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對策
各地房企尋招過冬
帶頭大哥爭相降價
中海地產:盡管顯得有點“不動聲色”,但在今年降價風潮中,跑在前面的卻是中海地產。上海的中海御景熙岸在10月降價銷售,被稱直降6000元/m2,打響年底“降價”潮的第一炮。11月9日,中海地產發布公告稱,截至10月底,集團全年銷售目標已完成97.6%,基本達標。
綠地集團:和中海上海差不多同期降價的,還有綠地在嘉定區的秋霞坊。據了解,該項目此前的交易均價基本在1.6萬元/m2以上,但10月中旬推出的一批房源報價已降至1.2萬~1.3萬元/m2。而綠地在安徽蕪湖的鏡湖世紀城,被稱從最高時的7350元/m2降至4200元/m2,又引發老業主哄砸了售樓部。
龍湖地產:正當萬科高調提出“過冬模式”時,地產界另外一個巨無霸企業龍湖地產,卻在以自己的方式低調“抗寒”:“搶收華東”引領降價潮、把握市場節奏靈活推盤、資金在手謹慎拿地和發力商業地產尋求可持續發展。
綠城集團:在對外表示申請破產屬“子虛烏有”后,旗下部分樓盤隨后出現“團購”和“回饋老業主”9.2折的優惠幅度,并傳出綠城或將出售房地產項目以解決目前困境。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曾公開表示,綠城首先要努力把房子賣出去;如果無效,就要看看能不能騰挪掉幾個項目。 記者 陳白帆
中小房企日子恐更難過
隨著房地產開發龍頭企業紛紛拋出“過冬論”,明里暗里展開降價潮,在市場中難免隨波逐流的中小企業也面臨著更困難的抉擇。是被兼并,還是努力抱團取暖,中小企業必須盡快做出決定。據了解,目前很多中小型開發商主要問題是“有地沒錢”,而且大型開發商的土地儲備也很充分,在“現金為王”的情況下,中小房企想“傍大款”也未必很容易。有媒體報道,截至10月,對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四大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房地產企業進行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在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的房地產企業或項目出現了井噴,總數超過600家。而去年同期則不足300家。
(海西地產投資網 馬彥凱輯)