上,泉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副市長許昆貞也提出,要解決泉秀街交通擁堵問題,關鍵是車站外遷。從各方的意見來看,客運中心站和新車站的搬遷,只是時間問題。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