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不支持“房鬧”
——業主維權應遵守市場規則,政府要加強市場監管
每次市場調整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類似的現象,“房鬧”就是其中之一。
在北京、上海等地,由于開發商大幅降價促銷,使不少在高點買房的購房者的房產“紙面價值”一下縮水幾十萬元,引發了他們的不滿。和2008年底房價下降時類似,老業主們要求開發商退還差價,甚至出現圍堵打砸售樓處等過激的“維權”行為。近兩個月來,北京、上海等地,僅媒體報道的此類事件就有十余起。
張大偉認為,在目前樓市拐點特征明顯的情況下,降價項目出現糾紛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開發商銷售過程中有部分違規行為或者承諾;二是多年來樓市畸形發展,房價從來沒有真的跌過,這使得購房者忽視了房屋作為商品不僅會漲,也會跌。“享受了多年泡沫與暴利的樓市,將投資賭在房子上的人們,在本輪調控中更應該增加風險意識,那種只漲不跌的樓市‘博傻’時代已經過去了。”
與2008年底相似情況出現時媒體紛紛聲援不同,近期多數媒體均發表評論,呼吁購房者遵守契約精神,理性應對房價調整。專家認為,房價合理回落是民心所向。在房價上漲過程中,購房者并未平分利潤給開發商,所以在下調的時候也很難要求開發商退差價,降價就鬧糾紛明顯不符合契約精神。
對地方政府而言,這種維權行為事關社會穩定,甚至可能成為調控松動的推手。但處在風口浪尖的上海市政府第一時間公開表示:“商品房銷售價格是由房地產企業和購房人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協商約定,房地產企業也應該按照規定實行一套一標明碼標價,接受監管。如果在購房合同執行中發生矛盾糾紛,雙方當事人應該按照合同約定,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業內人士普遍將其解讀為政府并不支持“房鬧”,堅持調控的決心十分堅定。“我們會協助這些購房者和開發商商討解決方案。但無論如何,打砸售樓處的方式是不支持的。”某省會城市政府官員告訴記者,地方政府也會高度重視樓市降價引發的“房價焦慮”和“退房糾紛”,做好撫慰和風險教育。同時要格外加強對市場的監管,警惕可能發生的價格欺詐,保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調控絕不可有絲毫動搖”
——調控底氣比2008年更足,降價只是剛剛開始
房地產調控效果越來越明顯的時候,人們開始擔心,調控如果就此放松,房價會出現大幅反彈。
這種擔心并非多余,房價下降導致土地市場冷清、地方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稅收下降、“房鬧”事件發生。從經濟環境看,歐美債務危機結果捉摸不定,我國經濟增速有所下滑,部分企業受到較為嚴重的沖擊。2008年底,當房價出現拐點的時候,正是因為相似的原因,調控出現轉向。
“這一次調控和200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同時進行的大規模保障性住房建設,這是調控堅持下去的基礎。”陜西省建設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全國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任務近期已經全部開工,陜西省更是超額完成了任務。從今年陜西省的實踐看,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既能起到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作用,也的確能起到帶動投資和消費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房地產調控對經濟的影響。
“與房地產調控相應的制度改革,效果也需要時間來進一步體現。”重慶市國土房管局有關負責人指出,重慶試點征收房產稅一年來,盡管收到的錢并不多,但房產稅對抑制投資性需求、引導開發商多建普通住宅等方面效果明顯。重慶今年在沒有實施限購的情況下,之所以房價仍然保持平穩,房產稅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以“房價回歸合理水平”的短期目標來看,目前房價的調整幅度還比較小,只是剛剛開始,房價整體水平仍然遠遠超出普通居民“踮踮腳尖、努努力能夠到”的高度,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房價租金比等指標還遠高于“安全邊界”。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期目標看,土地、房產稅、信息系統等制度改革還剛剛起步,甚至整個住房體系的頂層設計還沒有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調控也不具備放松的條件。
近日,溫家寶總理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次會議時再次強調:“房地產市場調控絕不可有絲毫動搖,我們的目標是既要使房價回歸到合理的水平,同時又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上海市市長韓正也表示,上海樓市價格太高,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房地產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各級政府官員在調控關鍵時刻的明確表態,進一步打消了調控可能放松的擔憂。
“現在市場各方的觀點基本趨于一致。”張月認為,“以限購和限貸為主要手段的樓市調控還將持續。房地產調控政策短期不會放松,目前來看持續到明年已經成為定局,政策在短期內放寬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